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文化渊源和时代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泰玲 《唯实》2008,(8):86-90
任何企业组织的背后都有深刻的社会文化,中国“家文化”深深地隐藏在家族企业组织中,影响着家族成员的一切生产和生活活动。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儒家思想的激活成为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土壤;乡镇企业的改制是中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2.
应焕红 《学习论坛》2009,25(5):37-40
家族企业传承问题是家族企业发展中最敏感和最易发生障碍之所在.家族企业继承和换代的整个过程需要同时考虑虱所有权变迁、家庭发展和企业管理模式转换等一系列变革,因而家族企业传承显示出独有的风险性.家族企业传承受到传统文化和家庭环境、创业者素质和心理、子女素质和心理、企业相关者和职业经理人的影响.在家族企业传承过程中,存有企业创业者自身健康及婚姻存续风险、创业者突然故去风险、创业者不肯放手风险、家族企业父子矛盾风险、内部接班者"想接班却无能力"风险、家族企业多子女者竞争风险、职业经理人有异心风险等传承风险.因此,需要创新防范机制,建立创业者和家族成员的正常退出机制,完善家族企业传承的计划机制,建立家族内部接班人的选择和培养机制,建立与完善职业经理人的引入机制.  相似文献   

3.
尽管张之君的百强企业集团在中国还算不上顶尖企业,但是百强正在描绘的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另一种轨迹,即家族企业的公共模式——"泛家族企业制度"。作为"泛家族企业"制度的先行者,他在实践与理论上都进行了探索,并撰写了《贵州民营经济的机遇、挑战与对策》、《中国式泛家族企业模式的构思》等企业管理论著。  相似文献   

4.
金秀玲 《学习月刊》2012,(10):130-131
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企业组织形式.家族企业在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名营企业里70%以上为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早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经过近30年的发展.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首批家族企业已届交接之龄。据统计,未来的5—10年.中国家族企业将普遍迎来权力的转移与继承。  相似文献   

5.
我国家族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深厚的家族企业文化底蕴。在家族企业中,文化既表现出对企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同时由于未能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也暴露出其局限性。因此,家族企业应及时调整企业文化的发展思路,构建新型的家族企业文化以促进家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中以家为主题的文化和伦理,深刻影响着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目的、模式以及内容。文化背景下的事业永续还是家业永续的传承动机,促使企业家在家业和事业之间寻求平衡;在其传承的目的指向下,继承人选上亲和贤的矛盾、继承人缺失造成传承困境以及家族企业社会关系资本的传承等等都考验着中国家族企业的代际传承。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家族企业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但是纵观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家族式管理又成为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对此,文章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社会化演进的必然性,并就目前阻碍我国家族企业社会化进程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90年代,家族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中活力最强的企业。但家族企业本身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因此家族企业如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一直困扰着家族企业主和理论界。西方家族企业“委托—代理”制的成功运作,有效地化解了家族企业的管理缺陷,证明了家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及进一步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家族企业是全世界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但国内自90年代末才逐渐重视家族企业的研究.以CSSCI数据库的被引数据为依据,通过统计和分析,可以得知在家族企业研究领域中影响最大的作者及文献.  相似文献   

10.
信任与家族企业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朝莉 《探索》2005,8(6):154-156
信任是家族企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家族企业实现持续成长有赖于外部社会信任环境的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本文首先对信任概念及其主要类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之上,详细探讨了信任对企业所有权结构变化及两权分离行为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家族企业实现持续成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创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条件.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具有时代性特征,能够适应和平与发展的要求;既是促进发展的理性体系,又是适应和平的包容性体系.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还必须有民族性特征,是当代"中国的"价值核心;既属于当代先进文化,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时代性与民族性问题可以转化成统一性与多样性问题.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应当既体现出统一性,又包含了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正瑞士大多数传承百年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他们有着一套特别的家族企业传承的方法,这或可给走到传承关键期的中国家族企业带来一些启发。家族企业和非家族企业有很大不同,按照欧共体的定义,由家族成员成立,家族占企业所有权在25%以上,至少有一个家族成员参与管理和运作的企业叫家族企业。依据该定义,瑞士2011年注册的三十几万家企业中,88%属于家族企业,大概有27.5万多家,共提供了260万个就业岗位,给瑞士贡献了超60%的GDP。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实际上可以算作准家族企业。瑞士的家族企业与中国的民营企业,或多或少有些类似。因此,瑞士家族企业的创新和传承,或可给中国民营企  相似文献   

13.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参与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为社区重新介入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社区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切入点.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着手应对环境治理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行动路径.生态文化建设的社区参与机制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构建网络、组织机制,建立生态建设参与渠道;构建制度体系,保证生态建设参与权力;构建激励机制,激发生态建设参与积极性.最后还需要注意和防止"参与失灵"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坚持历史主叉的分析方法,以中国文化发展的复杂过程为背景,着力从"民族性与开放性"、"中华文化传统"、"传承与创新"."认知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和谐文化的特征及其对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推动作用.关于"民族性与开放性",文章以抗战期间形成的"文化统一战线"为主要背景,着力说明抗战文化对五四文化的反思与发展,论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的重要性.关于中华文化传统,文章将"和"与"中"视为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认知取向,同时论述了庄子"以耳而合欢,以调海内"的思想,并且使之与中国近代调和思想相联接,厘清中国"和谐文化"的发展脉络.关于"传承与创新",文章从中国近代思维切八,强调要正确理解新旧关系与新旧调和.关于"础n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文章认为要紧紧围绕着和谐、包容,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化的角度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封闭性是制约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封闭性体现在家族业用人、融资和剩余分配等方面。其原因有: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缺少信用的社会础、法制不健全、资金支持环境不适应等。打破家族企业封闭性的对策有:创造崇尚诚信的会环境、健全法制、运用现代融资方式和建立开放的人力资源体制。  相似文献   

16.
陈薇 《世纪桥》2014,(9):33-34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本文从三个维度诠释中国道路的本质特征。中国道路必须走"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道路,在一个组织内,任何一点的单一冒进或塌缩,都会破坏组织内部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中国道路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因为封闭必然挨打。中国道路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因为中西方的文化系统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保证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我国家族企业普遍寿命较短,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既有家族企业自身的原因,也由于外部环境的不充分、不完善.  相似文献   

18.
赵壮 《兵团党校学报》2022,194(1):89-96
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天然耦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因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走向深入奠定了深厚文化源力.诸多层面的内在耦合,主要在于内在思想的亲和性.首先,在重"行""知与行"与重"实践""理论与实践"的无限一致;其次,在"变易"与历史永恒发展、"民本"与历史是"人的生成"之间的深度融通;最后,"大同理想"与"共产主义理想"在空间范围、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共同预设.  相似文献   

19.
<正>一."多彩贵州"品牌创建2005年,为树立良好形象和展示丰富多彩的多民族文化,贵州省委、省政府组织省内外专家精心谋划、深入调研,在过去"公园省"、"文化千岛"等定位的基础上,确定了"多彩贵州"的形象设计。二.主题活动连年精彩自2005年起,省委、省政府连续组织了10届分别以歌唱、舞蹈、小品、旅游形象大使选拔赛为主题的"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和9届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7届多彩贵州·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的发展演进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出现了诸如重"斗争"轻"和谐"、重"人治"轻"法治"、重"权办"轻"权利"、重"组织整体"轻"党员个体"、重"等级"轻"平等"等同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倾向,这些文化发展倾向的出现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和中国共产党所处的特殊政治环境是分不开的.塑造同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党内文化,就要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科学理性精神、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人文精神、体现依法治党理念的法治精神、彰显党员独立人格的平等精神和包容差异的宽容精神融入党内文化,通过先进的党内文化规范党内生活、党内关系和党的领导与执政行为,引领社会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