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2006,(32)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近一段时间,新华社有关编辑部和瞭望周刊社接到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读者的电话,询问新华社的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视点”是否办有“北京新华视点广告有限公司”?瞭望周刊社是否办有《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新华社有关负责人郑重提醒社会各界:新华社从未以“新华视点”名义注册任何公司。《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及其相关人员,均与瞭望周刊社无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2.
刘亢 《瞭望》2021,(14):54-57
作为最具影响力的时政周刊,《瞭望》见证记录了一个农耕大国开启的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中央决策,是《瞭望》办刊的方向《瞭望》的城市报道鲜活地呈现了中国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丰富表情。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6,(31)
新华社北京7月24日电近一段时间,新华社有关编辑部和瞭望周刊社接到一些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读者的电话,询问新华社的中国新闻名专栏“新华视点”是否办有“北京新华视点广告有限公司”?瞭望周刊社是否办有《瞭望中国》《权益瞭望》《市场瞭望》等刊物?新  相似文献   

4.
王晨 《瞭望》2001,(20)
在《瞭望》创刊2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瞭望》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瞭望》周刊创刊已经20年了。这20年正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20年,正是中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的20年。20年来,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瞭望》周刊,在新华社党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瞭望》周刊是新中国第一家新闻周刊,也是在…  相似文献   

5.
收到新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40期),一看是农村改革30年的特刊,十分高兴。我是一名老"知青",这一期的《瞭望》勾起了我的思绪,让我回想到了30年前插队时的情景。正如《瞭望》所言,我国农村改革30年,真正是"造福人民的创举",中国人民冲破了旧体制的桎梏、打破了许多禁忌、改革了自我、影响了世界。30  相似文献   

6.
就《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涉及的一些焦点问题,《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银河证券钢铁行业高级分析师田书华,其认为新的产业政策将有助于提高中国钢铁业竞争力,并对未来世界钢铁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瞭望新闻周刊》:《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  相似文献   

7.
备受海内外关注的《清史》编纂工程启动已近3年,预计2012年结项时将出版3200万字、长达近百卷的煌煌巨著从1644年到1912年,清朝历史前后延续了268年,是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朝代,对近现代中国有很大影响。在我国,易代修史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但清朝覆亡已90余年了,至今仍没有一部理想的大型清史。民国初期编纂的《清史稿》存在许多历史局限和谬误。修一部高水平的清史,一直是史学界的心愿。数亿元预算编纂《清史》成崇德告诉《瞭望新闻周刊》,《清史》编纂工程能够提上日程,《瞭望新闻周刊》作出了很大贡献,2001年《瞭望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8.
最新出版的《瞭望》新闻周刊第33期和第35期的瞭望论坛分别以《怎样看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中国经济正在形成新动力结构》为题,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我国经济增长逐步走出动力单一化阶段而进入动车组阶段的特质,即经济增长的动力趋于多元化、分散化、均衡化的动力结构。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针,在避免经济滑坡和防止通胀之间找到平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  相似文献   

9.
张莉 《瞭望》2007,(17)
自三月份以来,市场关于股市是否虚高、存在泡沫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对于一直关注股市发展的广大股民来说,《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6期的文章《中国经济需要股市稳健》无疑给一直高温争论的问题降了一场及时雨。《瞭望》文章从权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股市的多层次市场结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瞭望》海外版在香港出版发行五周年,这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在此,我向《瞭望》的同志们表示祝贺! 《瞭望》海外版的同志请我说几句话,我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短文。 我希望《瞭望》海外版今后能继续为促进内地与港澳的稳定与繁荣及海外之间的进一步了解和交流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瞭望新闻周刊编辑同志: 10年前,我在单位里无意中看到《瞭望》,觉得非常值得一看。有些文章我会反复看上好几遍。渐渐地,我就成了《瞭望》的热心读者和长期订户。  相似文献   

12.
创新与变化     
李明 《瞭望》2005,(27)
作为《瞭望》的忠实读者,看《瞭望》成了我莫大的享受。每期杂志收到,必先睹为快。因为对《瞭望》情有独钟,也就爱之越深,期望越高。过去多多少少感觉《瞭望》在贴近生活、贴近读者、贴近基层方面有些不足,严肃有余,活泼不足,呆板了些,影响了可读性。令人欣喜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  相似文献   

13.
辛言 《瞭望》2008,(37)
《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4期推出了封面文章《期待持久的影响》,这组报道对奥运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及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的走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奥运会后,读者很关注中国的后奥运时代,特别是奥运标准能否在中国持久坚持,奥运理念能否发扬,奥运场馆能否充分利用,为保障奥运顺利进行而实施的服务、交通、环保、安全等诸多方面的举措,能否持续下去。《瞭望》新闻周刊针对这些问题,通过采访有关专家进行了回答。  相似文献   

14.
林晨 《瞭望》2021,(2):52-54
2021年4月,瞭望迈入不惑. 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入职《瞭望》,跟随老一辈新闻人,参与《瞭望》新闻周刊的创建和运营. 创刊近40年来,《瞭望》已成长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时政期刊集群和国家智库.我虽然早已离开《瞭望》,但回想起来,还是对我在瞭望周刊社的13年难以忘怀:在这里,我和同事们一起,以一篇篇...  相似文献   

15.
《瞭望》1995,(44)
《瞭望》周刊以其品位高、视角广、触角深、立意新、文风实而倍受读者称道.我过去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时,就与《瞭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到地方工作后,尽管事务繁忙,仍坚持每期不辍地阅读《瞭望》.我觉得《瞭望》的可读性强,文章引人入胜,办得很有特色:一是时代感强.象“瞭望论坛”、“专题报道”、“特稿”等专栏文章,全局在握,引导潮流,时代气息非常浓厚,给人以理论指导和新的启迪.二是紧扣现实.《瞭望》围绕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社会关  相似文献   

16.
新一年《瞭望》以连续两篇大篇幅文章《党内监督条例出台前前后后》和《中国反腐战略转向》,详细介绍了中国反腐败斗争出现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性变化,挑灯捧读之余,感到酣畅淋漓,着实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7.
反馈     
《瞭望》2008,(42)
咬定红线好《瞭望》新闻周刊2008年第36期发表了《土地规划修编咬定红线》,第38期又发表了《发展冲动挑战土地新改》,这两篇文章紧扣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18.
张宣美 《瞭望》2021,(5):63-63
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单位订有《瞭望》。如其刊名本身,《瞭望》更加凸显“站得高看得远”的特色,与其他报纸杂志相比,其视角更广、更具前瞻性。《瞭望》紧贴时政,内容多元,结合了民生热点,使文章更具穿透力和可读性有些涉及工作部分的政策解析,帮助我更深一层解析工作,并指导到工作,在工作中遇到的很多困惑,我在《瞭望》里都能找到明晰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辛平 《瞭望》2008,(11)
据反馈,今年第9期《瞭望》新闻周刊《两会特别报道》受到地方读者好评。吉林省人大副主任秘书王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黄智光、华夏银行理财部邓娜表示,瞭望《两会特别报道》的推出恰逢其时。报道用数字说话,展示了中国经济5年的精彩表现。同时又对新阶段的新挑战进行理性的前瞻,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责任感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是《瞭望》周刊的忠实读者,每年征订报刊时,我都把《瞭望》周刊做为首选刊物。我喜爱《瞭望》,不仅因为她集国内外大事、要事之一册、内容丰富,更主要的是《瞭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