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陈雪 《党史纵横》2013,(8):43-44
1916年4月出版的南开中学《敬业学报》第4期,发表了周恩来以"飞飞"为笔名的四则《飞飞漫墨》,原文并无题目。1993年2月出版的《周恩来早期文集》(以下简称《文集》)收入这四则"漫墨"时,编者分别加了题目,即《评咏淮阴侯钓鱼台诗》、《评咏岳少保祠七律》、《悲郝君之御》、《赵君之叔遇匪》。1998年2月,即纪念周恩来诞辰百年时,《文集》经修订、增补而再版,对四则"漫墨"除了排列顺序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2.
诗人周恩来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 ,他不仅爱诗 ,还写诗、改诗、录诗、评诗 ,他的诗人气质、诗人风范 ,使人折服。写 诗1 91 4年 ,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学习时 ,写成两首五言绝句《春日偶成》 :“极目青郊外 ,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 ,搏浪踵相踪。”“樱花红陌上 ,柳叶绿池边。燕子声声里 ,相思又一年。”前者以忧愤的心情 ,深刻揭露统治者镇压革命的罪行 ;后者通过对祖国大自然的描写 ,抒发了热爱祖国和人民、追求光明和进步的强烈情感。这是我们迄今为止所见到的周恩来最早的诗歌作品 ,刊登在天津南开中学《敬业》杂志创刊号上。 1 91 6年写就《送蓬仙…  相似文献   

3.
1977年1月7日,《北京日报》首家刊发了著名女作家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当时正值周恩来逝世一周年,全国人民正沉浸在对周恩来如潮般的思念之中,该诗一经发表立刻引起轰动.1月8日,《人民日报》又全文发表了这首诗,诗作以其深情饱满的诗句、催人泪下的情感、荡气回肠的韵律,在全国的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那么,这首诗当时是怎样创作的呢?其作者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相似文献   

4.
1977年初,在周恩来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周恩来总理,各类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诗篇见诸于报端。1月7日,《北京日报》首发作家、诗人柯岩的抒情诗《周总理,你在哪里》;1月8日,《人民日报》又全文发表此诗,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共鸣。柯岩是一位风格显著、成就突出的儿童剧作家和诗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因受到错误批判而被关进"牛棚",创作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从学生时代到旅欧时期为止,据不完全统计,撰写了约70万字的论著,其中大部分是在新闻报刊上发表的。他这一阶段直接参与了《敬业》、《校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觉悟》、《少  相似文献   

6.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古今一切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南宋杰出爱国诗人陆游临终写的《示儿》诗,以及在这首诗的激励下引发的诗作或吟咏的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在台湾仍未回归祖国的今天,回顾陆游的《示儿》诗,以及当代一些伟人、名人与这首诗有  相似文献   

7.
<正>以纪念周恩来为契机,人民发出郁积已久的呐喊"四人帮"在"文革"中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悼念的花圈在天安门一直不断。从3月19日起,花圈渐渐多起来。"四人帮"知道4月4日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到天安门广场纪念周恩来的人必然会更多。他们抢先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南京大字报问题的电话通知》(此前,南京群众上街游行,缅怀周恩来,反对"四人帮")。通知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国春 《湘潮》2005,(10):34-36
徐先国是北大荒10万转业官兵中的一员,赴北大荒之前,写了一首反映10万转业官兵心声的诗《永不放下枪》,诗作于1958年5月7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后,得到了当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将军的赞扬。由此引出了一位将军与一位诗作者的故事。向地球开战:催生反映10万转业官兵心声的诗作那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民军队的总司令,朱德是声名赫赫的元戎。“经纶外,诗词余事”,他也能诗。现在所能读到的他最早的诗作是早年在云南用杜甫《秋兴八首》韵吟成的咏菊篇,颇能显出戎马诗人的本色。陈毅说过,总司令的诗有总司令的本色。郭沫若是开一代诗风的文豪,也是有过投笔从戎的革命春秋的斗土,周恩来称赞他“是革命的诗人,同时,又是革命的战士”。郭沫若和朱德的诗交持续了40年,贯穿着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因此,这种诗交不但带有个人的情谊的色彩,更烙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郭沫若和朱德结识于1926年10月,时值北伐高潮。次年3月末,郭沫若…  相似文献   

10.
正在红岩,周恩来广泛开展抗日宣传,发表了脍炙人口的抗战演讲;在红岩,周恩来躬身自省,留下了振聋发聩的《我的修养要则》;在红岩,周恩来悲愤交加,亲笔书写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在红岩,周恩来巍然屹立,在大轰炸中显示了"我们是炸不走"的不屈精神;在红岩,周恩来以诚待人,结交了像  相似文献   

11.
吴贻谷主编的《武汉大学校史》内有一目"周恩来在武汉大学"称:抗战时期周恩来曾三次到武汉大学演讲,第一次是在1937年8、9月份,周恩来在武汉大学礼堂为全校师生演讲中共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演讲期间传来了空袭警报,周恩来镇定地指挥学生疏  相似文献   

12.
《粤西诗载》是清初汪森所辑的一部广西历代诗词总集,书中收录了众多名人以"兴安道中"为题的诗作。这些诗作反映了作者途经兴安时对其自然风光与民俗风物的主观印象,由此留下的诗文佳话和思想结晶。一方面印证了兴安特别是灵渠作为中国"一带一路"上连接中原的纽带,无论水路和陆路都是那么的真切和频密;另一方面,它们是先人留给兴安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今天重新挖掘整理之,是弘扬国学,继承传统,彩绘诗意家园所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13.
《将帅诗词选》(续集)收有一首题为《阳澄湖畔》的诗,它是抗战时期新四军36名伤病员在阳澄湖畔一边养伤一边坚持斗争的生动写照。诗作者黄烽将军就是这36名伤病员之一。60年代初的沪剧《芦荡火种》以及  相似文献   

14.
诗人周恩来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毛泽东是诗人,实属当之无愧。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足可传颂千古。陈毅是诗人,也是名符其实,一首《梅岭三章》悲壮绝伦,令人荡气回肠。然而称周恩来为诗人,似乎难为人所公认。殊不知,周恩来一生中虽然诗作不多,但不是说他不善作诗,而是在他“认定的主义是不变了”之后,一直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竭智尽力,日理万机,写诗的时间也就难免被挤掉了。目前,周恩来流传下来的一些诗作,大多是在青年时创作的,但无论是古体诗,还是白话诗。无不是隽永深醇的上品之作。  相似文献   

15.
正"周恩来与中国道路的探索"学术研讨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拟于2014年10月底在浙江绍兴召开"周恩来与中国发展道路"学术研讨会。具体会议要求和参考选题见中央文献研究室网站:  相似文献   

16.
正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李勃曼采访时说:1920年去法国留学之前,"我已给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与周恩来"订合同"让其做"特约"撰稿人的,是天主教天津教区副主教雷鸣远于1915年创办的一份声名、地位仅次于《大公报》的《益世报》。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的周恩来,曾与《益世报》在宣传上有过交往。1919年8月5日、6日,周恩来以笔名"飞飞"发表《评现今舆论界并问〈益世报〉》《再问〈益世报〉》时评,抨击军阀收  相似文献   

17.
五四前后的周恩来和邓颖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邓颖超考入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性格开朗,擅长辩论,是女师学生中的活跃分子之一。期间,她与同学郭隆真、张若茗一起建立了女师学生乐群会,经常组织进步学生举办各种活动,阅读进步书籍和报纸,议论时局,讨论男女平等。民主自由等问题。邓颖超特别喜欢阅读南开学校学生创办的(敬业)和(校风)两个刊物。(敬业)是南开学校学生周恩来、张瑞峰、常策欧三人宇1914年3月上旬发起组织的‘“敬业乐群会”的会刊,由周恩来为编辑员。(敬业)的经理处就设在他的寝室——西斋35号。(敬业)是半年刊,每年3月、10月出版,内容…  相似文献   

18.
<正>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隆重上演。这部有3000多人参加演出的大型歌舞融歌、舞、诗于一体,艺术地概括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壮大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周恩来对《东方红》的指导超过了任何一部作品或文艺活动。作为《东方红》的总导演、总策划,周恩来自称“是跟着这段历史长大的”,为编创人员不止一次讲党史,包括一次有7000人参加的长达6个小时的党史报告。《东方红》是一部党史宣传教育的精品大作。  相似文献   

19.
《罗亦农文集》收录了一首五言"就义诗",称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罗亦农在1928年被国民党处决前夕写下的绝命诗.近年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人民日报》刊发的纪念罗亦农的文章以及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红旗出版社编辑部出版的党史读物对此诗都有引录.经多方考证,认为所谓罗亦农作绝命诗一事,属于捕风捉影,并不可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诗作者其实另有其人,即广东籍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杨匏安.  相似文献   

20.
正张国钧同志的诗作《碧霄集》,嘱我作序。我和他一样,一生从政,业余始终钟情文学、特别是诗词。我虽忝列文人,且时有诗作,但对诗尤其是旧体诗,实实的是门外汉,因此,面对如此意境开阔、正气高昂、正能量满怀的高水准旧体诗集,确有无以置喙之感。好在近期《人民日报》副刊对中国旧体诗的文化传承给予支持和肯定,我和国钧愿意为"旧瓶装新酒"的文化事业添块砖,增块瓦。我与国钧同志因共同的三观,而志趣相投,相知甚深,引为知己。他有领导干部的工作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