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千 《工会论坛》2010,16(1):147-149
通感现象在欧洲很早就被发现,并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在中国由钱钟书1962年提出后才在学界引起注意。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并没有提出通感一词,但通感在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中却大量存在,究其原因,与中国古代佛道思想的兴盛不无关系。佛教的“圆通”教义和道家的“内通”的观点影响中国古代诗人,使通感得以运用在诗歌创作中。  相似文献   

2.
老子把道上升到了形而上学的高度并加以阐发,提出了我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意义的哲学范畴。“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整个《老子》所建构的思想体系是以“道”作为理论基础的。老子赋予其道各种不同的意义和特性,并通过这些不同意义的道来展示其丰富的哲学思想。老子众多的道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形而上学意义的道、境界形态的道、政治道术领域的道和规律意义的道。由于道在老子哲学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形而上学的道既有宇宙论的意义又有本体论的意义,这种道落实到政治领域而为治国之道,与人生相联系为境界形态领域的道,从社会自然角度则为规律性的道。  相似文献   

3.
<周易>、<老子>都是儒道文化的元典,二书有关"道"、"器"关系的论析更是儒道文化中心的中心、关键的关键.<易>、<老>二书都是将宇宙三分的无形之道、有形之物、人为之器.它们一个对"器"是肯定的,一个对"器"是否定的;一个主张与自然并列,另外创造一个与自然同等辉煌的世界;一个主张向自然归依,实现与自然的兀然同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诸蕃志》的45个"佛"字的含义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一类是指佛教、佛陀、佛像;一类是指印度教、伊斯兰教、景教、原始宗教等可以辨别的和一些无法辨别的宗教的教派、神祗、神偶、先知、祖先、寺院等;一类是泛指各种教派的神偶和各种有法力的神明。本文进而分析赵汝适"喜用‘佛’字,以言其他宗教"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一书描述了一个最高的存在,"道",这个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哲学内涵,同时也是老子构建理想社会所提倡的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在第四章里,老子阐述了道之"用"是什么,以及道如何"用"的问题。从实践意义上来说,它是讲述人的生活态度的问题。由于现在流传下来的文本非常多,而各个文本的短句注释都不尽相同,为减少歧义,本文以河上公注老子为蓝本,简单分析老子的道之"用"。  相似文献   

6.
"道"观念经过先秦诸家尤其是道家老庄丰富发展,演变为中国古代哲学重要范畴。它所包含的宇宙万物之普遍规律、恍惚超越、顺道而有为等思想被《黄帝内经》直接汲取,并根据医学实际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指导中国传统医学认识人体生命活动、病理变化、诊疗之道、养生方法的思维规律,对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庭坚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北宋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品格及对待出处的态度,也深深影响着后人,具有封建文人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清华简《治政之道治邦之道》是一篇战国时期的政论长文,简文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治国安邦展开,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才的观念,这些观念大多符合孔孟儒家的价值观,但不少内容也体现了兼收并蓄、多家融合的特点。对《治政之道志邦之道》中蕴含的人才观进行介绍及评价,并挖掘其对当今人才理论、领导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总书记在新世纪之初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对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以德治国"重在以德治党,以德治党重在加强党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克服党内腐败现象,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提高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望,保持党的先进性.以德治党,靠教育,也要靠法治,使"德治"与"法治"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作为儒学思想的重要物质载体,其中包含了相当丰富的为官理政的道理,如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之道以及德本财末和以义为利的义利之道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仍然不失其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19日至20日,由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儒佛道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思想家研究中心、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政治学院的2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学者主要就儒佛道三教及其关系、儒学与儒教问题、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以及研究基地建设等论题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理性的探讨。以下就本次会议的学术研讨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老子》和《纯粹理性评判》分别从感性认识和纯粹知性认识角度描述它们的“道”和“自在之物”。康德坚执现象与“自在之物”的根本区别,走向了二元论;《老子》借助生存哲学走向了“道”与万物的混沌统一。实践唯物主义,一方面,肯定生活实践改变世界、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男方面,也充分肯定在一定意义上认识活动具有相对的自在性、独立性价值,主张保持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必要的距离、张力。  相似文献   

13.
"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哲学语素有其深刻内涵."道"首先是"十字道",也即郭店楚简中的"(衍)"("(衍)"),意指一种不可识、不确定、模糊一团的生命体验与认知.其次,老子从多方面对这一模糊之"道"予以阐释,正是在不确定中通过用"巫"和取"中"来寻求确定性.最后,"道"作为哲学语素的另一层涵义,即通常所认为的"一通道",在"一通道"中有效地防止不确定性是老子"法自然"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14.
崔永东《思想家的治国之道》一书探讨了中国古代重要思想家的治国之道,研究了中国传统治国之道的理论基础和内在价值,揭示了其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的意义。此书如能对各种治国理念间的交流和影响增加论述,可进一步拓宽理论研究深度,使本书结构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5.
“以德治国”方略为高校师德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活力,本文就“以德治师”是以德治校的首要任务:高校“以德治师”的基本方法;注重实践,在道德实践中强化“以德治师”的实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6.
摘要:《管子》在对唯物之天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人与天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的“和合谐习”之道、“和乃生,不和不生”的人与自身和谐之方。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管理哲学作为思维体系构成中的重要分支,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和造就了无数卓越的管理者,同样在现代管理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反者道之动思想作为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内容,也是管理思想中讨论范围极广、思辨极为深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不仅包含了巧妙的管理思想辩证法,阐释了管理思想与世界运行之间的通则,同时还以道家思想的角度对管理者的行为原则及准则提出理论基础指导。在反者道之动思想的指导下,优秀的管理者应从学会相反的角度看问题,并推行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8.
简论胡瑗的“大中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是宋代理学家胡瑗理学思想的重要基础。纵观胡瑗的所有论述,无不显示其"中"的底蕴。他把"中"看着是"正"的前提,无论是谈自然,还是言人事,都离不开一个"中"字。胡瑗一方面继承了中庸之道,另一方面又发明创造,把中庸之道改造为他所说的具有辩证思想的"大中之道"。  相似文献   

19.
黄玉华 《工会论坛》2004,10(5):90-90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摇篮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实现"以德治教"尤为重要,以德育人是高校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实现以德治国方略的关键是抓好干部道德建设,这是总结历史经验的必然结论;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遏止腐败的锐利武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建设现代化党政机关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