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丁利民 《法人》2007,(5):92-92
美国人对枪支泛滥如何看待?简单地说,是一句话:这是自由必须付出的代价4月17日早晨,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酿成30多人命丧校园的惨剧。一时间,禁枪问题在美国成为街谈巷议。事实上,美国禁枪,也一直是中国人对美国有点“看法”的一个问题。其实,美国人对持枪问题早在几百年前就有自己坚守的原则。美国人不认别的,最高、最有权威的东西是《宪法》,  相似文献   

2.
陈明峰 《检察风云》2007,(10):34-35
美国校园枪声又起!   4月16日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再次激起了全美国对枪支管理问题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3.
报应刑隐含着三个价值悖论。就正义自身而言 ,报应刑具有双重性 ,即在既存规范合乎正义的前提下 ,其正义性无可非议 ,但若既存规范不合正义 ,所谓报应正义便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不义 ;着眼于正义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报应正义意味着对保护社会秩序的需要的抑制与牺牲 ;从正义与个人自由的联结来看 ,报应正义因构成对刑罚的宽容性的抑制而可能构成对个人自由的更大剥夺。  相似文献   

4.
进入20世纪以来,学界对同性恋的认知日趋科学。伴随同性恋的科学释义,有关同性恋的文化宽容日益产生,并引发了规制身份关系的立法思考和立法活动。欧美国家规制同性恋的立法路径。不仅颇具创意,而且显现出对传统婚姻家庭的超越,为规制同性恋提供了法律范式。然而,国别、宗教、文化等差异,使同性恋的法律规制体现出个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黄雨健 《法制与社会》2014,(10):280-281
人性作为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结合体,不仅具备了人类道德基础,同时也具备刑法现代化的伦理精神。做到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人性,就要以人类道德作用基础,在容忍人性中利己的要求时,也要尊重人性中利他的欲望,同时这也具备了刑法现代化的伦理精神。目前,在当前的社会中,缺乏人性宽容精神,这也正是中国刑法最为薄弱的地方,导致中国刑法出现道德化危机,并引此而造成了中国刑法在理论研究中的立法制度安排等一系列误区,因此需要以利益为平衡原则,深化中国刑法的现代化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各国冲突法中,普遍存在着两大悖论:从其体现的正义度高低来看,多边主义优于单边主义;而在多边主义中,“实质正义”又优位于“冲突正义”。然而,在实践中,多边主义远未将单边主义逐出冲突法领域;“实质正义”也未取代“冲突正义”成为冲突法的主导价值取向。这两大悖论形成的原因,均可从冲突法之价值取向和技术系统的张力中得到解释。显然,对这两大悖论的处理,关乎我国冲突法之基本立法政策如何确定的问题。就此,虽无整体上的最佳消解办法,但依法律由价值取向和技术系统构成之法理分析,仍可找到次优的安排。  相似文献   

7.
超出世俗理性主义的法史研究模式,重建古代中国法律与宗教的真实联系,颇有必要。古代法官的司法经验中附着于城隍神身上的“神迹”不完全是神道设教的虚构,而可能是真实的个案。城隍神作为正义守护神的构成原理具有四个部分:儒法合流的理性主义法律体制不足以解决法律全面实施的难题;神道设教的传统国策可以发挥神灵震慑的作用;只有在城隍神的法庭上才可能实现远比国法所能企及的更大的正义,就是使一个人对其生前死后一切行为负责的因果报应正义;源源不断的报应故事使神迹和神明建立起了因果联系。还原正义守护神的构成原理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与宗教疏离的法律会失灵。  相似文献   

8.
同性恋者权利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促使人们关注同性恋者权利面临的各种问题.争取同性恋者权利的曲折历程对现代人权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从人的尊严、宽容的哲学与宪法视角,尊重和保障同性恋者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与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并结合中国国情做出合理的政策与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9.
“法律进社区”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3月,中共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司法部等9部门提出文化、科学、卫生、法律“四进社区”的活动意见。1年来,杭州全市344个社区全面开展了“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受到广大居民群众热烈欢迎,有效推动了全市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使全市社区建设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在现代化法制建设中应当认真予以取舍,对于其中的合理部分我们应当进行继承和发扬,同时我们也要学习西方的法律文化,并且结合我国的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  相似文献   

11.
法律文化由法律观念和法律价值体系组成,缺少法律文化就意味着缺少精神和灵魂,法律制度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法律文化建设具有为法治建设奠定基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以及将中国建设为文化大国等功能.当前,我国法律文化建设的困境是法律价值体系的混乱.走出困境的出路则是:整合现有价值体系,提出获得人们广泛认可的、包容性强的法律价值体系;形成支撑现代强国的法律观念;约束政府权力,形成良好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12.
程龙 《行政与法》2010,(6):101-103
在现代法律文明之中,程序承载着对于法治、自由、人权等价值目标的功能意义;而程序正义作为一种法律理性价值在公共领域的应用,保障着公民的平等自由,同时也是公民诉讼权利实现的前提之一。在这种意义上,程序正义可以说是现代法律文明的理性价值之渊薮。  相似文献   

13.
张中秋 《中国法学》2005,(4):186-191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类最本质的属性,从人的文化原理出发,是我们认识人类文明包括中西法律文化的基点。依人生论哲学,人的文化原理是心主身从,即理性控制非理性,精神支配物质,神灵指导人类。人类文明共同遵循着这一人的文化原理,法律文化亦不例外。中西法律文化内贯共同的人的文化原理,在人的文化原点、原理及其展开的轴心和结构模式上有其共同性,因此两者的交流本质上是可行的。虽然理性内涵的差异导致了交流上的困难,但难题依然可以克服。这一原理性认识既可检讨中西法律文化交流的历史实践,又可分析和推论中国法律文化构成的当下实践及其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戴建志 《人民司法》2012,(13):15-18
无论从里面还是外面注视司法活动,我们始终清晰地看到,司法活动置身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作为考察因素,即在社会效果中透视法律效果,在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5.
林晓东 《政府法制》2008,(14):21-21
永难忘怀的5月12日。那一天,天地何其不仁!8.0级大地震突袭我华夏,暴虐我同胞。数万生命转瞬即逝,无数财产灰飞烟灭。面对不断刷新的死亡数字,人们在巨大悲痛中共同见证着我们背负了重重苦难的祖国,竞在对一场百年盛会的期待中遭受如此重创!  相似文献   

16.
张宁 《检察风云》2013,(8):82-83
他从高校到研究所,有意疏离学术圈子,他自己称"基本上不参加法学界各种各样热闹的学术会议,也拒绝受既有的具体学科和专业的束缚",他把这叫做"双重边缘化"。可能正因如此,他才得以跳出法律看法律,才会立足于"用文化去阐明法律,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的法律文化观,将法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7.
宽容与平衡:中国刑法现代化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人性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基础,也是刑法现代化所必须具备的伦理精神。以宽容的眼光看待人性,不仅要尊重人性中利他的欲望,而且要容忍人性中利己的要求,这是人类道德的基础,也是刑法现代化所必须具备的伦理精神。而正是中国刑法人性基础的薄弱乃至于人性宽容精神的缺位,引发了中国刑法的道德化危机,并导致了中国刑法在立法制度安排、司法实务适用和刑法理论研究中的一系列误区,因而需要以利益平衡为原则,培育中国刑法的现代伦理品格。  相似文献   

18.
曹培 《河北法学》2008,26(6):62-65
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启蒙和推动多元社会机制形成两个方面。对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起着决定作用的自然法是以基督教神学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为基础的,也是以基督教会与世俗权力做斗争的历史中所形成的多元政治为基础的。理解和研究基督教法学中的智慧,追求神学的超验正义、普世博爱和超越人性弱点的精神境界,建立来自心灵深处的法律感情与社会公德,并将之与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道德的精华相结合,铺设好支撑现代法治文明大厦的社会—文化基础,构建一个具有东方特色的、多元的和谐的社会,应该成为我们所追求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中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赎刑在汉刑罚体系变革的过程中被逐渐制度化,从而确立了应有的法律地位。赎刑在中国古代刑罚体系与观念中并非一种独立的财产刑,而是一种替代刑罚适用的方式,并且在传统中国社会中具有独特的制度功用。因此,赎刑在中国古代法的演进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巍涛  郭燕红 《法学家》2006,(6):98-100
在现代法制建设中,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而传统也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重视并不代表真正地认识和理解,如果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关注乃是随风潮而起,或者成为一种时尚,那就可能加重人们对传统(法律)文化的误解,削弱甚至破坏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从而为我们再一次背弃传统埋下祸根.所以当下最紧要的课题乃是清楚、公正地认识传统、发掘传统、弘扬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精神,从中寻找力量,寻找超越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