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教育模式,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是使企业与学校形成利益共同体,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最好,是校企合作的较高层次。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联合办学使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就业得到解决;企业竞争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5)
校企合作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实践改革的方向,很多学校都将校企合作纳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效地推动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制约着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发展。完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措施如下:课程设置要本着"产学结合"原则;教学形式的创新;校企双向挂职培养师资;校企合作科研创新;就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尹德峰  朱景星 《学理论》2012,(12):248-249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科技学院)信息工程系探索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学校和企业做好五个"共",即订单学生校企共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育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学生就业校企共管。  相似文献   

4.
提升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爽 《学理论》2009,(9):99-100
在高校大学生队伍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大学校园中数量较大的学生群体,他们处于弱势地位,是需要特殊关注的人群。如今,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是当前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更是创建和谐校园中不容忽视而又意义重大的内容。那么,如何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怎样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此,本文阐述了实现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分析,提出了缓解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工作建议,以期提升和增强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是社会、经济、历史等多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学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尤其是高校的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引起了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阐述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意义,并从外部环境和自身影响两方面分析了贫困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平 《学理论》2013,(23):313-314
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虽然近几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探索改革,但现阶段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顶岗实习、校企联办、订单式办学、校企一体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对比,本着"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办学遵旨,"零距离就业"视角下的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4,(36)
校企脱节是指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脱节,普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种现象。围绕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这一核心,以改革僵化的普通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关键,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大学生共同协作,形成"五位一体"模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校人才,才能解决校企脱节问题,走出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8.
吴元忠  黄玉庆 《学理论》2015,(5):214-215
高质量就业内涵和当前影响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因素很多,从高职院校及学生层面如何提升高职就业质量提出思考如下:加强政策引导,加强高职人力资源配置;明确高职教育内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调整和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不能尽快适才适所、用有所学,下岗职工不能很快就业上岗,这是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分析了造成浪费的原因及对社会的危害,呼吁国家各级政府加强统筹规划,引导青年有目的的求学就业,并建立就业服务指导体系,尽快结合供需双方,对下岗分流人员应采用先招入后培训的方式,校企结合按需培养,使个人、企业、学校三方受益。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5,(23)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其就业问题是检验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成败的重要指标,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通过两个典型案例来探讨贫困大学生就业援助问题,为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采取对策如下: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就业中的优势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高校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1)
共青团提升就业能力的"六维"服务体系是指:高校共青团通过利用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包括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心理、技能、考评、激励、渠道这六个方面给予支持。要做到端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激励其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升其就业技能,正视自身优势劣势并加以改进。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形成一个系统的提升就业能力的服务体系,使他们可以积极参与到激烈的社会人才竞争中,实现校企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2.
何钢  汤瑾 《学理论》2014,(6):255-257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永恒主题,虽然校企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体化阶段,可在校企合作方面依然存在校企双方合作态度不均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加强以及农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如何深化校企合作,提出从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强化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运行制度,整合双方优势共享资源,实现合作互惠共赢,促进校企双方的文化融合等措施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调查为基础,从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需求、路径探析等三个方面全面研究分析,以校、院为桥梁,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赢模式。提升文科生就业的对策是: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学生要找准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4.
王璇 《学理论》2015,(2):202-20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从大学生科学就业观养成的角度出发,探讨高校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时,重塑校园文化的策略和方法如下:利用新型宣传阵地,解读国家就业政策;勇于突破传统模式,串联校企合作纽带;增强心理干预,调整学生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15.
罗燕如 《学理论》2012,(21):172-173
结合工作实际,从人才培养考核模式、校企合作、课堂教学设计、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测评软件应用、创业孵化基地运用七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总结几点相关的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企业对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要求,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依据。当前培养和提升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包括培育其非认知技能,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引导和教育,形成正确的择业心态,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产学结合水平,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增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国贫困区域、贫困人口向西部农村收缩的态势持续增强,而囿于自然环境、高度依赖农牧业的生计状况又引致地缘性贫困现象和生态贫困后果,并且“农业及其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扶贫”对贫困的作用已经减弱,甚至对减缓生态贫困缺乏积极作用.在西部贫困农村,生态环境支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其维护,必须依赖当地农民生计替代或转型;生态贫困问题的治理,必须依赖贫困人口生计空间和生计路径的拓展或转换.因此,实现劳动力流动对突破地缘性贫困困扰和解救生态贫困有着决定性意义,然此必须依赖国家针对性的就业援助,以赋能为重心,改变其劳动力人口缺乏就业资源禀赋的普遍性状况,促成劳动力流动.  相似文献   

18.
以高等职业教育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为例,对如何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五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解决对策是从专业识置、学业培养、校企合作、职业素养培养、创业素质教育等方式来构建。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企合作政策经历了建立与深化两个阶段,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我国校企合作政策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我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际,应当从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政策制定、完善课程管理、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等方面完善校企合作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加强就业形势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即"先就业,后择业";加强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两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确保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