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评价社会经济制度优劣的两大基本尺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是否比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更合理,既要看它是否比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富,也要看它是否比另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对财富的分配更合理、更公平。任何一种社会经  相似文献   

2.
<正>良好的财富观会促进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财富文化涉及如何认识财富、如何取得财富、如何分配财富、如何使用和处理财富等多面向的范畴,它实际上就是一个如何认识财富的价值、怎样对待财富的态度问题。倡导健康的财富文化观,不仅能够催发更多掌握丰富社会财富的人投身公益事业,扶贫助困,让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更重要的是这种进步的财富文化对于调整社会各阶层的心态、化解社会矛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基于此,笔者特撰文建议,湖北省应率先在人文湖北、和谐湖北建设中开展财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党员干部之友》2008,(1):10-13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 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4.
在"实现公平和正义"写入十六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三个公平",清晰地指出了未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路径,以及让一个国家更加美好的方向。实现公平正义不只是追求结果的公平,也应该追求起点的公平。起点的公平当然也不是绝对的公平,家庭出身、先天禀赋、文化背景等等因素都是一个公民无法决定的,政府的责任不是去消灭这些差异,而是如何通过公共政策保证——每一个公民不  相似文献   

5.
《世纪桥》2017,(8)
目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当前的社会矛盾已经上升为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问题。要化解社会矛盾必须贯彻公平原则。公平优先原则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则和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公平优先,才能保证社会制度的良好运行,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实施公平优先原则,必须在财富分配方面注重公平,缩小贫富分化差距,而且要树立正确的公平观念,反对平均主义,注重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6.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找到并及时发挥优势;必须以人为本,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必须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从而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完善法制,为发展创造宽松、有序、和谐的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7.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从一定的范围来说,也是实现财富增长最大化和合理分配的关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要有两个原则结合在一起,才标志着社会进步与和谐。贫富差距太大,导致两极分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社会会发生动荡,执政者会丧失人心,丧失政权。当前,我国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乃至贫富差距拉大,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明显问题。效率与公平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不同的国家,效率与公平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在这个国家是公平的,到另一个国家就可能不公平;这个时期公平,到另一个时期就不公平。每一个阶段都有一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公平、正义便一直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话语之一。开始人们只是在食物、财富的分配和占有上有不平等之争,随着工业革命的发生,生产效率得以迅速提高,在人们尚未来得及为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捧上鲜花时,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及此后的财富分配和占有上的严重不均等,就使公平与效率的矛盾凸现在人类面前了。直到现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依然是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等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里的一个带有本质意义的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9.
石春海 《唯实》2008,(1):91-93
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当前中国社会的公正集中表现在人们承担的改革成本与财富分配上。恰如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所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为此,报告强调要:“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程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并且作出重要政策调整:“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矛盾的社会,而是利益矛盾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使之处于可以控制范围的社会。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我们既要坦诚地承认社会矛盾特别是社会分配差距的存在,又要努力为解决这些利益矛盾、缩小这些差距而奋斗;既要创造出有利于强势集团追求财富欲望的合理空间,又要将他们对财富的追求限定在社会可接受的公平、正义范围之内,使全社会的财富增进的同时,所有社会成员的生存境况亦即随之改善,让所有阶层、所有群体共享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公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关系到社会的安定、改革的成败和现代化的进程。 (一) 公平分配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的概念,它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经济上的分配是对社会财富的分配。衡量社会财富分配是否公平,一看个人为取得社会财富所付出的代价与取得的社会财富之间的比较,二看人们相互之间付出的代价与获得财富的比较。没有这两个因素,或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分配公平的概念也就不存在。因为没有联系、没有比较,也就无所谓公平或不公平。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公平”一词共出现了20次,引人瞩目。“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频繁出现的“公平”,清晰勾勒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走向,让人们期待。司法公正 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决定亮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培育民族创新精神,是我国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实验教学正是在强调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利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载体,让学  相似文献   

14.
正要让所有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在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就必须实现发展机会、发展能力的平等,让所有人都有大体相当大发展能力站在平等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的竞争。只有保障所有人、所有地区发展机会、能力的平等,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机会平等是实现公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独立重要的公平观。什么是机会平等,机会平等与贫困的关系,机会平等如何更好地助推精准扶贫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失败与成功     
失败会让人痛苦不堪,让人一蹶不振,让人失去信心;成功让人充满自信,让人感到快乐,让人精神抖擞。成功与失败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笔财富。失败了总感觉到现实是残酷的,上天怎么那么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6.
保护弱势群体:现代伦理秩序建构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保护弱势群体 ,既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公平与稳定的伦理问题 ,又是一个关系到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 ,保护弱势群体是构建现代伦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提出了富民思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极大地调动了全民的创富热情;不久,我们党又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但也不得不看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对发展中的矛盾估计不足,导致一些地方和领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影响了稳定和谐。十七大报告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依据,第一次明确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意味着那些只能凭劳动力赚取收入的低收入者,不仅能从再分配中获得利益,在初次分配中也能增进权益,切实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赵隐珠 《求实》2006,(Z3):247-248
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新农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使他们的地位和素质提高起来。因为说到底农村是农民的家园,新农村主要是要农民自觉地创造、自觉地维护、自觉地发展。有什么样的农民,就有什么样的农村,没有新型农民,新农村只会徒具形式,新农村单靠外力是建设不起来的。就目前我国现存的状况而言,农民在整个社会阶层中,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原因,农民在财政公平、教育、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如何保障农民的权利提高他们的素质,让农民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最大受益者应该成为建设新农村工作中的一个亟须研究和落实的问题,目前围绕农民需突出解决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0日,当国家统计局为党的十七大特别推出的发展回顾系列报告中提到"财产性收入"时,不少人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5天之后,当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时,许多人才忽然意识到,一个有着丰富内涵和新意的提法出现了。这不仅仅是一句令人激动不已的口号,更是党和政府面对13亿中国人民所作出的庄严承诺。过去的20多年中,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但是毋庸讳言,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富民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前提,而大众的创富积极性是民富的原动力。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让财产性收入挺进"大众时代",是让全体民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公平选题,也是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