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升  陈建华 《求索》2008,(11):97-99
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思想提出有三个原因:一是多种因素造成了初次分配严重不公;二是靠多次分配无法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三是“社会更加注重公平”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思想有两方面内涵:一是对初次分配体现公平的科学理解;二是初次分配体现公平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革现行旧体制。提出初次分配的公平价值意义有三点:一是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三是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梁展凡 《求索》2008,(6):45-47
把初次分配、社会公平与和谐社会这三个重要的主题放在一起加以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区别,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借助历史分析的方法、图表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揭示了初次分配的公平对社会公平的影响程度,发现初次分配与社会公平关系的演进过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历史性的契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现阶段要构建和谐社会应突出体现初次分配的公平性,注重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并通过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促进社会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在初次收入分配中也要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这个理念的变革对遏制收入分配差距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意义非常重大。此前,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是: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改革初期,为了打破计划经济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诸多原因,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成了社会生活中难以破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对此,西方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改革开放给中国人带来了现代意义上处理这一问题的机会并在探索中逐步积累经验,"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个.  相似文献   

5.
刘维奇 《中国发展》2007,7(2):64-67
公平分配的实现状况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正确地认识公平分配的实现过程至关重要,现阶段,解决公平问题的重点在初次分配,而不是二次、三次分配,实现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分阶段按层面进行,不能一刀切,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两个层面。由于涉及问题众多,涉及部门无数,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部门有不同特点,所以解决分配问题要形式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李晓宁 《思想战线》2011,37(4):87-92
应用核密度函数估计的收入分布法,分析我国在1993~2004年间初次分配的收入分布演进特征可看出,初次分配的收入分布不断向右平移,表明居民的要素所得收入普遍增长,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效率较高;但收入分布逐渐呈现双峰分布,出现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趋势,则说明初次分配的公平性较低。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性、初次分配制度缺乏公平性是导致初次分配效率与公平失衡的主要原因,而市场条件下初次分配本身的效率取向、效率与公平的实现机制不同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次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农村消费不足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性的考察发现,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严重不公,剥夺了农民应有的权益,导致农民福利水平低下,成为制约农村消费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扩大农村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取向,使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充分体现公平,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使农民的福利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增强农民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8.
白书祥 《前沿》2004,3(1):72-75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科学界定国民收入的科学内涵是科学界定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科学内涵的理论前提。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辩证统一体 :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再分配是初次分配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公平的三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平,要求建立社会分配三重机制.初次分配的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重要环节,更加注重第二次分配的公平是实现分配公平的关键步骤,同时应当重视在第三次分配中助推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12,(12):38-38
答: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个提法是有进步的。我们党最早提的是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后来我们党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这一次我们党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后面,又进一步突出强调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可见未来的收入分配改革肯定是要在再分配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1.
扩大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作为居民消费重要影响因素的收入分配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从需求方面基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分离视角实证检验收入分配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初次分配方面,近年来的劳动报酬率持续下降极大限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张,但客观上却推动经济增长;再分配方面,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政策调整能有效地扩大居民消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初次分配领域提升劳动报酬扩张居民消费的同时应注重再分配领域的调整,税收财政等政策杠杆应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效率和公平是可以统一的,但前提是分清交易公平与社会公平及其所处的不同领域。在初次分配领域,我们做到了交易公平,就能保持和提高效率;要保持和提高效率,就必须逐步实现交易公平。在再分配领域,我们做到了社会公平,就有助于保持和提高整个社会发展的效率;而要保持和提高整个社会发展的效率,就必须全面稳步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重大决策,是对劳动的具体尊重,是对民生的高度关注,是对公平的现实追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庄严承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平观在当今中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平既是人类的永恒理想,更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转型期",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主导分配政策的公平观,这种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思路既促进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同步增长。为了解决新的社会问题,我们需要适时地实现公平观的转变,既要强调再分配的公平,也要实现初次分配的公平,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收入的比重。这种新的公平观包含了全体人民成果共享原则、基本生存权利优先和弱势群体保护优先原则、机会均等和社会开放流动原则等新的内涵,同时也反映了经济与政治等多领域公平理念的统一、应然与实然、理想与政策的统一、历史相对性和人类普遍性的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刘卫东  杨鑫 《长白学刊》2011,(6):99-103
初次分配的公平是基于对初次分配功能的要求,这一要求决定了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各原则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实现初次分配领域中的公平,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当前初次分配的现状加以反思.目前,在理论环节,对初次分配的理解还存有差异;在实践环节,追求公平的道路,还荆棘遍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十七届五中全会《建议》的精神,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社会公平发展,不仅要改革分配制度,而且要考虑解决好资源公平、就业公平、劳动公平和消费公平等影响社会公平发展的其他关键性要素。  相似文献   

17.
汤文华  段艳丰  刘小进 《前沿》2013,(15):95-97
实现财富价值是人们的理想.市场经济奉行功利主义逻辑,结果引致收入分配不公,社会贫富分化.克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贫富分化的有效办法是采取公平分配制度:国家通过立法,在初次分配领域中实行企业剩余分享制.  相似文献   

18.
论改革代价的公平分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生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代价分配不公,引发了社会种种不良反应,累积成今日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改革代价的公平分配一方面应坚持机会均等的原则,以促进效率的增长;同时又应对那些为改革付出代价的社会群体做出补偿,以实现"矫正的正义".这两个方面须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为此,就需要国家和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一种公正、合理的改革代价分配机制,有效地协调由更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9.
刘军  吴鸣 《求索》2009,(10)
本文在对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初次分配模型进行求解的基础之上,引入现实的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后认为:为确保初次分配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最佳结合,政府必须对初次分配活动进行干预;政府对初次分配进行干预的最佳模式是对初次分配结果进行干预;其所应依据的标准应是社会初次分配份额向量的帕累托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郑志国 《岭南学刊》2007,3(6):112-117
基尼系数在反映收入分布状况方面有一定实用性,但它不是衡量分配公平的唯一基准。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确立收入与贡献相称一致的分配公平衡量基准,这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应用这一基准来衡量分配公平,需要科学考核相关主体的贡献,准确统计他们的收入,计算收入与贡献的比例并进行比较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