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历史日益成为"世界历史",中国的改革进程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西方各种理论传入中国,这些理论对中国理论界造成了巨大冲击,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对这些理论进行辨析,变得尤为重要。西方治理理论就是其中一例。本文重新研究和梳理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并对西方治理理论进行梳理,从而分析其嵌入历史唯物主义国家理论的可能与边界,这对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针对庸俗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心理学误读,当代西方哲学家波普尔提出历史唯物主义是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它代表着一种理解历史的方法。经济的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主义与经济主义两个维度,前者的核心观点难以成立,应该予以抛弃;后者在社会科学方法上,代表极其有价值的进步,但也可能存在忽视观念能动作用的局限。波普尔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解读对于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性质、理解经济基础与思想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都具有启示意义,而他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目的解读为预测社会趋势,则存在限度。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5,(10)
交往行为是哈贝马斯对批判理论和认识论进行批判性考察后发展出的理论,对于其本人及后人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启发。其理论内涵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均有体现,也为反思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5)
通过阐述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异同以及交往行为理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对交往行为理论加以分析。并提出,现当代社会应当站在"交往理性"的角度考虑社会发展和人的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7)
恩格斯逝世后,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重新诠释历史唯物主义来反击资产阶级理论家的各种挑战。第二国际正统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客体化解读,但在现实上却反对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从主体方面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力求恢复历史唯物主义应有的革命性,但对制约主体活动的客观因素关注不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因此,通过一种合理的解读模式克服上述片面解读的理论缺陷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以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基础,并结合其他著作,批判了西方社会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并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系统解读。他认为,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综合、人类学的历史观、精神存在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特征。弗洛姆看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本主义因素,这点是值得肯定的。然而他却过度拔高了人本主义因素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同时也没有意识到马克思的思想在1845年之后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  相似文献   

7.
保尔·拉法格是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捍卫和开拓是一个动态演进、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遵循着由表及里的发展逻辑,从"副本"批判走向"原本"批判再到"本质"批判,系统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最终完成对各种论点的超越。拉法格将唯物史观作为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于诸多领域,重建哲学革命与资本主义批判的内在统一,拓宽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空间和研究领域。系统研究拉法格的唯物史观不仅是正确理解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参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晓峰  钟琴 《青年研究》2012,(1):83-93,96
权利二重性是理解30年来农民自杀率变迁逻辑及其区域差异现象的重要理论视角。其中,权利启蒙论认为,分田到户以来,市场改变了资源的代际分配结构,农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被启蒙,农民的行为逻辑逐渐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而引发了农民家庭权力结构和家庭伦理秩序的适应性调整,使农民自杀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凸显。权利规约论认为,农民的权利表达一旦失去有效的规约机制,就有可能在农村社会形成不利于老年人的自杀秩序;而如果能够得到村庄内部结构性力量的有效规约,农民代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会在新的水平上达成均势状态,农民的自杀率随之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9.
国内长期以来将"历史唯物主义"定位为"马克思学说的哲学灵魂",这其实是对马克思学说的最大误解,是对"历史唯主义"的"理论时空"的错误定位.所谓的"历史唯物主义",从理论空间角度看,仅仅是揭示"人类社会"的人被"物化"、"异化"方面的客观事实之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主要是从经济领域研究资本剥削使人成为依赖于物的经济动物所形成的总的科学观点,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哲学理想.从时间角度看,它所研究的主要是"史前社会"经济形态自然过程中的人被物化、人依赖物的客观事实及由此产生的"唯物"或"物本"理论,并不包含马克思揭示的正态人化事实及创意的人本主义理想哲学.故"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时空"是狭隘的.马克思哲学绝非是"以物化为象"的"历史唯物主义",而只能是"以人化为本"的"实践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蔡晓辉 《理论导刊》2008,1(3):38-39
随着资本技术进步,并非只有资本技术构成提高,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种发展趋势.客观上还存在着资本技术构成降低,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降低的另一种发展趋势.因此,不应将资本技术进步简单地等同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相似文献   

11.
程金良 《理论导刊》2006,(11):36-38
马克思对阶级的理解是从人类历史发展和人的生活的两个视角切入的,由此而架构起了阶级分析法的二重维度。在现实的理解中,人们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往往偏向其中的一维。这样必然会导致两种后果:一是在理论层面,对阶级分析法的理解会产生误解;二是在实践层面,会使政策和措施产生倾斜、偏差甚至极端。要科学地把握阶级分析法,就必须从二重性的内在统一来理解。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具有尖锐的内在矛盾和冲突,具有鲜明的二重性,它必然被更高阶段的文化价值观所代替。经典作家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而中外许多学者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二重性也进行过深入的分析和批判,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借鉴。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我国正在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科学认识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二重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乃至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尚未得到根本澄清和解决的开放性的理论问题。由于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哲学、实践哲学以及辩证法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三个视角,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起源问题予以重新的梳理和阐释。这项工作对弈再文本学和哲学史的意义上深化历史唯物主义及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以及对于在当代的理论与现实语境中发展历史唯物主义,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具有方法论的含叉.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实质是批判的,是反形而上学、反体系的,其终极指归在于原初地描述变动不居的现实生活世界,从而为人们理解和变革现实生活世界提供指示.只有符合这一实质的方法才能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才丽莉 《学理论》2011,(16):62-63
吉登斯在阐述其结构化理论时,首先对社会理论和社会学理论进行了区分,从而明确其结构二重性理论在其理论中的方法论地位,在此基础上他完成了对结构二重性理论的方法论解读。吉登斯认为他的结构化理论是在时空向度上得到有序安排的各种社会实践,在研究这一理论时他把实践贯穿始终,并把时空观引入其中,这也是其理论的一个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禄禄 《学理论》2011,(28):14-15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论述国家问题的著作,但他分散在多个著述中的相关观点实际上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而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国家理论存在的种种误读,对我们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对马克思国家起源、国家本质和国家职能三个方面的阐述来明确马克思国家起源和国家职能的二重性,由此力求全面地看待和把握马克思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宗旨、历史任务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概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奋斗不息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每一次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从根本上讲,都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公共权力的产生和发展入手,揭示了公共权力的性质和特征,并深入剖析了公共权力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目的论具有抽象同一性的普遍历史观、单线性的进步观和将个人视为历史目的实现工具的人学观三个基本特征.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产生的地域特殊性以及原始积累过程中政治暴力因素的分析,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不具有历史目的论的抽象同一性和单线性进步论的特点.而他对历史产生和发展实质的考察,则彰显了个人在历史中的在场以及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根源.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发展的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超越了历史目的论,是真正的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20.
唐红茹 《学理论》2014,(4):76-7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并作为社会进化的全部。而在哈贝马斯看来这种历史唯物主义是片面的,只是适合于解释社会运动和阶级冲突。尤其是斯大林时期把历史唯物主义法典化使得这一理论教条化,所以有必要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