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赵世炎故居亦称赵家庄屋,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故居占地1605平方米,建筑面积710平方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砖木结构,系典型的中国南方传统民居建筑风格。故居大门上悬挂着1983年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门匾"赵世炎同志故居"。1983年春,修建了赵世炎烈士陈列馆,2009年进行了扩建。扩建后的赵世炎烈士陈列馆展厅面积为2090平方米,展览由3个基本陈列、3个场景展示、7个专题陈列及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汇》2007,(4):F0003-F0003
邓小平故居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随邓小平故居约500米,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江泽民题写馆名。  相似文献   

3.
正"1930年冬邓小平率部队向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1931年2月占领江西崇义县城。"现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在崇义期间的故事整理以飨读者,让我们通过点滴来领略伟人的不平凡人生。"不为群众着想,还算什么共产党人"1931年2月14日清晨,邓小平(化名邓斌)与红七军军长李明瑞率领红五十五团及红五十八团大部1000余人转战千里,占领崇义县城。红七军进城后,迅速开展群众工作。经理处干部找商会解决给养;政工人员走家串户宣传红军政策;小鬼队员们则提着石灰桶沿街书写标语。  相似文献   

4.
贺龙故居     
《湘潮》1992,(11)
贺龙故居,位于距桑植县城13公里处的洪家关玉泉河畔,故居显示了湘西农村居室特点。1916年2月,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后,反动势力于1917年7月、1929年11月将故居两次烧毁。1977年由当地人民政府重修,1978年竣工。1979年11月在故居院内修建了“贺龙同志生平陈列室”。1983年,故居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陈列室建成开放以来,瞻仰参观者已达18万余人次。习仲勋、廖汉生、邓力群等曾来参观。1986年7月9日,邓小平为贺龙故居匾额题了字。  相似文献   

5.
正李克强2008年2月参观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当邱丽琴讲解至改革开放时,他精神振奋,尤其讲到恢复高考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时,更是开怀大笑。"我认为老人家是有回乡想法的。1986年春节时,他在成都过年,在金牛宾馆接见了广安的地方官。那段时间正好广安有一个民警把手枪丢了,很危险。况且,那时从成都到广安,交通很不便,翻山越岭,可能一天时间都到不了。再说,老人家也很忙。"8月16日,邓小平故居讲解员邱丽琴对廉政瞭望记者说。广安作为小平故里声名远播。虽然邓小平年少离家,终生未返乡,但在他身后,广安邓家旧宅被重新修葺。上至国家领导,下至中外游客,络绎不绝地前来观瞻伟人诞生地。  相似文献   

6.
到西南去     
正1949年6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电示第二野战军"小平入川",将领导解放大西南的重任交给邓小平。在进行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邓小平把筹建随军干部队伍的工作纳入了总体部署。经过紧张的筹建,6月12日,西南服务团第一团在上海成立。至9月,西南服务团共招收学员1.7万余  相似文献   

7.
1937年11月,一二九师政委邓小平随同杨勇率领八路军的一个补充团来到了太行山区的襄垣县,团部驻在县城南关的"樊家大院"内。邓小平在这里住了六十多天,同当地人民群众结下了深情厚谊。尤其是邓小平与人民同甘共苦,关心群众,一心为人民的动人事迹至今仍在太行革  相似文献   

8.
罗荣桓故居和“荣桓图书馆”,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七日在罗帅故乡湖南省衡东县正式开放,衡东县举行了隆重的开放典礼。罗荣桓故居和“荣桓图书馆”分别座落在衡东县鱼形乡南湾村和城关镇。邓小平同志为“荣桓图书馆”题写了馆名、胡耀邦同志题写了“罗荣桓同志故居”匾额。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王平、总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军事科学院政委梁必业、广州军区  相似文献   

9.
《世纪风采》2020,(4):F0002-F0002
瞿秋白同志纪念馆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延陵西路188号,由故居和纪念馆两部分组成。故居原为瞿氏祠堂,由瞿秋白祖父瞿庚甫等在光绪年间捐资修建,是常州保存完整的江南祠堂建筑。1912-1916年间,瞿秋白一家曾寄居于东厢房。纪念馆位于故居东侧,是一座两层楼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馆名由邓小平同志题写。纪念馆以"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瞿秋白生平事迹展"为题,展厅面积500平米.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4)
<正>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中,陈列着邓小平生前穿过的部分衣物,中山装、军便服、白衬衫、圆口布鞋、视察南方时穿的布夹克等,还有用了几十年的手表、皮带。他经常穿的那条的确良军裤,上面烟头烧的小洞依稀可见。邓小平在衣着上非常讲整洁,但也非常简单朴素。很多衣服领子、袖口都补过。据身边工作人员回忆,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2月16日,在邓小平逝世20周年之际,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与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在重庆联合举办了“人民之子——邓小平经典图片展”。展厅里,人们在一幅幅珍贵的图片前流连驻足,仔细观看。邓小平,多么令人难忘的名字!重庆人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主政大西南时期那些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12.
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10月毛泽东旧居初步修整完毕对外开放时起到2001年底,到这里来追寻伟人足迹、瞻仰伟人故居的人数达3000万.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前曾到旧居参观访问,而邓小平只在"文化大革命"中到这里来过一次.他参观过程中的所言所行充分体现了其实事求是、绵里藏针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冲距毛泽东故居0.5公里的引凤山下,离长沙市70多公里。始建于1964年,是全国惟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生平业迹、思想和人格风范的纪念性专题博物馆。正门额匾上的"毛泽东同志故居"7个字、纪念馆馆名分别是邓小平1983年6月27日、4月2日题写。该馆包括生平展区、专题展区、旧址群等3个部分,集珍藏、研究、陈列、宣传于一体,陈列有毛泽东革命实践活动和生平业绩的部分文物和照片,并负责故居的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广安市城北7公里处的协兴镇牌坊村,有一座白墙灰瓦、座东朝西的三合院,幽篁环抱,翠绿欲滴,古朴自然。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居。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就诞生在这里。这座普通农家三合院,名曰邓家老院子,是经邓小平祖辈三代人的努力才建成后来这个样子。院子占地833.3m2(其中院坝212.6m2),共17间瓦房,青石地板。北厢房是邓小平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距今约200年;正房是他祖父邓克达所建,距今100多年;南厢房是他父亲邓绍昌1919年所建。1951年,邓小平家人(继母夏氏和两个妹妹)离开时,把房屋全部交给了农会。农会将正堂…  相似文献   

15.
吴为山 《党建》2014,(9):10-11
正《党建》杂志约我写一篇为伟人邓小平塑像的文章,以文字记录我的创作感受,表达一个艺术工作者的缅怀之情。今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我于去年下半年应中央文献研究室之邀为伟人邓小平塑像,以立于广安邓小平故居纪念馆主大厅。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表现邓小平同志,包括雕塑在内的美术作品非常之丰富。在他的故居纪念馆大厅立像,应当如何立意与塑造?选择什么时期的形象?姿势?动态?表情?尺度?以及以什么样的手法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荣县:吴玉章故居位于荣县双石镇蔡家堰村的吴玉章故居,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新中国成立后,吴玉章将故居捐出,一度用于开办荣县师范学校。吴玉章的生活和斗争经历,正如党中央在他六十寿辰时的祝词中所说:"是近几十年里一部活的中国革命史的缩影。"而吴玉章故居,则流淌着荣县文化之脉。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一生都非常重视环保工作,并用最具体的行动来实践。在邓小平故居前,有一雌一雄两株铁树,据记载,这两株铁树极有灵气。1978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它们便开出鲜艳的花。而且10多年来年年如此,无数中外游客一饱眼福。邓小平离家到法国勤工俭学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家里人知道他的秉性,家乡人和他是心心相印的,在他的故乡把环保工作做得特棒。1997年国务院公布邓小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22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经中央批准,在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塑造邓小平铜像,建立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今天,胡锦涛总书记又亲临广安为铜像揭幕。这充分  相似文献   

19.
正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南渡淮河进入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一天晚上,邓小平正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家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邓小平详细询问了他丢失耕牛的情况,然后说道:"若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他们一定会还给你的。"邓小平马上派人去详细调查。第二天中午,漆店区委书记江川报告说:"前天夜晚,第2纵队第13团在黑河村与抢劫百姓财物的土匪  相似文献   

20.
<正>罗炳辉将军故居位于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角奎镇阿都村偏坡寨村民小组。1987年在故居原址按原貌重建草房3间,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0平方米。1989年1月故居对外开放,陈列有罗炳辉使用过的部分生产生活用具。故居周围有罗炳辉父亲罗守清、母亲黄氏、妻子李凤桂的墓。在墓前修建有罗炳辉祭父文碑。2009年,再次对罗炳辉故居进行复修,在房屋周围增修了亭阁。故居为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