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张廷益1936年11月,朱德率领红军总部胜利抵达陕北,受到党中央和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对朱德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充分肯定了朱德为维护...  相似文献   

2.
关于一封电报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 (长征时期 )》收入了《朱德、张国焘、彭德怀提出作战部署致中央军委及二、四方面军电》 ( 1 936年 1 0月 2 5日 1 6时 )。这份电报是张国焘盗用了朱德、彭德怀的名义发出的。张国焘打着“宁夏战役”的幌子 ,兜售其逃跑主义路线 ,对抗中央“击破南敌”的正确决策 ,这才是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正四川境内长征是锤炼党和红军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最关键的地方上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采访毛泽东时提问:"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毛泽东答:"那是在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朱德回忆长征中与张国焘的斗争也有类似感觉,足见反对张国焘分裂斗争的胜利在长征中,乃至整个党史中的重要分量,这次反分裂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4.
张国焘在《我的回忆》中说自己在1924年被捕后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地与敌人斗争,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气节。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张国焘历史上的两次变节》将为你揭开这一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1935年秋,张国焘宣布成立临时中央,遭到朱德、刘伯承等红军领导的反对。为此,张国焘决计要对朱德、刘伯承下毒手。 一天深夜,张国焘把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叫到他的卧室,对许世友嘘寒问暖后,说;“我有一件重要任务交给你,事成之后,你就是我们四方面军的总司令。”接  相似文献   

6.
在1933年1月28日第48期的《红色中华》上,登载了以毛泽东、项英、张国焘、朱德名义于"一九三三年一月十七日"发表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宣言》。该《宣言》提出:"(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  相似文献   

7.
正80年前,在红军长征中,张国焘另立"中央",党和红军面临着分裂的严重危机。在这关系党和红军前途与命运的历史关头,任弼时、贺龙率红二、六军团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与朱德等一道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迫使张率部与二方面军一起北上,促成了三大主力红军的胜利会师,为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统一作出了历史性贡献。红二、六军团成为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双方争取的重要力量1934年8月,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8.
严可复 《党史纵横》2014,(10):26-34
正漳县会议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到达甘肃后,中共中央西北局于1936年9月下旬召开的一次会议。1989年版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对这次会议的叙述是:"九月二十日,张国焘到漳县前敌指挥部后,于二十二日致电朱德,反对静会战役计划,要求朱德到漳县面商","九月二十三日,在漳县三岔又召开中共西北局会议。……会议采纳了张国焘从永靖、循化渡河的意见","徐向前到临洮调查后得知,黄河以西气候寒冷、雪山草地道路难行,人稀  相似文献   

9.
尹家民 《湘潮》2010,(2):4-8
<正>反常之举:红军总政委攻击总司令沙窝会议后,红军总司令朱德和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告别了多年并肩战斗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开始与张国焘共事。张国焘爱摆架子,经常披着一件雨衣,走到哪里都  相似文献   

10.
1935年秋,张国焘宣布成立临时中央,遭到朱德、刘伯承等一大批红二、四方面军领导的反对。为了铲除不同政见,杀一儆百,张国焘决计要对朱德和刘伯承下毒手。关于执行人选,他反复和自己的心腹参谋长李特商量,最后把这个特别的机密任务交给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具体执行。许世友手下有一个警卫手枪营,闻名红四方面军,个个都是神枪手,百发百中。 于是,张国焘命令李特把许世友叫来,深夜面谈。  相似文献   

11.
张国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比较复杂的历史人物。早期他曾与中国共产党同生死,对中国革命作出过很大贡献;后期他又与国民党为伍,背叛了共产党和革命;最终又遭遗弃。关于张国焘的传记,80年代曾出版过成仿吾的《记叛徒张国焘》、于吉楠的《张国焘其人》与《张国焘和<我的回忆>》,  相似文献   

12.
在朱德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中,他所表现出的坚强革命意志,是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精神风范。在前途未卜的建党初期,他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情怀,舍弃名利,执着寻党入党,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南昌起义的危局中,他挺身而出,自觉担当,聚拢队伍,转战湘南,保存下革命火种;在长征的险途中,他不计安危,坚定立场,与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斗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朱德的坚强革命意志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1935年6月中旬,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随后,中共中央确立战略方针北上川陕甘创建根据地。张国焘对中央的战略方针阳奉阴违,自恃人多势众,一意孤行,坚持南下路线。一、四方面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后,朱德与张国焘同在左路军。其间,张国焘独断专行,执意南下,朱德的处境十分困难,可他临大节而不辱,斗智斗勇,最终把左路军引上北上的路线,实现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总会师。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对张国焘问题的处理.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一连发了四五个文件,这在党的历史上是比较少见的。文件主要有:1935年9月12日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1936年1月22日的《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1937年3月31日的《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同志错误的决议》、1938年4月1815I的《中共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决定》以及1938年4月19日的《中央关于开除张国焘党籍的党内报告大纲》。这几个文件,虽然从名称上看大同小异.有些接近.但其背景、内容和措辞却大相径庭,体现了中央处理张国焘问题的谨慎负责态度和高超政治智慧。现根据相关材料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5.
战友情深     
战友情深李安葆穿越川西北的松潘草地,是红军长征经历的最险恶的历程。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罪恶活动,正发生在草地,更加深了红军险恶的处境。1935年9月上旬,红九军参谋长陈伯钧随朱德、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到达草地阿坝。当时,张国焘拒绝执行中央北上命令,并企...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为纪念长征的胜利,本刊由本期起连载长篇纪实文学《毛泽东与张国焘从拥抱到决裂》。这部纪实文学生动真实地纪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会师后的一场严峻斗争,展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尚情操和大智大勇,也批判了张国焘分裂中央的罪行。对广大读者了解我党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张国焘逃跑时连个警卫员也带不走。”这个“带不走”的警卫员如今仍然健在,他就是后来曾担任过湖北省军区副司令员的张海同志。1933年就参加红军的张海,今年已整整83岁。谈起半个世纪前的那段经历,面色红润、嗓音洪亮、精神矍铄的张老仍不失当年的机敏和干练。1935年10月,张国焘一意孤行,带领红4方面军和原红1方面军第5军团(军团长董振堂)南下,另立“中央”,并通令撤消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工作。经过激烈的政治斗争,张国焘的分裂主义行径遭到党中央的批判,1937年3月,中央作出了《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  相似文献   

18.
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抗日游击战的战术家,本文拟对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全面性 自1937年7月至1940年5月,朱德一面指挥八路军作战,一面公开发表了几十万字的关于抗日游击战的论著。最著名的专论有:1938年1月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抗日游击战的16条战术;1938年上海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八路军的战略战术》;1938年抗日救亡出版社出版的《抗日的游击战术》;1938年《文献》合订本卷(四)转载朱德同年在《新华日报》上的论文《抗日的战略战术与建立新军问题》;1938年8月顽强出版社出版的《游击战争》;1938年11月解放出版社出版的《论抗日游击战争》。朱德在这些论著中论述了抗日游击战的一系列战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笔者在南京图书馆查阅抗战时期的报纸时,看到1937年6月9日的《新中华报》第三版的一篇报道:"最高法院公审许世友等拖枪逃跑案",详细报道了公审时的情景、许世友在法庭上的供述以及从轻判处的原因和结果。许世友一气之下密谋出走1937年3月23日至31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延安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张国焘等56人。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政  相似文献   

20.
正朱德一生谦逊,待人彬彬有礼。他宽厚仁慈的性格,早在井冈山时期便为人所知。长征时期,张国焘和追随者们不断给朱德施加压力,甚至骂朱德是"老糊涂""老顽固"。朱德从不发火,等对方骂完后,不慌不忙地和他们分析当前形势,讲道理。那些一时不明真相甚至骂过他的人也被朱德所感动。毛泽东后来称赞朱德"度量大如海"。然而,慈眉善目的朱德也会有金刚之怒,他用发怒震慑了他人,维护了党的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