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婧 《党史文苑》2010,(5):38-41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栽体的阐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解读;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重对象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前提的探索.毛泽东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
施秀莉  张士海 《求实》2012,(3):14-17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包括: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前提;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坚持教育与自觉相结合的基本路径。当前,运用教育与自觉相结合方法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这既是目前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要求,也是我们研究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得出的最主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必然伴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毛泽东是我们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最早实践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在早期毛泽东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形成了毛泽东以大众化、通俗化的语风和直陈其事、开宗明义的文风为鲜明特征的理论语言风格.毛泽东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要求,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全党广泛认同和倡导,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起到了导向、引领和示范作用.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仍然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过从解释世界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性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倡导;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容载体的阐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解读;通过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多重对象的论述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前提的探索。毛泽东对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了解传播对象的特点,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重视传播技巧、方式和方法的运用,把争论和斗争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注意种牛痘、增强群众对错误思想的免疫力。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一定要从传播对象情况出发,按照各群体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传播;从时代需要确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点;通过答疑解惑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拓展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迫切要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来,为了使马克思主义能够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接受和所应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积极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渠道,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极大地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点内容,但要顺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环节,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工具.毛泽东、邓小平是最好的表率与典范,他们丰富的方法论思想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强有力依据.当今中国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通过正确的途径,采取一定的方法,而精通马克思主义、熟知中国文化、把握时代脉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抽象思维等是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胡艺华 《湘潮》2013,(8):16-1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党的十七大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步入新的机遇期。理论界从多视角、多层次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研究,大致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专题研究中附带提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题研究中兼顾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当代中国的背景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描述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以毛泽东、李达、艾思奇等人为个案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张雅光 《党史文苑》2011,(18):48-50
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大众化。农村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领域,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始终以农民作为重点,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以农民为重点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农村基层干部党员,考虑农民的需要与接受水平,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凝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作为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不仅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马克思的各种理论专著,而且在党内党外也极力推动党的领导干部、士兵、人民群众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学习和借鉴毛泽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种种思想和实践,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毛泽东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提出了善于转化、善于融合和善于表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重温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对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毛泽东历来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他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使之群众化,要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里的尖锐武器。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反对党八股、教条主义,以新鲜活泼、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取而代之;要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既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文章主要探讨讨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学术研究的专业化;二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教育农民;四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理论灌输;五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通俗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效 《党史文苑》2008,(8):24-2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不断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注入新的内容.推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求全党努力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也要求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首要任务.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赢得农民,赢得中国”的重要保证.90年来,党在农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6.
建国之初的理论学习活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毛泽东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回顾这段历史实情,总结这些历史经验,不仅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历史经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阶段,而且对于我们当前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由理论的抽象转化为理论的具体,转化为社会各群体成员实践活动的内在动力,并在实践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农村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大源泉,拥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大的群体。但是,农民群体社会地位的底层性、农民群体的知识贫困性、农民群体宗教信仰的普遍性、农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的贫血化、农村干部表率作用的负面性、农村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断层性等现实境遇,影响了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因此,对这些因素必须进行深入分析,为寻找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提供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逐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把握农民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契合性,采取与农民特点相一致方法手段,抓住解放农民的任务与马克思主义本质相一致的特性,在农民群体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9.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始终关注民生,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立足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以关注民生为突破口、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为积极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中国共产党需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情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立场;始终贴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20.
潘静 《党史文苑》2012,(8):47-4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群众学习理论、理论掌握群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时,不可忽视的就是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突出贡献,以及党的各代领导集体对此的实践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