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在有关知识分子的种种隐忧和困扰之中,“脑体倒挂”作为一个普遍的经济现象,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曾几何时,“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句形象化的比喻似乎在一夜之间传遍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引起中国社会大大小小知识分子们的议论和慨叹,造成他们骚动不安的心态。与此同时,这一现象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舆论界纷纷发表有关文章和论著,大力报道和呼吁,然而却至今没能很好地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体脑倒挂”的热闹议论已经冷却下来,人们对这种现象也似乎见惯不怪了,就连一 相似文献
4.
5.
7.
在当今大众话语中,“知识分子”的标志不在于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社会之良心,而在于能够带来物质利益和精神满足的文凭、职称及学术成果,故伴随其成长之路的活动促成了越来越发达的“知识分子市场”,诸如文凭(分子)市场、职称(分子)市场、学术(分子)市场。这些市场不仅构成了整个社会市场体系的重要部分,而且牵动着当今中国亿万人民的神经系统,使你不得不千方百计作为消费者或生产者加盟其中,这自然会给很多人带来效用和收益,不妨对此做点“闲话式”的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8.
9.
价值目标趋向功利性如何对待功利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又在现实生活中争论颇多。在中国的传统伦理思想中 ,否认功利是一个明显的特点。“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⑴ ,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有名的道德命题 ,到了汉代 ,董仲舒则进一步说 :“正其谊不谋其利 ,修其理不急其功”⑵ ,这些 ,无疑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 ,两千多年来 ,中国历代知识分子以“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⑶ 的颜回为做人的榜样 ,一生过着清贫的日子 ,却不懈地向着洁身自好的“君子”而努力。“君子忧道不忧贫”⑷ 。他们羞于言… 相似文献
10.
11.
12.
叶国标 《今日中国(中文版)》1998,(2)
“的士明星”李民叶国标每天起床后,李民的第一桩事就是为他的红色桑塔纳“美容”,用吸尘器和高压水枪把车里车外收拾得清清爽爽,一尘不染。然后,冲个澡,抹点摩丝,换上干净的衣服,打上领带,戴上白手套……新的一天就在一种清新和兴奋中开始了。上海的早晨是沸腾的... 相似文献
13.
15.
16.
程丽丽 《Women of China(中文海外版)》2001,(6)
二十多年前,我国政府就已经提出为促进海峡两岸的相互了解与和平统一,实行“三通”,即直接通航,通邮和通商。但是,由于台湾当局拒绝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大陆倡导的“三通”一直未能实现,这引起台湾民众的不满。为了缓和这种矛盾,2000年3月21日,台湾“立法院”通过了“离岛开发建设条例”,规定在台湾与大陆全面通航之前,“可先试办金门、马祖、澎湖等离岛地区与大陆通航”,准许台湾附属岛屿金门、马祖与福建直接通商,通航,通邮,这就是 相似文献
17.
18.
“专业人士”不算知识分子中国百年来的大转型中,有两个重大时期,知识分子真正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一是清末,即延续两千多年的帝王制度走向绝路的时候,当时知识分子数量虽然不多,但起的作用非常大。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分配领域出现了新的特征。出现这一现象,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对知识分子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继续增加我国知识分子的收入;正确认识收入差距问题;坚决消除某些行业内部知识分子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