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刊上一期话题曾经提到,农民下一步增收,除了靠国家的“少取”、“多予”之外,还要靠政府和社会在多方面加强服务,提供帮助,让农民在生产致富、打工挣钱等各个方面,多一点便利,少一点阻力。其实,为了帮助农民进一步增收,各个地方、各个部门也都正在这么做。比如各地的劳动部门,除了开展“春风行动”,免费帮农民工介绍工作之外,还取消了原来对农民工的许多限制措施,不断地拆除农民打工的门槛。又比如最近上海市解禁“马路市场”,不再限制进城农民在路边摆摊,方便了农民进城经商,降低了他们进入城市市场的门槛。所有这样的措施加起来,就会给农民兄弟创业致富营造一个宽松有利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我这人天生怕事,从未想过自己今生能那么大胆地在法庭上与别人唇枪舌战,而且还发挥得那么淋漓尽致。1998年大学毕业之后,我来到厦门特区。经过5年来努力,在厦门还算能站住脚跟。但家里人总以为我在外面混得有多抖!也都想依靠我在厦门给谋一份职业。在寻求工作过程中饱受艰辛的我深知:想在特区混,真的好难。但我还是没有拗过姑姑的苦口央求,原  相似文献   

3.
冬季时节,各种科技下乡活动在一些地方拉开了帷幕。可以说,科技人员下乡,这对帮助农民搞好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无疑是件好事。但笔者认为要想真正送科技下乡取得效果,送科技下乡活动就不能一送了之,还必须在常下乡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盲目:血本全打了水漂 人人都想致富,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罗公湾村青年农民陈中利也不例外。他从16岁开始,在外劳碌奔波,做过木匠,育过苗木,也养过肉鸡。屈指数来,也从事过10多个“名堂”,抛下了10多万资金,但终因盲目蛮干等原因,投资的老本全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5.
《工友》2010,(5):28-29
1972年,我出生在夷陵区分乡镇金竹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都是靠着双手勤劳地耕作,我也不例外。20多岁的时候,我办过作坊式酿酒厂、米面加工厂,还开拖拉机、跑过运输,常常是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只能挣到几个油盐钱,不论多么勤奋,都不能真正地富裕起来,我也曾为此而苦恼。  相似文献   

6.
时下农产品价格一个劲地涨啊涨,大米、青菜、猪肉、油,没有哪样不涨的。菜市场里两个土豆就卖6块多,一桶花生油要100多!后来专家出来告诉我们说,这叫做“恢复性上涨”或者叫“补偿性上涨”,意思是原来农产品的价格与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价格相比偏低了,农民感到不上算,所以把农产品的价格也涨上去,涨到“应有”的水平上。专家说,农民生产粮食蔬菜挺不容易,价格涨上去一点,让农民多一点收入,也是应该的。  相似文献   

7.
佚名 《工友》2009,(9):46-46
如果你在办公室工作,无论日后是想仕途得意平步青云,还是想就此默默无闻地过太平日子,都有必要在办公室这个无风还起三尺浪的地方注意开玩笑的艺术,哪怕是最轻松的玩笑话,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当然也不是要你死气沉沉,三缄其口。如果能记住以下的禁忌,你还是可以挥洒自如地开玩笑的。  相似文献   

8.
五叔有两男一女,家里地少人多,日子一向过得挺紧巴。虽然女儿出嫁了,可两个儿子也都结婚成家了,全家人仍然挤在三间房里,出来进去很别扭。他一直想给两个儿子另建几问房分开过日子,无奈手头太紧,一直不遂心愿。  相似文献   

9.
《工友》2010,(9):42-43
刚进单位或者还只是招录期间,单位就要求你,要交多少多少钱的押金,并承诺离职的时候一定退还。这样的事儿,不少求职者都遇到过,似乎也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0.
再过三十年     
乡言 《农村青年》2008,(12):1-1
改革三十年,日子在一天一天的琐事中度过,或许很难感觉出身边发生了多大变化,可蓦然回首,说不定会吃惊得连自己都很难相信。举个例子说吧,三十年前,全国人民买米买油还得凭粮票、油票,三十年后,人口增加了,土地没增加,可没了粮票油票,我们活得更好了;过去农民种地,收了粮食要先交“公粮”,再卖“余粮”,剩下才是自己的,如今农业税全免了,“皇粮国税”成了老黄历;  相似文献   

11.
《农村青年》2008,(3):47-47
购买须知——商品有限价每户每类不超过2台根据对农村市场的调查,彩电、电冰箱、手机是农村普及家电的入门产品,是农民最想买也最先买的,电网、信号网等消费条件在大部分农村已经具备。在农村普及彩电和手机,不但可以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可以帮助农民了解国家政策、获取市场信息、学习生产技术,促进增收。  相似文献   

12.
街头的一堆西瓜,无论它有多少,对买者而言,只有三种:生的,熟的,熟过的。芸芸众生,男女老幼,就其心理年龄而言,也只三种:幼稚的,成熟的,世故的。幼稚的属于生瓜,成熟的属于熟瓜,世故的属于熟过的瓜。人们都不喜欢熟过的瓜,因为它内里已变得干枯;世人也不喜欢世故的人,因为他们已‘练达’得枯燥无味。世故是最可怕的一种衰老,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无论他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可以说,都已进入了生命的黄昏。世故的人很少有激情,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浪漫的情怀;世故的人也很少会创造,我没见过一个世故…  相似文献   

13.
孙悦专访     
记者:你是在1994年出的“MTV”《祝你平安》,我还记得那时候的电视画面非常美,而且也是非常纯朴的一个女孩,那时候都不说孙悦,而是说小眼睛怎么样?现在演艺圈里许多都是双眼皮大眼睛,你有没有想过也去割双眼皮?  相似文献   

14.
安徽蒙城。 苗桂民的办公室在乡政府三楼。以前,这间屋子不光他来,农民也来。农民来干吗?找他反映问题,上访,因为他是乡领导。 后来,庄周乡改为办事处。还是这间屋子,相比从前却显得冷清多了,不光农民来得少了,作为党委书记的苗桂民也来得少了。有一天,县委书记胡朝荣奇怪地问他:“你庄周的人怎么没有到县里上访的了?”他笑了,回答说:“问题都在地边解决了!” 曾想用一句话概括苗桂民的特征。他皮肤黝黑,晒的,想称他“黑脸书记”,又感觉不妥。可在老百姓眼里,这个书记成天风里来、雨里去地跟他们在一起,说的话,拿的主意,都特别对心思。这样的书记,皮肤怎么会白昵?最后,用了一个农民的叫法——“知心书记”。  相似文献   

15.
廖巧玲 《工友》2013,(9):9-11
尘肺病患者集中于矿山开采、建材制造、冶金铸造、爆破等行业。为了让家人过得好一点,有多少人怀揣致富梦,远走他乡从事这种最辛苦、最基层的工作。殊不知,长年劳作已让他们的肺部发生了不可逆转的病变,当他们察觉身体不适,拿到体检结果时,却被确诊为典型的尘肺病体征。  相似文献   

16.
何如平 《工友》2009,(6):64-64
局长这几天中午都没有到食堂吃饭,有人小心翼翼地提醒局长去吃饭,他总是摆摆手。 局长办公室主任老程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明白局长是在减肥。虽然局长长着“将军肚”,可他适逢人生“第二春”,文员娜娜常向他抛媚眼,看看局长每天上班西装笔挺,不多的几根头发也梳得油光发亮,就可以估计到他们这段日子已经有实质性进展了。局长平时对自己肥胖的体型最不满意,娜娜也娇滴滴地说过让局长减肥,看来局长还真听这个女人的话。老程想,自己平时在局长鞍前马后伺候,关键时刻更要一马当先。一下班老程就到商场买了台运动脂肪减肥机送给了局长。  相似文献   

17.
陈鲁民 《工友》2011,(6):48-48
我有一个陕北农村亲戚进城打工,他的日子过得其实不宽裕,家里老人有病,两个娃正上学,欠了不少债,属于标准的弱势群体,可是问他过得咋样?他却既未哭穷,也未示弱,反倒颇为满足地说:不赖。住上砖窑了,用上沼气了,吃上细粮了,看上电视了,还三天两头有荤腥。  相似文献   

18.
《农村青年》2006,(1):55-55
万寿菊是一种原产墨西哥的菊科植物,在黑龙江大庆市等地方随处可见,以前只是作为美化市容的一种绿化植物,可近年来,万寿菊却成了当地千家万户农民致富的“万寿宝”。据专家介绍,万寿菊中提取的叶黄素近年应用十分广泛,由饲料添加剂向医药、化妆品、食品、营养品等领域迅速发展,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叶黄素不但是近视的天敌,还可以防癌抗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因此叶黄素油膏在国际上十分畅销。2003年,大庆市首次引进万寿菊种植,一亩地可以增收300多元。大同镇农民李财2004年种了10亩万寿菊,纯挣5000多元。2005年他一下种了20多亩,忙时雇人摘花,全部送到厂家,收入近万元。祝三乡农民田志云看到别人种植万寿菊来钱快,也念起“种花”经,今年种植了20亩,由于品种新,管理到位,秋后竟然收入2万多元。现在黑龙江许多地方建立了万寿菊种植基地,农民把万寿菊称作“宙裕花”“小康花”,农民们说,“一亩万寿菊,效益胜过大苞米两三倍”。  相似文献   

19.
《农村青年》2006,(8):58-59
我搞了几年棚菜,现在想套种蔬菜。因为,我们听说套种蔬菜,弄好了挺赚钱的。但是并不知道怎样套种合理。这个想法,在咱们乡镇.有许多农民都在琢磨呢。因为种庄稼也讲究个创新,但是不能乱搞。大光老师,很希望你能在百忙之中给我指导指导.  相似文献   

20.
大姐和二姐     
二姐做梦也没想到,大姐的遭遇会落到她的头上,她也下岗了。当初大姐从造纸厂下岗时,二姐除了同情和愤愤不平外,心里多少还有点庆幸,庆幸自己所在的酒厂效益好,工资有保障,不用担心下岗。可未曾料到,干得好好的,说下岗就下岗了。听说厂子要改制,还要买断工龄,一年工龄才卖400元,卖了工龄你就成“自由人”了,往后爱干啥就干啥。二姐气哼哼地说:“想这么轻巧就把我们打发了,没那么便宜”二姐的脾气暴躁,小时候连我这个当弟弟的也要让她三分,大姐更是由着二姐的性子。我虽然看不惯二姐的霸道,可也是敢怒不敢言,她要是发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