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仰的构成包括信仰主体、信仰客体和信仰方式三大要素。从信仰构成的三要素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质、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并进一步坚定和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体包括共产党员和人民大众,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客体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三个自信",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知、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不断追求是我们确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过程,也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为了确保我们的政权永不变色,我们的干部永不变质,我们就要教育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一要坚定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法国著名进步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处在社会变革、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我们决不能听任“信仰危机”现象在党员干部中存在、发展和蔓延。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权力观的教育,使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  相似文献   

3.
《前线》2021,(5)
党史学习教育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有效路径。信仰是"知情意"的有机结合,认知模糊、情感淡漠、意志薄弱是信仰缺失的主要因素。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够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认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锤炼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意志品质,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4.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独具的品格,是党在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战无不胜的精神武器。始终把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信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评价标准。坚定信仰极端重要,当前尤为迫切。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值得信仰,是因为它具有科学性、无产阶级性和人民性、创造性。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和群众存在信仰不坚定的倾向,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理论研究宣传工作者,首先应该以身作则,坚定自己的信仰,研究创造新的理论。同时,要启发和引导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信仰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层次和核心内容。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和重要途径,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要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6.
确立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直面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它超越了议论、解释的范围,它是做或行动。只有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信仰相互作用和统一的唯一方式,任何离开实践去奢谈理论或光说不做、纸上谈兵的行为.都不可能是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正在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执着努力"。新时代,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至少应突出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重视理想信念问题,要求共产党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通知,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要求全体党员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党性觉悟,坚定政治方向。一、信仰的重要意义信仰是人心中的钢筋铁骨,  相似文献   

9.
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琦  虞新胜 《求实》2006,3(12):46-50
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与历来的宗教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与信仰的统一,是信仰活动和现实生活的统一,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正确认识信仰的本质和内在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从理论认识、信仰教育和行为追求等方面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0.
"时代新人"的培育是新时代的育人目标,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其中是否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衡量"时代新人"的首要标准。因此,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信仰教育,需要构建科学的信仰教育的内容体系,包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为重点内容,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基础内容;需要进行有效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包括遵循信仰生成的规律、打造"思政金课"以及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信仰主体辩证思维缺乏、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西方社会思潮误导、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机制滞后是大学生信仰问题的成因。  相似文献   

12.
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即研读经典著作的现实基础;是新形势下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思想理论基础;是精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宝库,是理论创新的理论前提;以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是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研读著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3.
百家言     
《求是》2011,(16)
陈奎元: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相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站在了社会科学的制高点上,迄今为止它仍然是社会科学的高峰。同时马克思主义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资产阶级学者在科学上扳不倒马克思主义,就在道义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员是党的活动主体和党组织的细胞,因此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重担和责任离不开每个党员发挥作用。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目前一些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不坚定等现象阻碍了中国梦的实现,如何坚定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本期我们刊登邓小平《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扬 《求实》2005,(Z1):284-285
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状况?如何培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本人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作了一些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力求在这方面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积 8 0年之经验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和胜利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三个代表”。可以说 ,“三个代表”是对我们党 80年历史经验进行深层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对于在新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具有重大意义。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思想动力(一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断取得胜利的…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就坚定信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足了功夫,才会有强大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一个人要坚定信仰,立根固本,让人生放射出更灿烂的光辉,就必须苦修内功,培养"正气""胆气""底气"。这"三气",是坚定信仰、坚强党性、豁达胸襟、为民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7,(5)
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在高校思想教育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切实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阐述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下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观教育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作为个人,有着光辉的一生;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及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则全面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基础、真理力量和价值追求。论证马克思至今依然备受人们尊敬,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处处闪耀着历久弥新的光芒,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追求的美好理想的历史渊源和深厚伟力,进而阐明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始终如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在继承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