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其产业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状况。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但随之而来的产业安全问题也尤为凸显。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安全隐患表现为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发展力的国际竞争与博弈愈演愈烈,需要从强化产业安全意识、积聚产业安全要素、营造产业安全环境等方面入手,确保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2.
产业生态与产业共生是当前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生态学领域提出的两个前沿概念,推动传统产业组织的产业生态化转变,构建具有生态系统特征的产业共生体系是当前世界各国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付永萍  郭华  李丹 《学理论》2012,(29):101-103
作为一个高成长性的朝阳产业,世界创意产业目前尚处于产业迅速发展时期,我国必须早作筹划以抢占创意产业战略发展先机,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引导战略、产业培育战略、产业扶持战略和产业保护战略是促进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赵欣 《学理论》2013,(7):10-11
<正>新的一年已经开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冷静思考,深入分析,查找不足,展望未来。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设强县造福于民的根本动力在产业、潜力在产业、希望在产业。产业是构成经济的要素和主体,没有产业也就无所谓经济,产业不建设,经济难建设;产业不发展,经济难发展。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发展既可富县,又能富民,富县可增加财政收入,进而反哺于  相似文献   

5.
当前,地区间的产业竞争集中体现在产业集群的竞争,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要增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而要求搞好产业集群的空间载体即产业园区的建设。从集群的视角看成都产业园区建设,可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不足,因此,要按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来整合成都各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定位明确、区位优势突出、园区之间互动互补的具有自组织性质的统一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6.
产业融合有利于推动产业的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旅游业是关联性很高的综合性产业,呈现出产业之间高融合的特征。旅游商品作为旅游业"六要素"之一购物的对象,具有多元化的内涵,更容易形成集群发展。产业集群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具有合作竞争的灵魂。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基于合作的需求,产业融合将推进旅游商品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梓鸣 《学理论》2012,(5):98-99
城市的发展要依托产业经济的腾飞,产业发展需要依靠原始积累与沉淀,同样也需要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是新经济竞争时代的产物,高新技术产业改变了传统产业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主导着产业经济的发展。大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以大连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产业生态化发展的道路,探讨了大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五大优势条件:区位优势条件;高技术人力资本;科技服务平台;技术支持;高效的融资环境。并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为核心形成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规划和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业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在产业层面的具体体现。在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威胁。我国应该确立合理的参与产业全球化的战略,以维护国家的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9.
产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区域产业面临着外部竞争、加快升级和转型的考验。文章以区域产业一体化为着眼点,以区域产业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围绕区域产业一体化支撑保障体系理论进行研究。通过对区域产业一体化内容进行梳理,提出了区域产业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并通过对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的剖析,构建了区域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旨在为区域产业一体化的顺利发展和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生态是武宁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最大的潜力,推动武宁高质量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武宁大力构建以绿色光电产业为首位产业,以大健康产业、矿业循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为主导产业,以智能家居产业、数字经济产业为重点产业的“1+3+2”生态工业体系。  相似文献   

11.
产业聚集理论与产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聚集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而产业国际竞争力又是产业聚集的终极目标。产业聚集所表现出来的较强持续竞争力在于其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在我国现阶段,研究产业聚集理论和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创意城市与英国创意产业的兴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以政府名义提出文化战略和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目前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其产业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意城市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由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推动、伴随城市更新和创意产业兴起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和发展模式。创意、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创意产业和创意城市都以创意为基础,创意产业是创意城市形成和发展的经济引擎,创意城市是创意产生和创意产业兴起的空间基础。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在兴起的动力方面存在某些类似之处,除了来自于产业内部和城市区域的创新推动之外,创意产业还与政府政策、产业转型、人才培养和文化理论等因素密不可分。英国创意城市与创意产业兴起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明确创意产业与创意城市的关系,因地制宜地构建城市创新体系;通过政府的介入和城市的创新建设,为创意产业的兴起提供政策和空间支持;依靠创意产业的推动和创意元素的导入,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经济和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3.
产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一个产业组织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网络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的研究范式从竞争范式转向垄断范式和竞合范式,这—范式转变对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产业必须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平台,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参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整合,提升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产业集群内部的技术溢出加快了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的速度。产业集群的种种优势已被社会各界群体广泛接受,很多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的探讨也作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文章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提供一些认识产业集聚发展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路径,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在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同时,仍存在产业链条较短和融合程度较低、新型经营主体缺失和融合可持续较差、金融支持不足和融合规模有限、资源整合不够和融合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致使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以重构乡村产业链条打造产业融合体系、以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促进产业可持续融合、以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扩大产业融合规模以及以提升村庄资源整合能力构建产业融合长效机制的优化路径,才能真正达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文章认为应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并在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开发促进、应用拓展、产业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瀛娴 《学理论》2011,(11):52-53
绿色产业是当今国内外很受关注的新兴的"产业",它涵盖了三大产业,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贵州发展绿色产业是兴黔利民的一个好方法,通过对贵州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劣势分析,提出贵州发展绿色产业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融合向纵深推进,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加速了融合步伐。在产业融合理论基础上,以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为切入点,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市场资源、消费偏好、融合环境等产业融合要素与融合创新度及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资源、融合环境与融合创新度显著正相关,与产业竞争力相关性不明显;消费偏好与产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与融合创新度相关性不明显;融合创新度与产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鉴于此,应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化市场资源,培育文化创意旅游产品的生产市场及消费市场,积极营造产业融合环境,进而提升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互动发展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产业价值链: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是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产业价值链具有集群效应,集群的产业价值链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地成长,不仅使该产业价值链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不同的产业价值链之间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同时具有链式效应,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不同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  相似文献   

20.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带来人才区域聚集效应并获得相应效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利用产业集群优势实施人才区域聚集战略。本文主义涉及:①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人才区域聚集;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下人才区域聚集的现状与问题;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才区域聚集战略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