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理论》2013,(1)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也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基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和现状视角,要实行农民工科技素质多元合作机制培养;加强补偿教育,提高农民工科技文化水平;推进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等措施,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物化意识凸显、自卑心理强、务实精神不足等主体意识弱化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新生代农民工不断变迁的成长环境,不良的教育状况,消极的文化心理,以及现行体制的负面影响。为此,塑造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意识,要优化教育环境,注重人文关怀,消除体制上的壁垒。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的主体。相比老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在职业工作、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中对信息的需求更迫切、更丰富、更积极。然而,自身信息获取能力弱、信息获取不平等、信息渠道狭窄等因素制约着新生代农民工信息需求的实现。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信息需求,需要政府、用工部门、社会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6)
课题组通过对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牡丹江四地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和访谈,比较全面地了解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现状,并对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现状进行了分析,客观地反映了我省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及发展需求为解决解决我省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金融危机等综合因素导致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追一步加强农民工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是解决农民工就业乃至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根本途径。目前,中国农民工教育培训面临着经费、质量、监管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需要追一步发挥政府在农民工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培训体系,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切实满足农民工多样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创业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的制度环境、个人素质和创业机会等,不论是在农村创业,抑或在城市创业,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都概莫能外。提高经济资本是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城市适应的基础;增加社会资本则是其城市适应的保证;提升文化资本及心理认同,是其城市适应的归宿。因此,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和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以创业地域多元化和制度的开放性;实施资产社会政策和制定更人性化的制度安排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创业。  相似文献   

7.
时下新生代农民工正逐渐成为农民工队伍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个群体,在分析黑龙江省新生代农民工对于城市适应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黑龙江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黑龙江新生代农民工实现城市适应必须要加强素质提升的思路、模式以及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朱曼 《学理论》2010,(20):21-22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逐渐摆脱了农村人的传统消极因素,向着现代人、城里人的特性靠拢。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产生极其复杂的心理、情绪,这对社会的稳定极为不利。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思想状况,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崭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本文得出如下几个结论:心理资本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受他们感知到的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对其感知到的社会距离具有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有负向影响。提高心理资本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全面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缩小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们尽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农民工自身共同努力。文化需求是社会人的一般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当新生代农民工物质需求逐步得到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理论探讨》2012,(1):159-161
加速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于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破解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难题、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主要面临着户籍制度、就业体制、住房以及自身素质等几大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就业用工制度及住房制度的改革,并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建设扩展的中坚力量。培养并提高这一群体的科技素质,对于加快工程施工效率、提高工作综合质量,都有显著的辅助效用。文章以若干农民工输出大省为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的基本现状与主要瓶颈,探索了新生代农民工科技素质培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新生代外来工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形成的新兴劳动群体;现在城市新生代农民工住宿条件简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住房的必要性,因此要采取措施解决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收入、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险均有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调动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情资源能够直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而信息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只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并无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其就业质量,既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也要努力拓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群体。相比较第一代农民工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和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工作需求甚至人生态度等,与他们的前辈有着很大进步。但也突出存在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收入普遍偏低,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参保率低,生活满意度低于工作满意度,融入城市困难等诸多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应从制度、机制等方面入手解决。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移民群体,社会融合状况是考察该群体政治信任的关键因素。描述性统计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信任处于较低水平;回归分析表明,经济融合、社会关系融合、文化心理融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信任均产生了一定的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式存在差异,凸显了社会融合对新生代农民工政治信任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应然回应.随着城市化进程而产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路径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准确把握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困境,立足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多角度地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丁静 《理论导刊》2012,(4):68-70
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区别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显著特征:年龄轻、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市民化意愿及市民化能力相对较强,其市民化将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助于促进我国内需可持续增长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进而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由于制度障碍,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仍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加快户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制度改革,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能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6,(10)
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调查显示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主体缺位,文化福利资源获取困难,文化供给形式单一,普遍处于"文化福利"缺失状态。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需要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基础上,通过政府、用人单位、社区、文化市场等福利主体共同努力,创新文化福利资源供给方式,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意愿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丹 《学理论》2010,(12):91-93
出生在1980年以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取代第一代农民工,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年龄较小,多数人未婚,受过较高的学校教育。在职业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在择业或就业中遇到挫折时,新生代农民工也更具灵活性;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新生代群体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和就业时,会遇到来自社会、用人企业、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