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向,要求各国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的国际化.海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中国不仅要大胆引进外资,还要敢于大胆放手地向海外投资参股,争取我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大国地位大力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基础.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呈现出"一体化"的新格局,生产的国际化成为历史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各国资金、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形成国际范围的专业化和协作化,推进社会生产朝着最经济、最合理的方向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尚属低水平,经济的发展思路首先强调的是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忽视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90年代,  相似文献   

2.
《求知》2005,(4):45-45
目前世界各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一般取决于该国资源、经济和科技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的竞争,新能源发电尤其是风力发电技术日趋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全世界风电装机容量达到490万千瓦,而且还在以年均60%的速度增长,反映了当今国际电力发展的一个新动向。我国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又有国外成熟的技术可以借鉴,大规模开发风电的条件已经具备,应该积极发展。 发展风电是实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 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能源角度说,二十一世纪我们的能源靠什么?有  相似文献   

4.
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低碳城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伴随着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全球能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已迫在眉睫。在此大背景下,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并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主流媒体关注的热门话题。今年12月,世界各国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新一轮气候谈判,并将签署对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哥本哈根议定书》。前不久,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参与国际价格对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受资源瓶颈的约束,我国不仅是全球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大国和进口大国,同时也成为能源、原材料国际价格上涨的最大受害者。因此,我国应从国际价格的被动承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或调控者。  相似文献   

6.
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结束,世界经济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已经到来。在经济加快增长的过程中,能源和人才的短缺又开始很突出地摆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面前。谁控制能源的流动,谁就能控制现实的国际秩序;而谁能够把握人才的流动,谁就能把握未来的综合竞争力。后者对于发展中国家和任何一个以国际大都市为奋斗目标的新兴城市来说,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低碳技术:“十二五”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成 《团结》2010,(1):23-25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博弈的焦点问题之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也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低碳经济的竞争则主要反映在低碳技术的竞争和国际碳市场主导权的竞争两个主要方面.其中低碳技术的竞争将直接决定未来气候变化国际博弈的格局和走向。  相似文献   

8.
一二十年来,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相继进入“起飞”的迅速发展轨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为了应付西方贸易保护主义与国际资本分流的严峻挑战,东盟各国积极推进其进一步扩大区内外经济合作的多元化与自我变革相结合的“双重战略”。  相似文献   

9.
未来10年国际经济伴随全球化进程普遍走好,但其发展趋势仍为发达国家所主导,世界各国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加速、人口结构变化和资源环境压力等问题。我们应当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提高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性,积极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普遍提高劳动者技能,完善环境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作为国际经济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正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发展经贸关系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双向需求。目前,与中国有经贸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220多个,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40多个,前来投资的工业跨国公司近百家。中国在海外的投资项目超过4500家,进出口额居世界第11位,在海外的劳务合作人员遍及170多个国家和  相似文献   

11.
阳春三月,西子湖畔柳绿桃红,景色宜人。来自世界五大洲二十四个国家和地区的二百名经济学家、银行家、企业家,在杭州举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国际世界经济讨论会。 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和美国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联合召集的,目的是展望八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前景。会上,中国的经济调整为各国经济界人士所关注,因而很自然地成为这次讨论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一些外国经济界人士来此以前对中国的经济调整已有所了解,更多的人则是带着疑问  相似文献   

12.
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而我国能源安全的重点则是油气安全。随着我国陆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日益有限,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新的能源增长点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结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必须从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定价与话语权、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等方面加大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切实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而我国能源安全的重点则是油气安全。随着我国陆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潜力日益有限,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作为新的能源增长点已成为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维护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面对我国严峻的能源安全形势,结合国家能源发展的总体战略,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必须从加强技术装备创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争取定价与话语权、完善石油储备体系等方面加大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切实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为国家经济安全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纵观国际投资的历史,资本输出与引进外资同时并进,是一种带规律性的发展趋势。随着现代科技革命、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和生产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都有着向生产国际化发展的内在趋势。生产要素寻求最佳配置的一般规律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过程越出一国范围向世界延伸,通过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开展国际性协作。跨国公司便是适应生产国际化趋势,建立在国际经济合作基础上的一种优化经济组织形式。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进一步对外开放,扩大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使企业真正进入国际经济舞台,就必  相似文献   

15.
王殊 《瞭望》1995,(20)
发展中国家与国际市场“接轨”应审慎从事王殊随着高科技的应用和信息革命的发展,世界经济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已大大加强,互相依存和互相需要不断加深,而在全球范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正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世界经...  相似文献   

16.
陈颖 《瞭望》2000,(44)
近一时期,世界石油价格上涨 引起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新世纪世界能源形势的大背景下,美、日、俄等开始调整其能源政策,以确保自身能源安全,提升其在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地位。全球能源形势严峻 能源是世界运转的动力,经济的增长总是伴随着能源的消耗。在20世纪的100年时间里,世界能源消耗量增加了约9倍,按照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在未来25年内,世界能源需求还要增加近1倍。其间,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增长速度将放慢,但其在世界总量中仍占相当比重;以亚太地区为主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依然处于增长状态。同时,由于石油、…  相似文献   

17.
让上海重新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建成国际贸易中心,这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给上海带来的机遇.上海要真正成为连接国际国内两种经济、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枢纽,除了大力发展外向型、开放型经济,把对外贸易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建立贸工、贸技、贸农、贸商以及贸工技农商相结合的大企业集团之外,还必须加快组建内外贸、内外资相结合的贸易型先导企业.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为何选择氢能 进入新世纪,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国际能源机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按目前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增长速度,到2025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近一倍。国际能源机构提议,为避免出现严重的能源危机,各国应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环境问题,同样也被国际社会看作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国际能源机构负责人约瑟夫·科赫说,预计20年内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使用量仍将占世界能源消费量的90%,那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现在增加70%左右,气候的“温室效应”将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余万里 《民主》2005,(1):10-12
2004年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在整体上呈现平稳发展的态势。世界经济延续了上一年转暖的趋势,各国各地区都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增长,当然这其中也历经了油价波动和美元走软的考验。在国际政治方面,伊拉克战争后的大国关系有所微调,但基本格局没有变化。国际恐怖主义行为出现了向全球扩散的态势,反恐继续成为主要大国对外战略的核心,而经历了大选之后的美国外交走向将成为世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世界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劳动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劳动关系和劳动立法的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当今的世界经济已经打破了以往两个阵营互相封闭和对峙的局面。市场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世界已经形成一个共同的市场,要介入这一市场,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和采用共同的机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向和要求下,世界各国的劳资关系和劳动立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