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人热衷于定义每一法律概念,然对保险下一准确之定义却并非易事,我国保险法于保险之定义存在缺陷,最甚者实乃在于其尚未揭示出保险之本质,亦为保险之分类体系奠定错误之分类标准。探讨保险之本质,方知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之理论基础相异,亦难以寻求一更加上位之概念予以调和,因此对保险下一统一定义是不可能的,惟有采分别定义之立法模式。探讨保险之分类,始得人身保险与财产保险之分类方式存在弊端,惟依损害补偿险与定额给付险之分类方式方符合契约法之法理。由此,保险之定义亟待修正,依损害补偿险与定额给付险之分类方式构建保险之分类体系,并对之分别定义,实乃我国保险法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华名山大川中之翘楚,多只能各领风骚。黄山之秀,泰山之雄,雁荡之奇,华山之险,桂林之美,峨眉之峻峭,匡庐之迭翠……是人们公认的。惟有湖南湘西北边陲的张家界囊括了天下名山之精华,集幽、野、神、奇、秀于一体。难怪凡是到过张家界的游人,对那里壮观的雄姿和旖旎迷人的风采,无不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李淳 《前进》2005,(5):56-56
唐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在他的《天说》中假借韩愈的话,说人对大自然的破坏甚于害虫。其立论高远,振聋发聩,给人深刻的启迪。节抄如下:"物坏,虫由之生;元气阴阳之坏,人由之生。虫之生而物益坏,食啮之,攻穴之,虫之祸物也滋甚。其有能去之者,有功于物者也;繁而息之者,物之仇也。人之坏元气,阴阳也亦滋甚;垦原田,伐山林,凿  相似文献   

4.
王淼 《今日浙江》2013,(1):56-57
美丽中国,诗意浪漫,涵义深远。美丽浙江,山美、水美、风情人意更美。西湖之风雅,钱塘潮之澎湃,天台之幽深、仙居之奇崛,普陀之神奇,雁荡之秀丽……浙江超乎想象的"美丽",早就回荡在人们对这片土地的赞叹声中。湖光山色的美是大自然的手笔,还有一种美则是浙江先人的杰作。乌镇之古朴,运河之悠远,兰亭之雅集,台州府城之雄险,人文气息很足,名人的遗迹处处散落。星罗棋布的美丽乡村,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以及谨慎之心。其中,必胜之心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支点,责任之心、仁爱之心是担当有为的动力之源,谨慎之心是无畏逆行的保障与底线。"四心"的统一是成功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也是打赢民族复兴攻坚战的法宝。  相似文献   

6.
天道章句之七十五: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难治,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相似文献   

7.
选择合并之诉是客观合并之诉的一种类型。由于德国学者和日本学者对选择合并之诉理解上的差异,形成了旧选择合并之诉说与新选择合并之诉说两种学说。比较分析新旧两种选择合并之诉说并解读特殊情况下的选择合并之诉,可以发现新选择合并之诉说主张由法院进行选择裁判,更符合选择合并之诉的本意。总结选择合并之诉一审、二审审理与裁判的不同情形,探讨选择合并之诉的发展进路,对该理论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正"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1929年,史学大师陈寅恪为国学大师王国维作纪念碑铭,其中深刻阐述了作为士人学者应有的傲然风骨——"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情殷殷,其言切切,大师之范,令人仰佩;大师之格,令人动容。穿越岁月长河,如今,这句箴言依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之南,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据《幼学琼林地舆》篇载,"饶州之鄱阳湖一名彭蠡,一名扬澜。阔四十里,长三百里,巨浸弥漫,西抵南昌,东抵饶州,北流人于江",与"岳州之青草湖,润州之丹阳湖,鄂州之洞庭湖,苏州之太湖",号称为天下之五湖。并且,鄱  相似文献   

10.
投资型保险乃特殊保险产品,极具专业性与复杂性,对其说明义务应有更加妥善之规范。针对投资型保险契约之说明义务,《保险法》第17条存在适用难题,保监会之专门规范存在对投保人利益保护不足之问题,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适用亦存在困境。我国投资型保险契约保险人之说明义务需加以完善:须对现行法之缺憾进行补足,同时应参酌世界发展之趋势,引入适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1.
王莹 《创造》2008,(12):51-51
既承泽于家风之熏染,复受益于大师之启沃。学以致用,志在兴国。倾己所学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得“市场”之雅号;尽己之力吁求中国法治进步,有“良心”之美名。乐见市场经济炼成法治经济,痛诋权贵资本扼杀人民资本。媚官媚商之浊世,幸存此人;忧国忧民之清流,端看吴老。  相似文献   

12.
法治中国赋     
法治者,治国之良策,理政之利器。其功在惩恶扬善,扶正祛邪,除暴安良,平冤理屈。诚为个人自由之所托,人民幸福之所寄,社会久安之所凭,国家长治之所依。源远流长,中华法系;尚德明刑,重法隆礼。伯益降典,皋陶折狱;刑名从商。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的史论著作《读通鉴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君道政治思想,惜乎前人多不察。三代圣王之道是为船山心目中理想的君道典范,包括取天下以道、扶进人才、能安敢言者和从容调御几个方面。三代以下君主之治道当效法三代之王道,并因时损益和斟酌,君主之政治品格、知人之哲、用人之道、纳谏之道、辱大臣为辱国及立嫡与豫教并行等是为君主理政之道,即为君之道。王道在本质内容上仍然属于君道。王夫之之重视为君之道,一来在于他仍未走出"圣君贤相"之政治理想,二来是为将来社会提供治道之借鉴,"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相似文献   

14.
艺苑     
马锋辉 《今日浙江》2012,(23):60-60
柳村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擅长国画和版画,师出中国花鸟画大师吴茀之,其所缋花卉禽鸟,多取自身边之事物:金灿灿之枇杷、艳醇之丹柿、苍古之梅花、葱茏之古柏、水边之鱼鹰、林间之鸣雀,一改传统文人画萧疏寂寥的审美意趣,呈现出蓬勃、丰实、充盈、明朗及率真的花鸟画新貌。  相似文献   

15.
姜日天 《湖湘论坛》2010,23(3):86-89
茶山丁若镛是朝鲜朝后期实学的集大成者。茶山先生的天道观是其整个实学思想的纲领。其天道观包括天气之道、天然之道、天公之道、天帝之道等内容。茶山的天道观发展了先秦以来儒家关于自然之天、命运之天、神道之天的思想体系。茶山先生的天气之道讲天是气构成的,讲天的自然存在;天然之道讲万物自然;天公之道讲天无赐予之意,人因作为之德而得福禄;上帝之道则讲彼岸超越世界。茶山天道观是其所处时代实学思想的表征。东亚儒学的派生性在茶山的实学中得到集中体现,具有现代文化人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载认为人性区分为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天地之性是纯粹至善的,气质之性是恶的来源。人性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复归至善的天地之性。而要回归天地之性,既要"继善成性",又要"变化气质"。"继善成性"就是要保存、继承天地之性;"变化气质"就是要根除气质之恶。"集义"、"养气"是人性修养的基本工夫,通过"集义",养得"浩然之气",就能与天为一,成性成圣。  相似文献   

17.
郁源先生提出的感应美学既具古典特色,又有当代价值,对建构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感应美学的再发展,既要深入理解其古典智慧,又要看到其在当代的生长性。本文首先从咸卦理解感应的特点,主要有交相感应,诚感悦应及感应的普遍性等;其次,对感应的两种类型无心之感和私心之感进行了分析,无心之感即中正之感,私心之感即偏邪之感,在美学上,无心之感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是道之境,私心之感也能实现审美中的主客合一,在审美境界上,是人之境;最后,结合东方的匠人精神谈到了虚受之感才能真正实现"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实现物与人互成互生的和谐之境。  相似文献   

18.
日前,我在省美术馆观看《游嘉瑞书信墨迹展》。展厅四壁满满地张挂着嘉瑞先生的书信墨迹200多封(含公私信札书疏),有论事世说之作,应约邀请之函,祝贺联谊之件,家书喜庆之章,读书问候之尺,内容丰富多彩。尺牍者书信也。尺牍之名起于  相似文献   

19.
"良将之谈战略,文豪之论词章,宗教家之言上帝神佛,可谓信之笃而好之深矣,然未有如蛮人之好歌者也…… 因此,蛮人无论男女,皆认唱歌为其人生观上之切要问题。人而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枯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求偶之可能性;即不能号为通今博古,而为一蠢然如豚之顽民。”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03,(12):46-48
之一:勐巴娜西珍奇园“勐巴娜西”有神奇、美丽、富饶的意思,德宏勐巴娜西珍奇园拥有四项全国之最:古树名木数量之多,年代之古为全国之最;奇石、树化石,尤其是世界上罕见的树化玉,规格之大、精品之多为全国之最;大型根雕造型之美、形状之奇、品位之高为全国之最;大树移植数量之多,成活率之高,为全国之最。信步珍奇园,罕见的千年桂花、千年黄扬、千年紫薇、亿年硅化木玉石处处可及,园内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恍若一个美妙神奇的世界,令人叹为观止。(小贴士: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芒市的仙池路上,门票10元)之二: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莫里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