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经济布局调整的“进与退”是一对辩证矛盾。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中的有进有退的矛盾运动推动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按市场规则进入与退出。国有经济进退的矛盾体中退出是主要矛盾 ,关键在于能否退出及怎样退出。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 ,在谈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时提到“坚持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文章从把握好“进”与“退”、“为”与“不为”的辩证法入手 ,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中的“进”与“退”、“为”与“不为” ,指出国有经济比重有所减少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且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必须以“四个正确理解”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近期,社会上围绕着国进民退现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场争论关系到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性质,如何认识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认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如何认识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及改革方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辨析和思考。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这些重大理论问题,以形成对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四个阶段。这种单一的市场化的改革思路取得了一定成功,但是也有很大局限性。为此,中央又提出了从整体上搞活国有经济以及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新思路。本着重对“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改革方针的涵义作了论述,并提出了国有经济有进有退,国有企业分类改革需要坚持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5.
国企改制的关键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改组 ,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发展的必然选择。国企改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目的是在产权关系清晰和责权利统一的基础上 ,实现对公司控制权的合理配置 ,在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和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但就目前国企改制的实际情况看 ,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一些矛盾与困惑 ,国企改制后的一些问题都源于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不规范。根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要求 ,如何完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6.
孙鸿武 《求知》2001,(7):16-18
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是党的十五大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积极正确地贯彻执行“有进有退”的方针,对于实现“十五”计划的发展“主题”、结构调整“主线”、构造改革“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瞭望》2008,(30)
国有企业既要把握企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国企发展道路,不断开创新局面。坚定不移地壮大国有经济,为国家长远发展打基础。要保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有竞争力,就必须在决定国家经济命运的领域有强大的国企,增强国家控制力。中央企业包括银行,有数万亿元国有权益,这是我们积累的公共财富和社会财富,而公共财富是为体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7,(14)
垄断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滞后,已成为整个国有经济改革的障碍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按照规划的安排,国企改革的位次虽有所调整,但仍位列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后的第二大改革重点。那么,这一年的国有经济改革态势如何?《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了长期从事国有经济改革研究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修泽教授,从国企自身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及企业运行的法制环境等方面对2006年的国有经济改革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9.
《瞭望》2003,(10)
国企改革仍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一是国有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二是国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该发挥什么作用;三是国企与民营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12)
学术期刊退修是学术论文发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期刊的办刊质量和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编辑应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后给出详细、全面和专业的退修信,指导作者对论文进行修改。退修意见是编辑与论文作者进行学术沟通的纽带,也是作者论文修改的依据。因此,编辑应结合编辑部的实际情况从退修信和返修稿两大方面把好退修关,确保论文学术价值,以期达到提升出版质量和促进文化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