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笨钱效应     
<正>最近看到一篇蛮有趣的报道,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人一开始对股市作配置,好几只股票一起买,两天过去了,有几只股票涨得特别高,而有一些股票还没有开始涨,到了第三天,你会做什么?答案:你很有可能受不了了,将不涨的股票卖掉,而拿钱去买涨的股票!有人还反问:"这样不对吗?"当然不对了!因为,今天涨的股票,明天  相似文献   

2.
刘桓 《瞭望》1999,(27)
上证指数突破1500点大关之后,并未像以往两次那样,迅速深度回调,相反,屡创新高。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希望股市健康发展,并为经济启动和国企改革发挥积极作用,而广大投资者更是热切盼望股市低迷的状态早日结束。那么,行情进一步展开能够或说需要获得哪些支撑呢?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此次股指冲高之后,其结局将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支持股相上涨的基本原因不同。引起1993年初上证指数冲高的直接原因,是当时的证券监管部门宣布取消了对股票价格涨跌停板制度,在供求关系极不平衡的情况下,大量外围资金进场炒作,从而导…  相似文献   

3.
对宏观调控政策的“粗放”诠释可能会误导市场加息后一周,股市持续上行,沪市至3月底已突破3200点直奔3300点而去。股市与货币政策之间出乎意料的互动,特别是加息后第一个交易日大涨2.8%且由银行股领涨的态势,令市场中人多有不解。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欧元,看贬美元,并预测,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会上升,一年内达到1欧元兑1.01美元。然而,今年以来,虽然美国经济增速明显减弱、利率频降、股市重挫、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美元却不贬反涨;欧元与日元等其他货币则频频遭贬。究其原因,全球景气低迷,促使美元背道而驰;国际资本源源流入,维持美元持续坚挺;布什政府坚持强势美元政策,支撑美元逆势走强。近期外汇市场仍以美元走高、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的今天, 全球经济走势对我国的影响愈加 明显,股市自然也莫能外。而随着近来股市大盘回暖,市场中人似乎忘记了中国经济亦在世界之中这一点,低估甚至漠视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经济和股市的影响。 其实,这种低估外部影响的错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就犯过一次。1996年展开的长达一年半的大牛市,以上海市场涨三倍,深圳市场涨六倍而在1997年5月中旬结束,随后的1997年的7月,以泰国货  相似文献   

6.
11月,“宝钢权证”在沉寂多时的中国股 市一枝独秀,两周内大涨200%,日成交量甚至 超过深圳证券交易所500多只股票的全天成交 额。在其理论价值不过0.2元的情况下,该品种 以T 0(当日买进,当日可以立即卖出)的先进交 易模式受到投机者的热烈追捧,最高价达到2元, 创造了股市冬天里的夏天,也让投资者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7.
1994年,股票在中国证券发展史上留下了极为惊心动魄的一页。这一年,中国股市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点:从持续低迷,到大势反转,然后进入牛皮盘整。其迈出每一个步伐,均留下了胜利者的阵阵欢呼,失败者的串串呻吟。中国股市向何处而去?中国股市能否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怎样规范发展中国的股票市场?当前,这一系列难题无不成为千百万股民和经济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8.
要调控股市的供求关系,重点在扩大供给,而非抑制需求上证综指历史性已经冲高到5000点以上。从7月17日3897点附近启动,至8月28日最高达5209点,不到一个半月,涨了约33%。这样的涨幅,在大牛市的背景下仍显突兀。于是,投资者一时对市场前景充满了疑惑。那么,如何认识当前股市形势和未来走势呢?  相似文献   

9.
从"救指数"到市场"守护人",我国资本市场调控已开始向制度层面转型 4月24日起,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现行的3‰调降至1‰。股市应声大涨,24日当天沪市上涨304.7点,涨幅高达9.29%,为1996年12月实施涨  相似文献   

10.
3月7日,沪深股市走出了2006年中国股市开盘以来的一条大阴线,上证综指以1259.92点收盘。尽管年初股指出现上升的局面,但股市在总体上仍然难见驱熊迎牛的亮色。这种情况,使中国股市再次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经历了一个新兴市场发展壮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转型阵痛。然而,这种相对压抑的生存环境并未影响资本市场各个层面‘亡羊补牢’、共谋发展的意志。”人大代表、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秀林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1.
张莉 《瞭望》2007,(17)
自三月份以来,市场关于股市是否虚高、存在泡沫的争论达到了高潮。对于一直关注股市发展的广大股民来说,《瞭望》新闻周刊2007年第16期的文章《中国经济需要股市稳健》无疑给一直高温争论的问题降了一场及时雨。《瞭望》文章从权威的角度分析了当前中国股市的现状,以及如何建立股市的多层次市场结  相似文献   

12.
一张区区100元面额的“豫园”股票,几天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堂堂皇皇登上了8800多元的价位,行家断言,一周之内便将涨破10000元的“天价”。 现实的“股市蜃楼”,震动了上海。 这个中国最大经济都市的股市,参与者大约1300万上海人的十分之一;近百户工、商、农、科技、金融、文化界的大中型企业;庞大经济结构中冶金、轻纺、化工、汽车、微电子、旅游等传统或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3.
王剑 《瞭望》2003,(33)
吸引了众多眼球的券商峰会8月14日在北京结束,这次会议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因其规模史无前例,聚集了130家证券机构的重量级人物,而且恰逢国外证券业加速进入国内市场,国内股市低迷,券商生存面临重大危机之际,因而被证券业内寄予厚望。 今年以来,证券市场出现了很多新变  相似文献   

14.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长期低迷中,国际上对日本经济前景的悲观论者也日益增加。今年以来,在西方各国股市行情不断看涨的情况下,东京股市再度走低,日元汇率也出现大幅度下跌,一度出现“抛售日本”之说。那么日本经济究竟是否真的失去了活力,其前景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我家门口,有一棵龙眼树。龙眼树下,有一张石桌和几只石椅。这是夏日我们一家六口吃饭和纳凉的地方。 妻摆上了饭菜,眉头一皱说:“又涨啦!” 妻说:豆干从6分涨至1毛,猪肉从1元5涨至2元9,火柴从3分涨至5分,熟鱼从9毛5涨至1元4,连盐巴也涨3分钱,从1毛8涨至2毛1! 大女说:“洗衣粉从1块2跳到1块7!” 小女说:“鸿运扇从80多暴涨至100多!” 大儿说:“理发从6毛飞至1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由于宏观方面利好政策相继传出,5月19H以后市场人气在短时期内出现迅速回升,股市一改去年11月份以来的低迷状态,扶摇直上。上证综指由5月初的1000多点,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迅速攀升至1700多点,增幅达70%,两市日成交量由40多亿元,迅速放大至800多亿元的历史最高量。应该说,这一轮行情在很大方面包含着股市恢复性增长的因素,反映了市场持久的企盼和艰苦的酝酿,也反映了市场内在的发展要求。但是行情短期内过猛过快的增长,又无疑令人回想起前两年的暴涨暴跌。因此,7月1日以后股市的回调盘整,恰恰反映了投资者风…  相似文献   

17.
○多种因素决定今明两年总体趋势应当是:稳中有涨、波幅不大,市盈率趋于下降,市场趋向活跃。○前一阶段对股市规范化和市盈率的讨论,实质可归结为上市公司的质量问题。降低市盈率并不只能靠 股指下跌、即降低股价来完成,而是应当通过提高公司质量、增加每股税后利润得以实现。○国有股减持并不一定是利空,即使短期形成利空,也会很快消失。○购并重组将成为未来几年中国股市的一大热点。○现在开放创业板市场可能是各方成本最小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股市,从1990年起步,到2003年年中,整整12年半。在这12年半中,虽有起伏,个别板块或企业也时有跳高和利好的情况发生,但总体来说,从未摆脱低迷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能令人满意的现象?其根源又何在呢? 虽然细说起来,原因很多,如整个大气候不理想,前几年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近几年来也不景气等等,但主要原因不在这里,而在于这些作为股市的主体——上市公司“转轨不转制”和股市本身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种种弊端所造成的。 弊端之一:上市公司的主要功能错位。 在政府看来,国企所以要改造成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主要是为了集资和筹资。谁也不  相似文献   

19.
夏南 《瞭望》2003,(46)
国有股流通近期风声又起。先是上周市场传言,一份由中国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起草的“白皮书”透露出解决全流通的新信息;接着,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1月11日在国务院新闻办畅谈国有股流通与减持。 股市为此又是一番急涨急落,11月4日上证指数曾摸到1412点,11月12日又下跌至1317点。市场神经之脆弱可见一斑。但从现  相似文献   

20.
元月14日我国股市再次出现“井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涨幅分别达5.8%和6.3%,创下6.24行情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两市分别成交235.35亿元和124.92亿元。当日,中国联通、中国石化等低价国企大盘股挟巨量封于涨停,带动个股全线普涨。 但这种“暴动”式的市场表现,并没有改变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范剑平和中国银河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