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7年《诗刊》创刊,毛泽东把他创作的、包括《沁园春·雪》在内的十八首旧体诗词,交由《诗刊》发表。《沁园春·雪》在《诗刊》创刊号上正式发表后,一时注家蜂起,写了许多诠释文章。着重是对毛泽东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地点及其有关的史实作了一些阐释。从20世纪50年代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许多注家写的有关这首词的史实考证,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一些说法:毛泽东这首词是1945年在重庆写的;毛泽东1945年9月6日,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沙坪坝南开中学津南村看望柳亚子时,书赠柳亚子;毛泽东把这首词书赠柳亚子后,第二天《新华日报》上就…  相似文献   

2.
1980年第7期《新观察》杂志上,刊登了毛泽东赠丁玲的一首词《临江仙》;还有宏羽写的介绍文章《毛泽东同志一九三六年写给丁玲的一首词》。令人颇感意外的是,杂志同时刊登这首词作者的手迹,不是后来抄写的,而是当时毛泽东的亲笔。这页写于陕北的  相似文献   

3.
此系原辽宁省顾委秘书长王显堂同志于2000年1月28日写的一首《悼念苏理同志》。该涛道出了对苏理同志的无限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4.
<正>十八载军旅生涯,从士兵到将军,他浴血疆场为抗日,铁血昆仑、远征滇缅,勇杀日寇一指间,满腔忠义扬国威。抗日烽火铸就将军英名,罗斯福为他送上赞美之词,毛泽东也为他作诗悼念。他就是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200师少将师长戴安澜。血战昆仑关打败日本"钢军"1942年,戴安澜将军沙场捐躯后,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以一首《海鸥将军千古》的五律悼念:"外侮需人御,  相似文献   

5.
《新湘评论》2005,(8):16-16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念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面写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6.
《学习导报》2013,(11):27-27
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写了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好后,给友人李泰伯看,李泰伯读后说“‘云山“江水’等词,从内容上说,很宏伟,从用语上说,极有气派,  相似文献   

7.
《周末》2月26日发表朱进东文章指出,他最近发现,毛泽东同志年轻时期曾于1915年5月写过一首五言长诗,内容是悼念亡友易咏畦的: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来; 愁杀芳年友,悲叹有余哀。 衡阳雁声彻,湘滨春溜回; 感物念所欢,踯躅南城隈。  相似文献   

8.
一本日记本全班46位学生接力写,每周五下午最后一节在班上公开交流.这是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一班的“成长日记”,这样的“成长日记本”已经写了10本,同学们在“成长日记”里交流心声,使得班级变得更和谐了。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7):36-37
“愿拼热血卫吾华”的左权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0.
刘旭 《党史博览》2023,(1):76-80
<正>“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以《游仙(赠李淑一)》(1963年12月最后定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为题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该词是写给当时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这首词为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原配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与友情,  相似文献   

11.
《党史天地》2006,(2):55-55
抗战时期曾传言丁玲离世了,鲁迅写诗悼唁她;后来她出现时毛泽东设宴欢迎。抗战期间毛泽东写的惟一一首词就是为她写的;她的一篇小说,让不少国民党士兵掉转了枪口。毛泽东的“战令词”丁玲因为倾向抗日入狱后,因很长时间没有任何音信, 于是就有了她已离开入世的传闻。当时上海左翼文学的领袖鲁迅先生还写过一首名为《悼丁君》的诗:如磐夜气压重楼,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扩大了词的内容,拓宽了词的题材。从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中,可以看到有写政治,有写哲理,有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有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有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给写入  相似文献   

13.
《水调歌头&#183;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183;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183;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14.
正1957年元旦,《诗刊》创刊号发表毛泽东18首诗词,时任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的李淑一拜读后,回想起毛泽东早年曾填虞美人词赠杨开慧,便在春节期间给毛泽东写信,附上自己1933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词《菩萨蛮·惊梦》。她在信中说:"1933年夏,道路传言直荀牺牲,我结想成梦,大哭而醒,和泪填《菩萨蛮》一首。"其词曰: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征人何处觅?六  相似文献   

15.
何立波 《党史纵览》2002,(11):12-15
2002年11月26日,是罗荣桓元帅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罗荣桓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领导人之一,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为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罗荣桓是从部队最基层干起的,与工农出身的战士同甘共苦,最终成为军内的“政治元帅”。罗荣桓与毛泽东有着很深的友情,毛泽东对他也非常器重。毛泽东一生中仅写过两首悼念亲人和战友的诗词,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另一首就是《吊罗荣桓》。在诗的结句,毛泽东发出了“国有疑难可问谁”的慨叹,足见毛泽东对罗荣桓的高度信任。  相似文献   

16.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6年1月号的《诗刊》。同时发表的还有毛泽东的另一首词《念奴娇·鸟儿问答》。《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大报都及时转载了这两首词。 正式发表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是这样的: 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五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相似文献   

17.
博览之窗     
在已公开发表的50首毛泽东诗词中,有三首是写井冈山的。而其中最早的一首,便是《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28年秋写下的。 1928年7月,敌军对井冈山发起了第二次“围剿”,前锋逼近永新。为调动敌人回援,朱德、陈毅率红四军二十八、二十九团抄敌后路,向湖南酃县、茶陵进攻,  相似文献   

18.
<正>用唯物辩证法看形势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这不仅表现在毛泽东的重要讲话和理论著作中,也体现在他的诗词之中。本文介绍的两首诗词,就是用唯物辩证法观察、分析形势的经典作品。一首是1929年秋写的《清平乐·蒋桂战争》,另一首是1962年末写的《七律·冬云》。两首诗词看起来毫无关联,却有许多共同点:在思想上,都是运用唯物辩证法思想分析形势,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敌斗争必胜的信念;在艺术上,都是从平易见精深,  相似文献   

19.
正毛泽东诗词中,用一首词的一半篇幅来写一位掌控国家大局的最高统治者,只有三国时代的曹操独享此种特殊荣誉。请看《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两首:一首是词,写于1975年5月24日,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