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为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提出了种种设想与战略。如何理解近日的国际社会,成为政治学的研究热点,无论是“国际新秩序”还是“文明的冲突”,均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体系需要回答的重大课题。人们也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新的国际体系。总体来看,由于世界一体化和多极化的趋势空前加强,世界系统研究的方法日益为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所接受。同时,地区力量对比处于划时代的变更时期,地区研究的方法也成为一个有效途径。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部是基于历史演变对国际关系体系进行的反思与总结。本文试图结合使用历史的、地区的、系统的研究方法,对古代东亚、欧洲国际体系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因此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宫力 《理论视野》2000,(5):15-17
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关系到每个国家的切身利益。美国等西方国家要维护它们的既得利益,试图建立一个有利于它们的国际新秩序。为了维护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邓小平提出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战后形成的世界旧格局逐渐被打破,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尖锐地摆在世界人民面前,这就是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领导人就此发表了不少言论。今年1月29日,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又一次强调,美国出兵海湾不仅是为了“解放”科威特,而且是为了捍卫“一个伟大的理想:建立世界新秩序”。 美国所设想的“世界新秩序”是怎样一种模式?分析一下布什总统和其他美国高级官员的言论不难看出,美国式的“世界新秩序”大体包含以下一些要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国际上出现的缓和与对话趋势,将会推动世界上经济、政治的改革和调整,新科技的开发和研究,文化教育革新和提高的潮流,从而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空前的水平,使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发生根本变化。在这个大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改善国际关系,促进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世界持久和平,应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的重大贡任。  相似文献   

6.
多极化是指形成多极的大致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结构多极化是现在进行时,当前是“一超诸强,多元争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怎样对待新霸权主义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斗争之一是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7.
李葆珍 《理论视野》2007,(10):36-38
江泽民同志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思想运用于国际关系,强调尊重世界多样性,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实现共存共荣。"和"的外交思想,推动了我国伙伴外交的快步发展,为我国和平发展目标的实现创立了良好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8.
现在,随着战后形成的旧国际政治秩序开始瓦解,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斗争已被提上国际关系的中心日程。90年代将会成为新旧秩序转换的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将呈现出以下趋势和特点。 各大政治力量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过程中,斗争与合作并存。  相似文献   

9.
国际关系民主化作为国际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趋势.在冷战后继续向前发展.中国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进者.这不仅顺应了历史趋势,也符合时代的要求.中国的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有其深刻的内涵.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中国面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的作用逐渐从隐性转为显性,全球化的趋势又进一步放大了宗教对国际关系和各国政治的影响。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如巴以冲突"、9.11"事件、国际反恐、科索沃冲突等,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宗教被宣称从"威斯特伐利亚的放逐"回归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心",以至有国际关系学者断言":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①宗教甚至成了国际舞台上各方争抢的资源,而宗教与国际关系相互作用的研究也已成为国际关系学科的"新边疆"。  相似文献   

11.
苏联解体已使战后形成的两极冷战对峙格局彻底瓦解。世界各国的国际问题专家、政治家和外交官们尽力研究和理解这种变化的意义与影响,重新认识新环境下的国家利益,探索可能和应该作出的种种战略的和策略的选择,以便调整对外战略,重新确定自己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位置。这一过程将会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本刊请有关专家分别介绍美、日、德、俄四国围绕这一调整进行的研究及各种看法和争论,以便读者了解国际关系的变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张"推动国际新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阐释在国际关系中要弘扬合作共赢的精神,明确指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他强调:"当今世界,相互  相似文献   

13.
李晓鹏 《理论导刊》2002,(12):54-56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与此同时,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冲突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特点,即碎片化、边缘化和国际化。而全球化正是使国际冲突产生这些新特征的根本原因。只有把全球化建立在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上,国际冲突才会得到根本的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世界多样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西方的文化霸权违背这一常理而难以成功。世界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 ,各种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世界的多样性要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题为《努力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活中指出:“要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构建和谐世界,必须维护文明多样性;只有维护文明多样性,建立国际文明新秩序,才可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江泽民主席访俄、访美等成果所产生的战略效应,使世界各国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更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国在国际关系调整中的突出作用,一方面是国际各种战略力量顺应冷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潮流,调整各自对外关系包括对华关系的结果;另一方面更是我们坚持贯彻执行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硕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坚持用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指导我国的外交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使我国在国际关系调整中取得了主动有利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世界多样性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西方的文化霸权违背这一常理而难以成功。世界的发展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各种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世界的多样性要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冷战思维不利于国际社会的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左凤荣 《理论视野》2023,(10):17-24
世界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为激烈的变化。在美国致力于大国竞争的影响下,安全和价值观因素再次成为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军费开支增加,经济全球化进程受阻,全球治理赤字突出。面对新冷战的威胁,习近平强调要构建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原则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世界多样化发展,保障各国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合作共赢中共同进步。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致力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发展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努力消除意识形态隔阂,做大各国共同利益,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保障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促进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19.
万光 《瞭望》1991,(37)
进入9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被打破,而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世界进入一个过渡时期。建立怎样的国际新秩序的问题,已经成为世界上各种力量谋划和较量的一个焦点。 20世纪90年代,正是行将跨进新世纪的最后10年。人们经历了战争和动乱的20世纪,迫切希望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以开辟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20.
圣菲波哥大专电 第11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0月18至20日在哥伦比亚的卡塔赫纳市举行.这是冷战结束后不结盟国家第二次召开首脑会议.会议发表的文件反映了世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合理的世界新秩序的强烈愿望和呼声.注重经济问题本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