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稿启事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注重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办为目标,刊登政治理论、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侧重中共党史尤其是延安十三年史)、基本国情和干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信息,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里有很多法律书。有一些读物,学术水平很高,但并不适合刚入门的学生来读;有一些读物既轻松又有思想,但往往不具备法学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而各家出版社陆续引入的一些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学入门》、《法学导论》等读物,又和中国内地的法律体制以及读者阅读思维习惯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妇、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注重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刊登政治理论、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侧重中共党史尤其是延安十三年史)、基本国情和干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专题述评、学术信息等。主要栏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延安十三年史研究、国情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研究等。热诚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惠赐文稿。  相似文献   

4.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是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注重政治性、学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刊登政治理论、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侧重中共党史尤其是延安十三年史)、基本国情和干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包括研究论文、调研报告、专题述评、学术信息等。主要栏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党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延安十三年史研究、国情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研究等。热诚欢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惠赐文稿。  相似文献   

5.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演变过程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并努力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的发展规律中得到有益启示。世纪之交,学术界在总结20世纪学术遗产时,开始注意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在整个中国现当代学术体系中的地位,今后,则需要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  相似文献   

6.
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贝卡利亚在26岁时就出版了《论犯罪与刑罚》的惊世之作,并名满天下,之后,被人们推崇为现代刑法学之鼻祖。文章分析了影响贝卡利亚取得学术成功的种种因素,以及当前中国法学研究生在学术成长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将有助于中国法学研究生学术成长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理论前沿     
中国宪法思想 杨肃昌在《人大研究》第5期2003年撰文指出,中国宪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一个源远流长的过程。中国古代没有近、现代出现的宪法,但存在影响近、现代制  相似文献   

8.
1997—2007年间中国法学界尤其是民法学界的关注焦点主要在中国民法典的编纂问题上。这十年间民法学术史完全可以说是民法典的学术史,因此,民法典编纂便构成了描述这十年间民法学术史的关键。为了全面展现中国民法典编纂十年来的学术史,比较恰当的是利用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民法学年会为例并辅之期刊论文,进而来展现以年代为主线的民法典编纂的纵向学术历程。同时,以十年来中国民法典编纂论争的重大问题为中心,横向上对民法典编纂的学术史进行梳理。通过这样多方位地观察、分析和研究民法典编纂的十年学术论争,我们发现民法典编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法典。  相似文献   

9.
在发表于《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的《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一文中,作者秦亚青教授提出了3个观点:第一,中国学派的产生是可能的,因为社会科学理论不同于自然科学理论,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第二,中国学派有着可以汲取营养的三大思想渊源:天下观念和朝贡体系的实践;近现代革命思想和实践;改革开放思想和实践。第三,中国学派产生不仅可能,而且必然。150多年来,中国相对于国际体系的最大问题是认同困境。现在,中国的迅速发展、重大的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通过对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一书的文本结构、知识资源、学术史价值等诸方面的考察 ,探求其对中国法律史研究的范式突破意义及对当今法学界之方法论反思的启示所在 :1.勇于突破旧有研究范式的学术气魄 ;2 .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法律的精神 ,并强调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的学术旨趣 ;3 .跨学科的思维进路与开放的学术态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民法,近代,从清末制定《大清民律草案》、到民国北洋政府时期制定《民国民律草案》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民国民法典》的正式颁布实施,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法制定的历史任务,为中国民法走向近、现代奠定了基础。中国近代民法制度的发展主要通过三种模式继受大陆民法制度:一是移植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二是借鉴大陆民法制度改造中国固有民法制度;三是将继受的大陆民法制度与中国固有民法传统进行融合。通过上述方式,大量吸纳了欧陆近代民法制度,将中国法律纳入近代民法传统。  相似文献   

12.
《西部法学评论》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政法学院主办的法学专业学术期刊,现为双月刊。创刊于1990年,2008年起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改为现名。更名以来,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质量至上,遵循办刊规律,突出创新,突出特色;为扩大学校学术影响服务,为推动法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服务,为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刊指导思想,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先后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列为来源期刊;近年来所刊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以及全文转载率逐年提高,已发展成为国内法学期刊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3.
远猷选集     
著者在该书《自序》中介绍:“2002年我70岁生日时,选编出版了第一本学术论文集《中国近代法律史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收文30篇,32万字)。本书是第2本文集,共67篇。内容含中国法律史、中国近代史两学科,主要围绕一个中心:近代中国的历史与法制。结构分四部分:问学篇,学术研究论文32篇;叩书篇,书序、书评、剧评14篇;逸趣篇,历史知识普及文章19篇;  相似文献   

14.
专家简介:李喜所,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资助专家。兼任南开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天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美国黄兴基金会研究教授、德国明斯特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特约研究员等。长期致力于中国近代文化史、留学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史——告别帝制》《中国近代社会与文化研究》《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中国留学通史》《梁启超传》等16部专著,以及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近20年来,经常前往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日本等国讲学、出席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访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简介《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权威性、集成化、多功能的中英文学术电子期刊。本刊由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组建的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主办,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本刊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支...  相似文献   

16.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1,(4):F0003-F0003
2010年12月16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2010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简称《年报》)系列数据库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该数据库是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的电子期刊。《年报》发布的各类期刊影响因子,是度量期刊学术创新力和整体学术水平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以后很快失败,胜利成果被清政府夺去。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论述了李自成起义的原因、经过及结局,总结了李自成起义军失败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要吸取李自成起义军失败的教训,必须清醒认识面临的挑战,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力戒骄傲,在巨大的胜利和成功面前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必须反对宗派主义,顾全大局,加强团结。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30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中国国家安全”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近50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相关媒体的100余位专家与学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是倪德刚同志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研究》的一部分,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从课题立项、研究到成书,8年如一日,潜心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而正是倪德刚同志这种执著、严谨、勤奋,才孕育出精品之作。该书分量重,学术含量高,有特色,高水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意义的一部学术著作,在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视野、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华文化的宝典,两千多年来,研究和阐释它的著述非常之多。随着时代变迁和学术思潮的发展,关于《诗经》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不断涌现。为此本文就《诗经》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学视角、学术史视角、比较文学视角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对《诗经》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