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瞭望哨     
《瞭望》1998,(41)
警惕农村“别墅热”江苏陈银健前一时期,一些城市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占用良田,大建别墅,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有力干预下,目前这股热潮温度骤降。然而,农村“别墅热”却正在升温,而这种现象还没有引起一些地方领导以及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农民有...  相似文献   

2.
到底应该如何判断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泡沫”、“过热”和“空置”问题?本文期望通过对反映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的一些指标的分析,给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与“过热”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冷静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实施正确的宏观调控,前提是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征有一个切合实际的认识。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市场具有明显的过渡期特征。体现为体制变革进程没有完成,房地产市场没有“定型”,其市场表现如房价、结构、需求、规模、速度都与“成熟市场”有较大的差异。市场形势分析和宏观调控,都必须对此给予充分考虑,不能盲目照搬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当历史跨入2010年时,中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2009年的喧嚣之后,开始进行必要的修身养性。房地产的首要任务从“保增长”转到“保民生”。从房地产业的角度来看,加快住房保障建设和房地产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未来房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江荫  文慧 《瞭望》1989,(29)
当今社会,诸“热”颇多,“文凭热”、“西装热”、“出国热”等,不一而足。“一条街热”也在诸“热”之列。七大古都就兴建、再建了好几条古代文化商业街,成败得失之间,几多教益,几多感慨。  相似文献   

6.
在大江南北数以万计的房地产老板兵败宏观失控,被房地产“拳击”市场逼得名存实亡,举“家”大撤退的形势下,昆明市盘龙区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因着重把企业的命运寄托在全国人民对党和国家崇高威望、形象、信誉的基础之上,不断创造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非凡业绩,正从云南省300多家房地产经营开发公司第二强的阵地上异军突起。售房万套无投诉,为政府排忧解难,在依然不相信眼泪的房地产开发营销市场扎下根,被春城市民誉为是“难忘的造屋主,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办好国有企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廖京 《瞭望》2005,(51)
经过四年的精心打造,李建国主持开发的Naga上院继获得“创造城市价值2004中国地产年度杰出楼盘 奖”、“影响北京地产的新派豪宅奖”后,又相继获得了“2005年最被期盼楼盘奖”、 “2005年度新锐楼盘奖” 等众多奖项,数量之多,几乎曩括了2005年度中国地产界各项大奖。 特别是在2005年于阿联酋迪拜召开的“第四届世界房地产展览大会”上,Naga上院又获“中国高科技住 宅奖”和“中国居住建筑文化艺术奖”两项大奖,这是在号称地产界“奥斯卡”的“世界房地产展览大会” 上,中国房地产项目首次获奖。  相似文献   

8.
一周网谈     
《瞭望》2006,(29)
7月8日至7月14日,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准备大规模勘探乾陵的文物遗迹,“高州工商人员打死刚考上清华的学生”又是一起网络谣言,北大、清华高招遭遇香港大学冲击等事件引起网民热议。本刊第28期刊登的《房地产调控观察》一组专题报道,在网上出现大量读者跟帖。  相似文献   

9.
吴梓境  厉召龙 《学理论》2008,(14):26-29
在中国土地由政府完全所有的情况下,其土地市场与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形态存在不同。土地市场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根据供需原理进行分析得出:土地放量决定房地产价格,而政府对土地供应量的控刺导致房地产实际供给低于预期供给,进而出现房地产市场价格高企,因此房地产价格高于理性价值并不一定为投机性需求所产生的价格“泡沫”。针对房地产价格高企,政府应当增加土地供应,严厉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并提高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10.
袁东 《理论参考》2008,(3):49-49
中央政府近年来一而再地“宏观调控”,但令人遗憾的是,越“调控”,房价反而越上涨,房地产投资越增长。 何以如此?不妨来分析一下整个房地产的产业链条。在主要的当事人包括农民、村镇行政组织及其当权者、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购房者中,最大获利者是地方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其次,村镇行政当权者再次,农民与购房者则是利益受损者。  相似文献   

11.
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根源在于房地产行业自身的不成熟。暴利的延续使地产业难以摆脱外延式粗放经营的窠臼,导致房地产企业“大而不强”和“劣而不汰”,损害了房地产市场的根基,束缚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前的市场调整是房地产业实现价值回归和利润平均化的契机,暴利的终结有助于竞争的引入和企业的优胜劣汰,推动产业整合和资本集中,从而加快房地产企业成长和行业进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摩尼教及其东渐》(林悟殊著,中华书局1987年8月出版),顾名思义,即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在目前出版界颇着意于“时效”的风气下,来谈这本书,似乎有点不合时宜。因为现在老讲什么“热”,文艺作品有“武侠热”、“琼瑶热”、“性文学热”,学术著作则有宏观热、文化热。比起这种种“热”来,这本书确实有点冷,有点僻。  相似文献   

13.
再给﹃种田热﹄加温辽宁何洪武最近,有报道介绍鄂北枣阳市近年来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种田,外出者返乡种田,土专家规模种田的一股新的种田热。在“股票热”、“收藏热”、“打工热”等滚滚热浪中,枣阳的“种田热”令人眼前一亮。什么能“热”起来,肯定“热”中有效益跟着...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大学校园有过“风声、雨声、不闻读书声”的怪现象,响过“锅、碗、瓢、盆”的交响曲……,而如今,“考研热”、“学外语热”、“学计算机热”、“科研热”、“副修热”等等,股股热浪,热遍校园,我们不妨名之曰:“大学生之热身运动”。不难发现,经过寻觅、探索的青年大学生,又一次蜂拥着重返书斋。  相似文献   

15.
潘燕 《瞭望》2006,(21)
不断推高的房价,让去年以来“疾言厉色”的房地产调控很是尴尬。与之相应的,则是掩口而笑的地产开发商们——“看,我说房价会涨吧!”有着特殊国情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尤为特殊。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客观理性的研究者面对虚高的房市不断“唱衰”,政府也在接连出台“降温”政策, 可市场就是一点儿不给“面子”,一路疯  相似文献   

16.
论青年时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社会,各种青年时尚在青年中广泛而迅速地流行。什么“大红色”、“海天色”、“全白色”等流行色;什么“披肩发”、“公主髻”、“波浪式”等流行发式;什么“文化衫”、“牛仔装”、“迷你裙”等流行服装;什么“四大天王”、“迪斯科”、“摆滚乐”等流行歌舞;什么“琼瑶热”、“三毛热”、“汪国真热”,等流行文学;什么“自修热”、“外语热”、“微机热”等学习热潮;什么“时代意识”、“自我意识”、“代沟意识”等流行思潮,什么“老板”、“下  相似文献   

17.
进入6月以来,刚刚成立的银监会及重新定位的“新”央行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指导条例,一种“时不我待”的改革氛围弥漫于整个金融领域。 6月13日央行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全力整顿房地产信贷市场;6  相似文献   

18.
“没有收成,只有焦虑!”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谈及今年“最后的行情”时,显得有些颓然,“年内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 9月、10月,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个传统的“秋收”季节,所谓“金九银十”。这两个月的销售一般会决定全年的收成。然而2005年,上海楼市“失去”了这个季节。供应洪峰不可阻挡,成交量与新房上市量不  相似文献   

19.
早在2001年底就有人指出,房地产业已经出现与1993年一样的“过热”,并预计2002年就要出现房地产的“冬天”。2002年乃至2003年,对房地产泡沫和风险的警告之声不绝于耳,甚至得出我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到了泡沫经济的悬崖边沿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袁元 《瞭望》2004,(25)
●2003年6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即121号文件。意在抬高房贷“门槛”,抑制房地产投资过热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