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日韩三国语言中,都存在着表记为"茶礼"这样一个词语。但是,不仅其读音各不相同,而且其含义亦明显各异。"以茶为祭""以茶待客""以茶为赠"既是东亚地区自古以来用茶为礼的主要形态,亦可谓东亚茶礼文化的一个共性特点。然而,微观细究则会发现,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三种茶礼主要形态间虽有着密切的承继关系,但每一茶礼形态的具体内容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尤其是在"以茶待客"这一茶礼形态方面,彼此更是有着本质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旨在提出一个分析理解传统东亚秩序的礼治框架。通过对各个相关学科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文章将"礼"的概念引入国际关系研究中,并指出,传统东亚秩序礼治的统合性原则规范是所谓"天下礼"。通过中央国家的推行,天下礼得以普遍实施,传统东亚秩序因此得以有序运转、平稳发展。礼治的理想状态是"礼秩",作者将其抽象为"4Li稳定模型",该模型展示了理(天下礼的基本原则)、力(权力资源运用的礼仪逻辑)和利(礼仪化的国际制度)如何在礼治框架下实现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南朝时期,汉族统治者理想中的"华夷秩序"因东南亚各国携礼"宾从"而似有其实;但实际上,随着与南朝距离的渐远,东南亚各国对"华夷秩序"的认同感也逐渐降低。东南亚各国对"华夷秩序"认同与否还取决于中原王朝的实力大小和外交努力。而在这些方面,南朝显然不及前代,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东南亚各国对南朝各政权政治膜拜和实利诉求的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在东南亚国家主导下,南朝时期的中外佛教交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强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服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工作主线"。他要求政协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崇德四年(1639)到顺治十七年(1660),朝鲜国王前后十七次向大清进献了"鹰连",并且,其中除了孝宗二年(顺治八年,1651)以外,每次率领使行赴清的都是内官。然而,这种内官使行所进献的"鹰连",确切地说不是"贡物",而是一种国王进献给大清皇帝或摄政王的"私礼"。而当我们将这种进献"私礼"之举,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重新审视时,就会发现,其实,此举也并非出自朝鲜国王的本意,而是他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所做的一个被迫之举。  相似文献   

6.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规划建议在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中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规划建议关于实现共同富裕要求的重大意义,努力把这一要求贯彻到全面建设社...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之一的匈牙利被纳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此后至1947年秋,与多数东欧国家相类似,匈牙利经历了对"人民民主"的短暂尝试。把人民民主制度作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种国家形态,在当时是符合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各国历史与现实的一种正确选择。然而,随着冷战在欧洲大陆拉开帷幕,匈牙利的"人民民主"道路被迫中断,转而向以苏联为样板的社会主义模式全速迈进。伴随着以高度集权、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在匈牙利的全面植入,匈牙利原有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一切为其后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埋下了深重的伏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考察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论证了资本主义发达的高度将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因而设想,社会主义将会在英、法、德、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最先建立。历史的发展和革命运动的实际却是尚未完成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相对落后的俄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的俄国社会发展顺序的颠倒,就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聚焦到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体制的一国社会主义,是特定时代条件下,斯大林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俄国实际所建立的社会主义。斯大林宣布苏联已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其实只是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一历史任务成为斯大林体制的历史负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也是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尚未完成的相对落后的国家。历史的共性是斯大林体制被当作社会主义共同模式的时代条件。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的、越"左"越革命的幼稚病,是小生产占优势国家背负的、改革斯大林体制的沉重历史包袱。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于为相对落后国家在完成民主主义革命遗留历史任务之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从而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9.
《新民周刊》2012,(2):51-51
30多年前,皇冠象征着"国宾之礼";20多年前,皇冠意味着"率先富裕";十多年前,皇冠标志着"驶入中产";如今,皇冠代表着一种"生活理念"。毫无疑问,皇冠自始至终都不仅仅属于"代步工具"这个简单范畴,而具有了更多题外之意。那么如今,您可曾想过,在拿到皇冠车钥匙的那一刻,除了轻松将驾驶乐趣和出行便利收入囊中,并增添了内...  相似文献   

10.
越南自胡志明时代起就提出了要与世界强国"比翼齐飞"的宏伟愿景.在35年革新开放的实践基础上,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越南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谋划了宏伟蓝图,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把越南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达国家的总体奋斗目标,并正式设定了"三阶段"的具体发展战略目标.为实现十三大设定的宏伟蓝图,越南共产党将通过实施加强党建、完善"社会主义方向市场经济"等八大战略举措来确保越南朝着这一宏伟目标稳步迈进.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表达了越南加快发展、早日成为地区乃至世界强国的迫切愿望和梦想追求,体现出越南民族追求发展的渴望与意志,实现与世界强国"比翼齐飞"的愿景.  相似文献   

11.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不但"在世界上站起来,而且站住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实现"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将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强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束。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既是对党的奋斗历程的历史叙述,又是逻辑叙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历史叙述,也是逻辑叙述,可以说是对党的基本路线的形象概括。  相似文献   

12.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意义在于展示21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中国以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了21世纪世界共产主义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深层原因在于,许多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本文探析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如何判定苏联社会主义的性质、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和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等问题,进而揭示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借鉴意义.共产主义是一种取代所有对抗性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自由支配时间和实现按需分配来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正在走向"自由王国",其前提是将人从全面异化中解放出来.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突变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初期理想模式的过渡性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在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借鉴了苏联几十年的建设经验及教训,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3.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重要意义在于展示21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光明前景.中国以创造性的劳动推动了21世纪世界共产主义的跨越式发展.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深层原因在于,许多中国共产党人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目标和生命的意义.本文探析了什么是共产主义、如何判定苏联社会主义的性质、如何评价新经济政策和列宁的社会主义观等问题,进而揭示苏联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借鉴意义.共产主义是一种取代所有对抗性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制度,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自由支配时间和实现按需分配来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类正在走向"自由王国",其前提是将人从全面异化中解放出来.苏联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突变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初期理想模式的过渡性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列宁的社会主义观在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借鉴了苏联几十年的建设经验及教训,中国将成为未来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道路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别了西山     
二十五年不见的苏州西山,之浮躁、之恶俗给我当头一棒:千家旅馆,使它日夜嘈杂,万家商号让它旦夕喧嚣。晨起则市声如沸,入夜则火树银花,哪里还有当年静静的西山呢!还是前些年,我看到这样的新闻不禁虎躯一震:"随着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景点出现在苏州太湖。"我们曾眼看着西湖被现代化环境吞噬,现在轮到太湖了?难道非得把太湖变成"汰湖"吗?  相似文献   

15.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把其融入我们的生活呢?如何融入到家风建设中呢?比如说"富强",在家庭中,怎么理解它又怎么引导孩子来认识它呢?先来认识"富强"的反面———"贫穷"。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1]我们要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都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为基础,实现两者融合发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命运取决于俄罗斯社会和俄罗斯文化。自由和物质丰裕的两难论题贯穿俄罗斯的全部历史。在某种意义上,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自由,但是夺走了俄罗斯人的面包,俄罗斯也就不需要改革带来的自由。离开这个两难论题,不能理解俄罗斯发生的事。"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个词组是弗罗洛夫想出来的。他提出来,戈尔巴乔夫同意了。改革的反对者是教条主义者,他们认为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是一个非常善变的人,最大的缺点是懦弱,容忍权力的丧失。戈尔巴乔夫把精力集中在做总统上,把党扔给了其他人,党的发展失去控制。党就像一个原子反应堆,它在工作,而雅科夫列夫、谢瓦尔德纳泽、戈尔巴乔夫等为反应堆服务的人跑掉了。没有人调节、控制,反应堆发生了爆炸。  相似文献   

18.
唯物史观提供了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证明,所擘画的未来蓝图是公有制计划经济。中国改革推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明生产力第一致动要素已经从"物质生产力"转移至"劳动生产力",进而表明生产力发展重心已经从侧重"生存需要"转移至侧重"发展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定位将经由唯物史观这一转变完成。  相似文献   

19.
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主义已历尽三十八载风雨,在其间他们根据实际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探索和完善着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已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自治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主义自治的精神和原则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苏联的社会主义人民自治从安德罗波夫提出迄今亦已几年。过去苏联一直把社会自治看作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组织形式,而将其排除于社会主义社会之外。戈尔巴乔夫上台以后才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民自治思想并把“日益全面地实行人民的社会主义自治”作为现阶段苏联社会政治制度发展的战略方针。苏共二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还列专章论述了人民自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又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地方人大常委会理当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强化法律至上意识人大工作应始终坚持法律至上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运用,使人大法律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人大代表应当熟悉和掌握开展人大工作、履行代表职责必备的法律和专业知识。人大机关应把法治意识贯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