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完善我国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行政权的制约和监督是执政党建设的普遍规律,也是行政权自产生后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尤其在体制转轨过程中,更需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对此,要建立民主监督制度,以民制权;建立独立的监督制度,依法制权;建立平衡制约机制,以权制权。  相似文献   

2.
刘小兵 《唯实》2001,(9):80-83
中国现行监督制度存在着以下弊端:“下权“监督“上权“;“虚权“监督“实权“;“小权“监督“大权“;“无权“监督“有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新型的监督制度.在建立新型的监督制度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以普选制约权力;以公开制约权力;以分权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3.
完善监督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兵 《唯实》2001,22(8):80-83
中国现行监督制度存在着以下弊端"下权"监督"上权";"虚权"监督"实权";"小权"监督"大权";"无权"监督"有权".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新型的监督制度.在建立新型的监督制度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以普选制约权力;以公开制约权力;以分权制约权力.  相似文献   

4.
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以法制权、以权制权、以德制权及以民制权。比较而言,以民制权的监督与制约方式体现了人民在权力运作中的主动性和基础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社会监督与制约机制还存在主体不健全、缺乏理性与共识等问题。为此,完善社会监督制约机制,一方面需要适度放权,鼓励与培育社会制约主体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增进社会共识,提高社会监督制约的理性与有效性;此外,还需要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相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形成监督与制约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政治权力是政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共意志的象征。监督的缺失,是政治权力经济化的原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要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政治制度文明;要科学构建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以权利制约权力,建设政治权力文明;要把对政治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德制权,建设政治意识文明。  相似文献   

6.
由于行政权是国家行政主体对社会依法进行全面组织和管理的一项权力,其管理领域广、自由裁量度大,并且以国家强制力保证行使,使得行政权力客观上存在着易腐性、扩张性以及对个人权利的优越性和侵犯性。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行政权力的运行与公民、法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制  相似文献   

7.
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正在进行之中。从检察院组织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和功能,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法治环境以及对行政权制约的现实需要,从与行政诉讼法修改相衔接的需要等多方面来看,修改检察院组织法已势在必行。检察院组织法的修改应重点放在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上,要完善行政检察监督权能,使更多的检察监督指向行政权,以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行使。在检察院组织法中要明确规定检察机关行政检察监督的权能,适度拓宽检察机关的监督范围,完善行政检察监督的措施,对行政检察监督的主要程序作出规定,并设立专门从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内设机构。  相似文献   

8.
执政党权力分为两种:一是政党普遍具备的集体权力;二是只有执政党才能拥有的国家权力,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权力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为此必须加强对执政党权力的制约。当前,加强执政党权力制约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以权制权、以法制权、以德制权和以党规党纪制权。无产阶级执政党还必须正确对待政党领袖,这实质上是党的最高权力能否得到有效制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萧群 《发展论坛》2003,(10):16-18
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的论述,表明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的信心和决心。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当前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权力运行的规律和特点,坚持以腐败易发和多发的领域和部位为防范重点,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对国有产权交易、财政性资金分配使用、国有土地批租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以下分别简称“产权”“财权”“地权”“用人权”)等四个方面的监督上,研究提出防范和管理对策,建立有利于用好权、管好钱、选好人的…  相似文献   

10.
对政府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既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难题。纳税人诉讼是行政诉讼制度的创新。作为一种对行政权运行参与和监督的民众诉求而产生的现代公民权利,纳税人诉讼具有毋容置疑的法理正义和宪政意义。我国有必要借鉴这一制度,以利于加强对行政权行使的司法监督,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1.
权力制约是普遍规律,中国封建社会的模式是皇权之下的行政权(相权)、军事权、监察权相互制约以及这些权力系统与皇权相互制约,而监察权则是专门的权力制约系统,这在宋代尤为典型.宋代的中央权力架构中,台谏专门负责监督、纠察、制约皇权、相权、军权和司法权等各种权力,在权力结构中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为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维护国家和政权长治久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行政审判权的独立、所受限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行政权的制约机制中 ,行政审判权是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为了确保行政审判权对行政权的有力监督 ,必须赋予行政审判权以独立性。本文论述了行政审判权独立的必要性 ;行政审判权的独立性所受到的限制 ,以及如何保障行政审判权的独立。它对实现行政权与行政审判权的良性互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对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制约工作主要存在着监督意识淡薄、重点不明、体制不顺等问题.完善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监督机制,一方面要强化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利益正向驱动,建立以利制权机制;另一方面要强化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约束力,建立以权制权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不断扩张自己的疆域,是权力运作的基本特点,此虽非为行政权所独有,却以行政权尤为突出.在当代中国立法中,行政权在目益侵蚀立法权领地的同时,广泛介入了传统的司法权领域,不怛拥有对行政争议的主导性裁决权,而且部分地介入传统上应由法院处理的某些类型的民事争议.获得了对某些特定民事争议的先行处理权或最终裁决权.此外,行政权还或者在立法上或者在实务上,介入刑事法领域,从而多向度地形成对司法权的渗透与挤压,成为当代中国行政权一权独大的重要表征之一.尽管行政权对司法权的介入有其客观必要性与合理性,但从权力分工与制约的原理看,行政权应当审慎介入司法权,在不介入刑事实体法、程序自愿和司法终决等原则的指导下,在国家立法中合理配置行政司法权.  相似文献   

15.
只有通过司法化,宪法的效力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宪法司法化的直接意图在于立宪权和司宪权的分立,限制、监督、抗衡和制约立法权和行政权,最终目的是有效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司法化第一案"实际上只涉及宪法的适用性问题,该案实际上是以宪法私法化的途径达到了宪法司法化的目的.在我国现行宪政体制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宪法监督和解释不具有直接的司法适用性,立法机关解释体制违背了"任何人不能作为自己问题的法官"这一原则,这已成为影响我国宪政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设立违宪审查制度十分必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与行政权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平 《唯实》2001,2(8):92-95
中国社会转型与体制变革,要求对行政权重新定位,实现由传统行政权向现代行政权的转变.这一转变既面临着来自权力本身的扩张以及中国国家本位文化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等阻力,又可以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我国加入WTO中获取强大的外部动力.从政府自身来说,关键是要做好"限权、控权、减权、放权、分权、还权、参权"等几方面的工作,实行必要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7.
马平 《唯实》2001,(9):92-95
中国社会转型与体制变革,要求对行政权重新定位,实现由传统行政权向现代行政权的转变.这一转变既面临着来自权力本身的扩张以及中国国家本位文化传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等阻力,又可以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我国加入WTO中获取强大的外部动力.从政府自身来说,关键是要做好“限权、控权、减权、放权、分权、还权、参权“等几方面的工作,实行必要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实行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之下,检察机关的定位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这就意味着检察权要与行政权、审判权发生制约关系,检察权监督行政权的问题就成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课题。权力制衡的法理学理论、分权制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宪政理论以及配置法律监督权的主要目的是制约和监督公权的检察学理论构成了行政权力检察监督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崔冬  胡敏 《世纪桥》2007,(8):53-54
目前在环境行政管理实践中,环境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大量存在,如何构建完善的环境行政权监督机制以遏制违法、不当环境行政行为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环境法律理论与实践领域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为此,应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完善环境行政救济制度;创新环境行政权监督方式;加强公众监督。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这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科学总结,为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中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指明了方向。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要管党,首先要管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