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杰明.肖伯特在《亚洲时报》2007年3月17日发表文章《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介绍孟捷慕的新书《中国幻想》,认为孟捷慕的如下观点值得重视:中国未来既不会大崩溃,也不会走向民主化和顺利发展,中国未来可能的局面是:经济富有但政治体制中的一些基本因素仍会基本保持下来,美国事实  相似文献   

2.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1,(13):F0002-F0002
公园里有一个大坑,坑里有水——那水有多黑,古玩行当里的人心就有多黑,这些人甚至连徐悲鸿都算计。我说的是《八十七神仙卷》,《八十七神仙卷》为“画圣”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场面宏大,气势恢宏,画中人物神情华妙,‘线条圆润劲健,被历代画家奉为圭臬。徐悲鸿得之,铃以“悲鸿生命”之印,足见珍视程度。同时,徐悲鸿也为自己能从外国人之手赎由这幅价值连城的国宝,感到欣慰,感到快意。  相似文献   

3.
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与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同构成了我国未成年人法律体系的两大支柱,也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本刊发表了《广东,应该向上海学习什么》一文。7月,广东省高层官员在省委书记李长春、省长卢瑞华带领下赴上海学习考察,求取真经。那么,上海市最高领导人对上海经济的今天与未来究竞是如何看待的呢?6月27日,上海市市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接受香港《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特派广州与香港记者联合采访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和充满开放性的回答。以下是本刊驻上海特约记者根据此次采访而作的整理稿,相信会对广东和全国了解上海、学习上海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高洪 《当代世界》2008,(6):10-12
2008年5月,胡锦涛主席带着中国人民发展中日关系,的友好感情和坚定信念踏上“暖春之旅”,两国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发展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是继两国1998年发表作为“第三个政治文件”,即1998年《中日联合宣言》之后缔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新文件。可以说,“第四个政治文件”是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战略互惠成为中日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今后中日两大民族要维系健康稳定的国家关系,就必须按照“第四个政治文件”的基本原则和规范,立足长远战略目标,从造福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大局中汲取永不枯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激进左翼往何处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卡利尼克斯(Alex Callinicos)是英国约克大学教授,著有《平等》、《反第三条道路》和《反资本主义宣言》三部曲等著作,在国际左翼理论学界享有盛誉。2008年10月6日,他在英国《国际社会主义》夏季号上发表《激进左翼往何处去》一文,具体分析了激进左翼的历史与现状,并对欧洲激进左翼的改革方向作了展望,现将其主要内容编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亦奕 《工会博览》2022,(23):41-42
<正>如果说,中国现代艺术有两条堪称主流的道路:一条是“融合中西”,还有一条是“引入写实”,那么,后者的开拓者无疑是徐悲鸿,而前者的领路人则是林风眠。他提出的“调和中西画法”,用写实主义或表现主义手法,将其笔下的作品与传统拉开了距离,并在艺术教育中开创了中西画复合型教学新模式,培养了赵无极、吴冠中等享誉海内外的融合派大师。但受客观历史原因所限,林风眠的艺术探索和建树一直未能得到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美术界的充分理解与认可,他就像是一只在时代的洪流中逆风飞行的孤雁,一再地被人们所忽视、遗忘,  相似文献   

8.
近墨 《工会博览》2023,(5):44-45
<正>小时候翻看画册,知道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堪称举世闻名,梦想着长大后要成为这样的画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才明白画家的成长道路是极其艰辛,且富有极大的挑战性。遥不可及的梦想,终究成为现如今学习的美术范本。还记着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看到齐白石的画展,那些曾经画册里的草虫与花卉在这座“艺术殿堂”却大大不一样了,水与墨的交融形成了墨与色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2008,(10):1-1
2008年9月17日,第十三届残奥会在北京胜利闭幕。当晚,盛大的闭幕式在鸟巢拉开帷幕,整个闭幕式以“给未来的信”为主题,用一封书信把北京和世界、现实和未来、观众和运动员、健全人和残疾人连接起来。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在闭幕式上发表了讲话,盛赞这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英国广播公司、意大利有线电视、比利时通讯社、德国《商报》报道称,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演出精彩纷呈、扣人心弦、充满了人情味,为北京残奥会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兑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承诺。香港《大公报》、凤凰网称,残奥会闭幕式“美丽而震撼”,以精彩和成功的表演展示了残奥会迎接挑战、永不言败的精神,预示着曲终,但生命的赞歌永不止息。  相似文献   

10.
9月19日至9月21日,第六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在华亭宾馆隆重举行。来自美国、德国、英国、南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名专家学者以及从事儿童保护的联合国官员,汇聚一堂,围绕“儿童权利保护与社会责任”这一主题展开交流和讨论,经过三天的研讨,论坛一致通过了《促进儿童权利保护和儿童参与》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