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党建》2017,(10)
<正>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曾就建立联合政府举行重庆谈判。作为二战时中国战区的军事统帅,蒋介石已在国际社会树立起率领国民抵抗侵略的形象,没有人质疑他在中国的抗战领袖地位。他拥有的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达到空前规模的430多万,盟军援助中国抗战的所有优质武器都在国民党军手中。此时,经过抗战后期的延安整风,中国共产党在组织上和思想上空前统一,但是共产党人的"财产"清单还是相形见绌的:全部正规军即使算上刚在东北发展的几万人,总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的国共宣传战(续)王晓岚二、共产党的宣传策略中国共产党从未放弃批判的武器。针对国民党抗战建国政策的两面性和其新闻宣传上的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决定展开对国民党的宣传战。这一时期的国共宣传战,中共遵行的基本政策是:“一方面坚持抗日第一与抗战到底,坚...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17,(8)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八路军为配合正面国民党军队作战主动寻歼敌人所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其所谓"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进一步统一了共产党内部的战略思想,增进了共产党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在抗战前经受了严重的挫折,但战后,竟发展成为一支能够夺取全国政权的强大力量;而在30年代拥有中央政权的国民党,在战后却土崩瓦解了。对此,好多人认为是抗日战争救了共产党,如果再给国民党几年时间,蒋介石就会打败共产党,统一中国。这种观点只是从表面上看问题,对于国共两党的发展来说,抗战只不过是个外因,抗战推动共产党发展得更快,也正是由于在抗战中,国民党的统治弊端暴露无遗,从而加速了国民党的崩溃。但主要还是由于国  相似文献   

5.
《党建》2015,(8)
<正>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了全民抗战,提出抗战的战略思想,倡导和捍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人民战争,推动和主导全民抗战的战局演进,成为东方主战场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组织和运用威力巨大的思想武器、文化武器、精神武器,展示了我党强大的政治优势和战斗力量。  相似文献   

6.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战文化成为晋察冀边区团结群众、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有关晋察冀边区的抗战书籍、历史资料出版较多。本文就晋察冀边区的抗战文化、主要是群众文化的专题整理如下。(一)抗战歌曲是抗战文化的先导和主题晋察冀边区村级党、政和群众组织发展很快,至1938年7月,共产党员发展到2.2万人。其中平汉路西为1.6万人,党支部600多个,村村都建立起了村政府,设村长、民政、财政、抗勤、教育委员;建立了村农民、工人、青年、妇女抗日救国会和儿童团。之后,适应参加战斗和帮助军属代耕等勤务的需要,由16岁至45岁…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政治上用以打击共产党的主要武器就是“统一”。中国共产党将“统一”的口号夺过来,用以反击国民党反人民反民族的分裂行为,并在思想、政策和实践上,坚持自己对于“统一”问题的原则立场。1.统一于抗战,就是以民族危亡为重,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民族投降主义。2.统一于团结,就是坚持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基础上的联合;反对某一党派的统制政策,反对民族分裂行为。3.统一于进步,就是把国民党拉回到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全面抗战和实现民主改革上,而不是把共产党降低到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和一党专政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关于“统一”的有关思想、政策和实践,至今对于我们实现国家的统一,仍有历史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场战争中,既有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也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既有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也有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往的研究对后者关注较少。本文试图通过对国民党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的英勇壮举的揭示,分析其特点、作用及影响,以真实、客观地展示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全貌。(一)“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在平津抗战、上海“八·一三”抗战、台儿庄大战、徐州战役、武汉保卫战等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将士们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给日军…  相似文献   

9.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独立自主原则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本文仅就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形成与共产国际的关系,试作探讨。 一 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其内部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政治局面。蒋介石国民党企图通过限制、削弱等途径来最终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独吞抗战的胜利果实。在统一战线外部,共产国际出于“武装保卫苏联”的需要,要共产党一昧迁就、一切服从国民党。同时,在共产党内部和抗战阵营里又出现了右倾和投降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侵华史,是福州人民团结抗战的历史大背景;而日军两次攻占福州城及闽海地区,制造了一系列暴行,则是福州人民抗敌御侮的直接原因。其特点有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国民党守军的爱国官兵抗敌御侮功不可没;地方自卫武装面对强敌顽强抵抗名垂史册;民众自发抗敌的献身精神感天动地。他们共同谱写了福州地区抗战史上一曲曲民族解放的正气之歌。  相似文献   

11.
王凤青 《世纪桥》2010,(10):40-42
<正>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随着抗战局势的发展,为动员全国力量进行抗战,国民党政府成立了包括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国民参政会,从而为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代表人物的交往提供  相似文献   

12.
在抗战即将胜利的前夕,就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关系而言,局势已经不可能回复战前的状态。一九四五年四月,毛泽东提醒国民党和外国注意:共产党将不会继续接受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他们提出的建议是成立“联合政府”。共产党给他们关于政治改组的建议涂上了一层薄薄的糖衣。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的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共产党以坚定的毅力和精神,支撑了全民族持续抗战的大局;充分发挥自身领导核心作用;带领人民群众探索出赢得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1932年的一二八抗战和1937年的八一三抗战,是两场颇多可比之处的战争.它们都是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战场都在淞沪地区,且均系双方兵力逐次增加、中国占有人数优势、日本占有技术装备优势的阵地战.然而,这两场战争的军事得失,却差距颇大。其中的原因何在,值得深入研究。(一)两次微沪抗战有着基本相同的国际环境,即被国民政府想象为有力盟友的英美等国,均无意制止日军进攻上海,甚至吝于给中国抗敌以道义上的支持。一二八抗战时,英美虽然对日军侵沪感到不安,却始终未采取足以使日本感到沉重压力的强硬姿态。八一三抗战时,英美的…  相似文献   

15.
刘岩 《党史博览》2012,(10):38-39,48
《党史博览》2011年第10期发表拙作《中国共产党点燃“全民抗战”烽火纪事》一文后,有读者提出:“共产党点燃的‘全民抗战’烽火,与卢沟桥燃起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烽火是什么关系?”“在全民抗战付诸实践的源头,竖一座‘中国全民抗战纪念碑’,与卢沟桥抗战纪念标志有无冲突?”  相似文献   

16.
正太行山,地势险要,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共产党八路军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对赢得山西抗战、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红歌《在太行山上》,就是一把以战斗的姿态插入侵略者心脏的钢刀。歌曲中的"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再现了让人心潮澎湃的抗日根据地军民一致抗战的热烈场面,"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这发自内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抵抗了历史没有"如果"。可对于"九一八"之夜,我们不妨"如果"一下:如果抵抗了,会怎样?事变当时,日军在东北有正规军1个师团和6个独立守备队,约1.4万人,在乡军人(退伍军人)1万余人,另有警察3000多人。东北军有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其中仅北大营的7旅就有7000多人。另  相似文献   

18.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两万五千里,万水千山,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抗战八年整,打败侵略者,解放战争得胜利,建立人民新中国。成长壮大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万里长江水,奔腾向海洋,保卫祖国作栋梁,人民军队忠于党。共产主义定胜利!万岁共产党,万岁毛泽东!人民军队忠于党@张永枚 @肖民~~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21,(6)
抗日战争时期的广东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广东妇女积极支援和参与抗战的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是广东妇女积极参与抗战的重要前提,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压迫是其原生动力;第二,地理位置和革命传统是广东妇女积极抗战的独特因素,这些因素促使广东妇女的思想受到彻底解放,有力唤醒了她们的革命意识;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广东妇女积极抗战的力量之源。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抗战的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鼓动广大人民包括广东妇女积极参加抗战。通过回顾历史探讨广东妇女产生革命热情的原因,有利于调动妇女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历史人物蒋介石一生中有两次演说被视为经典之作:一是1937年7月17日的庐山抗战演说;二是1945年8月15日的重庆抗战胜利演说。两个演说皆与抗战有关。蒋介石的抗战角色随着国民党正面战场史实在中国大陆逐步获得平反,作为国民党领袖,蒋介石的抗战角色是否也将难以回避?或者进一步说,蒋介石作为全中国抗战领袖此一事实是否终获确立?由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到1937年7月的全面抗战刚好10年,这是蒋介石逐步巩固权势的时期,中国国运依旧坎坷,内有大规模的“中原大战”以及共产党革命,外则是日军持续对中国鲸吞蚕食。无怪东京大本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