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城市居民贫困问题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地低于社会常规生活水准。城市贫困是近年来凸现的重大社会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首先是对北京市贫困人口现状进行全面和真实描述。通过调查,掌握城市贫困人群的构成、家庭情况、特点和趋势,了解贫困人群对致贫原因的认识、心理承受力和对社会救助现状的满意度等,同时了解非贫困人群对贫困现象和贫困人群的态度;其次,对北京市贫困人口状况进行合理解释,找出致贫或障碍解困的主要…  相似文献   

2.
墨江县哈尼族聚居区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根源在于:哈尼族的社会经济形态与现代文明相比反差太大;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传统不良习俗制约了哈尼族经济社会的发展;低质量的人口生育增长过快等。消除贫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哈尼族群众的迫切愿望。深入分析、研究哈尼族聚居区的贫困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对促进哈尼族聚居区的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袁书华 《理论学刊》2023,(2):142-149
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是重大民生问题,在脱贫攻坚行动的助推下已取得历史性成效,但仍需持续关注。农村老年相对贫困具有增收渠道有限、更容易陷入多维贫困、留守独居方式加深贫困程度、社区贫困加剧贫困脆弱性等特征。基于农村老年人对社区的依赖性,可以从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主观空间三个维度构建农村老年贫困治理的空间再造理论。实践中,互助幸福院融合了居住空间和生计空间紧密联结、守望相助的传统得以保留、主观福利得到提升等实践优势。后扶贫时代,结合空间再造理论和互助幸福院的实践探索,改善物理空间,打好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底色;优化社会空间,提升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成色;提升主观空间,增强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治理亮色,对于我国贫困治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4,(11):47-48
童大焕在2004年10月14日的《新京报》上撰文指出:是制度贫困导致国家和社会贫困,还是国家和社会贫困加剧了制度贫困。有一点很清楚:消除国家、地区的社会贫困,必须从消除制度贫困开始。在这里,“制度贫困”并不是指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缺少制度,而是说不合理的制度容易导致贫困。而合理的制度安排才有可能通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甘孜州文化贫困主要表现在贫困人口的文化素质差、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落后等方面。文化贫困有着强大的辐射力,不仅影响了甘孜州贫困农牧民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生活方式等,还直接造成教育科技的落后和人力资本存量的不足,从而制约了甘孜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此,应当以政府为主导、以当地民众为主体,采取一些反文化贫困战略,具体包括:注重农牧民自身能力建设,发展教育和科技;重建社会组织体系,推进参与式扶贫;关心文化转型,保护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李盈 《当代贵州》2011,(7):23-24
贫困,是贵州人的一块心病。这里人均可耕地不足1亩。为了生存,在贫瘠的喀斯特地貌上,村民们与天争地,庄稼种到了山顶上,致使水土流失、岩石大面积裸露;部分地区石漠化的加剧,让更多的村民面临贫困、重返贫困——505.3万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7.
1995年3月联合国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有关社会发展的世界首脑会议,专门讨论贫困、失业和社会分化三大社会问题,这在联合国历史L尚属首次。它表明,向贫困开战,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共同承担的艰巨使命“贫困”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看似简单的问题由于世界上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发展水平、程度参差不齐,专家乃至决策者们的认识角度也不一致,因此,长期以来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加以衡量界定。有鉴于此,世界银行在其1990年的《发展报告》中将“贫困”的定义表述为“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该报告指出,贫困的表…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贫困问题又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于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二是能力贫困甚于物质贫困。针对民族地区能力贫困的现状,应从社会保障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创新入手,解决民族地区生存和发展能力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所面临的贫困问题更多的是农村人口的贫困问题,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但在反贫困工作中,农村老年贫困人口问题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老龄社会的到来,将进一步加大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口贫困问题的严重性。文章分析了导致农村老年贫困的原因,并从经济发展、传统文化、农村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贫困与城市贫困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照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但首先是指经济范畴的贫困,即物质生活贫困,可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贫困的存在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原因,因而,贫困又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狭义贫困和广义贫困,城市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5,(7):54-55
唐均在6月16日的《社会科学报》上撰文指出:最近,有人写文章说:“市场经济中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贫困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穷人自身素质的相对低下,包括知识水平、努力程度,等等。而自身的贫困反过来又让穷人缺少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这其中的潜在逻辑就是穷人因为穷所以穷,陷入了纳克斯所言的‘贫困的恶性循环’”。这一段话实际上就是要说:  相似文献   

12.
困难群体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关系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杭州市三个农村和一个社区的入户式调查,在对大规模问卷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困难群体的贫困主要以相对贫困为主、“夹心层”准贫困现象突出、叠加贫困问题严重且贫困的地区差异显著。因此,应当推进和完善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落实分类救助思想,构建多内容、多层次的救助体系,缩小贫困的地区差异,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3.
贫困的腐败     
在一些贫困地区,特别是国家级的贫困县,群众的生活仍然十分艰苦,他们的年人均收入仅仅在千元左右。然而,就在这贫山瘠壤之中,也有一些“硕鼠”,他们或吮吸着人民的血汗,腐化堕落;或是随心所欲,拍脑袋决策.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使本已贫困的农民雪上加霜。  相似文献   

14.
在后小康时期,贫困治理的关键已经由消除显性的、单维的、农村地区为主的绝对贫困转向缓解隐性的、多维的、城乡两地兼顾的相对贫困,而农业转移人口作为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特殊群体,现已成为城市相对贫困问题的主要群体,其贫困问题也愈发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通过对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研究的文献梳理,重点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贫困研究的重要转向、农业转移人口相对贫困的多维度呈现、农业转移人口致贫机理的理论探讨等方面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镇贫困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问题是困扰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贫困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城镇贫困化日益严重.文章论述了中国城镇贫困的现状、原因,并对如何解决城镇贫困问题进行了探讨,这种探讨和研究对实施有效的社会救助举措和城镇反贫困战略,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个里程碑式的目标。我省绝对贫困人口总数和贫困发生率都居全国前列,是全国扶贫开发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7.
湖南农村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农村贫困问题的特点   要搞好 21世纪初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对农村贫困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根据对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进程的分析, 21世纪初湖南农村贫困问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绝对贫困人口还将存在。据统计测算, 2000年以后,湖南还将有 130万左右的绝对贫困人口存在,主要是一些因病、残、缺乏劳动力,在生存环境恶劣而缺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原因形成的贫困人口。这部分贫困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社会救济对象,在国际贫困问题研究中被称为“贫困核”,即使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也存在这样的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8.
正贫困问题自古存在。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贫困治理不仅需要各国自身努力,而且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助。全球贫困治理成绩显著,但也面临重大挑战。中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全球贫困治理任重道远联合国是全球贫困治理的主要机制。自从联合国大会于1961年决定设置联合国"发展十年战略"以来,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全球贫困治  相似文献   

19.
相对贫困     
张映勤 《党课》2011,(2):126-127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个词——相对贫困。过去,上世纪70年代,我在《政治经济学》上学过这个词,大意是说: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工人的经济状况虽然比较富裕,但是与腰缠万贯的剥削阶级相比,他们的生活却是相对贫困的。那时我们就想,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随着绝对贫困现象大规模减少乃至基本消失,我国贫困形态和贫困治理任务发生了重要变化,相对贫困问题逐渐进入议事日程。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理论视角转换,对于如何界定和看待贫困、如何开展贫困治理均有重要影响。相对贫困具有程度的层次性、领域的多维性、人群的边缘性、分布的空间差异性、转化的时间动态性等五个方面特征,给贫困治理带来了不同的启示。在相对贫困阶段,社会救助仍然是贫困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这一制度需要关注新的贫困现象、贫困人群、贫困目标,并据此对制度本身进行相应调整,确定科学合理的相对贫困标准、实现制度的城乡统筹、提升施助的精准程度、协调主体的多元参与,从而更为有效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