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群体性事件基本都是长期积累或者是政府盲目招商引资,引进来的高污染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令群众不满而形成的。加上群众的维权时常得不到保障,于是采取极端的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应该正确认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充分重视和积极加以预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所谓群体性事件现场"软处置",是指民警在群体性事件现场以对话方式解决参与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众诉求或利益问题。通过对话能够解决武力威胁和震慑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中,受民警自身素质的影响,还无法和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进行对话。表现在: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形成阶段,民警不愿意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对峙阶段,民警不懂得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激化阶段,民警不敢与群众对话;在群体性事件处置各个阶段中,民警不善于与群众对话。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组织化倾向明显、联动性增强、诱因更加复杂。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集中体现,而群众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基层工作薄弱、官僚主义作风、参与人员法制意识淡薄、别有用心者煽动等因素是其发生的直接诱因。要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必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矛盾隐患;必须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化解矛盾能力;必须提高群众素质,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社会宣泄机制;必须完善群体性事件处置机制,区分性质,及时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4.
网络社会对群体性事件的演变机理具有结构性的影响,并对其形成机理、发展机理、变异机理和终结机理四大机理产生作用力。网络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是由于地方性偶发事件,但其爆发则离不开各类社会精英人士的参与和动员,尤其受知识精英、网络推手等的话语影响。网络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机理是快速"情绪感染——群体极化——马太效应"的线性过程,民众的观点和态度在情绪感染和利益波及下开展交流互通。网络社会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既有正常的作用机理,也有异常因素介入导致变异机理开始启动并影响事件的发展,其中符号化认知和传播异化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异常因素。终结机理需要主框架的建构,主框架意味着各方主体对于事件的产生、发展、走向等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应对导火索有了明确的方案,对于利益分配、情绪慰抚、价值表达等都有了较为合理妥当的框架性安排。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内群体性事件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群体性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应立足于对群体性事件概念的归纳梳理。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存在着“非直接利益者”参与愈来愈多、组织化倾向日益明显、“行动群众”日益增多和“怨恨变量”日益增长等趋势,而“下层知识分子”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国内社会冲突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未来一个时期是国内群体性事件的多发期,应加强对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与各种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与经济高速增长伴生的安全保障问题使群众情绪不稳定;因就业问题而失去经济来源的群众极易产生反社会心理;贫富差距和城乡差别的不断扩大,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7.
浅论公安机关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群众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群体性事件基本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群众工作是我党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法,公安机关在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要树立群众路线的观念,把群众工作作为解决群体性事件的首选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了让群体性事件更为形象化地呈现,本文将一种重要的物理现象——液体沸腾及其发生过程与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机制做类比,通过对液体沸腾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展开对L县保路运动发生机制和逻辑过程的研究。研究发现,作为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社会过程,群体性事件是因民众情绪的长期积压与克制,在特定事件的刺激之下而瞬间产生的共振现象。群体结构、民情基础、社会情境、地域空间,以及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等构成了群体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五个逐级推进的层次,即问题的潜伏层、事件的初显层、舆情的集结层、事件的爆发和高潮层、事件的衰减平息层。本文试图以社会沸腾现象揭示群体性事件的动态演化和内在机理,以便较为形象地呈现群体情绪的传播、感染及"共振"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9.
正确对待群体性事件,既要承认它在社会转型时期是"难以避免的",又要承认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是"可以避免的";既要注意防止出现人为加重事件性质的倾向,又要注意防止出现放纵群众过激行为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并非所有的群体性事件都具有社会危害性和违法性,也并非所有的群体性事件都有敌意。社会冲突没有制度化,对社会冲突不够宽容,将群体性事件泛政治化,权力对权利的傲慢态度,群众对部分地方政府日益增强的不信任,这些因素都将导致敌意的产生、累积和传播。政府应以宽容态度对待社会冲突,通过建立社会安全阀和缓冲机制来调控群体性事件中的敌意。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由于社会转型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而导致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对社会稳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以及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以维护社会稳定,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以博弈论的视角来深入分析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可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色质联用技术在毒品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检验是打击毒品违法犯罪的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色质联用技术在毒品检验中的广泛使用,拓展了禁毒工作内涵。其优势:1.测定毒品中的各种成分和含量;2.推断藏匿毒品的重量;3.检验毛发中的毒品等。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受到挑战,一方面传统自上而下的信息传递方式与新媒体的特点不适应;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仅依靠党的力量开展群众工作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而治理与善治理论为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式。首先,治理理论所主张的公众协商理念为党运用新媒体来加强党与群众的沟通协商、互动交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指明了方向;其次,多中心治理理念引导党引入多元化的社会组织为做好群众工作共同努力;最后,管理善治理念引导党加强自身的建设,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党的群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相关概念之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不同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国内外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有一定差异,我国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目前,有关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就存在着集群行为、治安紧急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群体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多种称谓。本文对国内外各种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揭示群体性事件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该课题作为中国警察学会 2 0 0 1年的科研课题 ,对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历史内涵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和总结 ,对新时期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和可贵的探索 ,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的立项计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时期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一文 ,即是该课题的最终成果。 (续上期 )但愿读者能从中获取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该课题作为中国警察学会 2 0 0 1年的科研课题 ,对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历史内涵进行了精炼的概括和总结 ,对新时期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和可贵的探索 ,较好地完成了课题的立项计划。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时期公安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一文 ,即是该课题的最终成果。本刊将分两次连续刊毕 ,但愿读者能从中获取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历史阶段,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进入活跃期和高发期,并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探讨新时期如何提高维稳工作水平以及增强公安机关处警能力,便成为当前乃至今后行政司法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心理原因主要有:"类化预期"心理落空使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产生攻击性行为,"相对剥夺感"心理使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产生仇恨心理和过激行为,"群体隐匿"心理降低了道德行为准则对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反社会行为的约束力,"群体共识"心理强化了群体性事件参与者行为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公正受挫"心理导致了一些群体性事件参与者产生越轨心理或极端行为。因此,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在碰撞中常常以群体性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新疆地区群体性事件具有存在的长期性、特殊的复杂性、矛盾的民族性、问题的综合性、影响的国际性、激发的敏感性、极大的危害性和易受策动性等突出的个性特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数量多、规模大;组织化程度高;行为方式激烈;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加剧;处置难度大;国际化趋势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