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从国家治理的战略大局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宝贵成果。毛泽东在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在国家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在辩证考量“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与“人民解放军又是一个工作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发挥军队在国防和生产中的双重作用,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强劲发展动力;在发展现代化武器装备、构建正规化管理体制、加强科学化军事教育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为国家治理提供了长期安全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不仅促进了新生中国的稳定与安全,也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历史启示与经验参照。  相似文献   

2.
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高度,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努力提高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能力,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对军队建设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在军事领域的展开和延伸,也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第二个重要成果,它不仅指导新时期军队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且具有穿越时空的方法论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基点首先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其理论基石;其次,对"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判断和对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发展需求的回应,转变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奠定了其实践基础;再次,对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全局与局部、国防与经济、数量与质量、精神与物质以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等若干重大问题和基本范畴辩证思考,奠定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总体基调。  相似文献   

4.
《瞭望》1984,(31)
军队、国防的现代化,是国家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广大读者关心的一个问题。“八一”建军节前夕,本刊记者访问了张震副总参谋长。张副总长就我军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谈话。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4)
习主席在2012年军委扩大会上高度评价胡锦涛同志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胡锦涛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思想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新境界,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特别是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新发展,揭示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是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胜利的保证。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党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科学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出发点。国防建设是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既要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又是经济现代化的保障。国防现代化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国家建设都应予以重视的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防建设的地位、方针、任务及途径,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基础,使国防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协调发展,发挥其在各项其它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应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彭晓峰  袁艳 《学理论》2012,(25):24-25
军事文化是指一切同军队建设和战争有关的文化体系,它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队战斗力形成的文化根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决策给军事文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紧贴军队建设形势科学发展军事文化,对实现我军现代化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亚军 《学理论》2009,(30):142-143
近年来,军队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领导军队发展的党组织必须走在现代化前列。“军队党组织现代化”比较贴切地表达了军队党组织进步的必然要求,它是指军队党组织顺应时代和世界军事革命的潮流,通过创新改革,使自身的思想观念、组织结构、功能机制和活动方式不断适应现代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领导军队履行根本职能的发展过程和水平状态。  相似文献   

9.
从现在到本世纪末,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同时,也给军队的各项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军队的青年工作能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摆在军队各级团组织和青年工作干部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纵观未来军队青年工作的总趋势,确实是机遇与困难同在,希望与挑战同在,军队青年工作将不断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被誉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我们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次新飞跃,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与时俱进的必然结果。"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五大理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科学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对于实现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尹朝晖 《理论探索》2012,(3):117-120
地缘安全战略是孙中山国防及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孙中山将移民实边、兴建铁路、开发海南、经营亚太作为地缘安全的重点;主张陆海并重,发展空权;认为地缘安全是建立在富国强兵基础之上,要将军队建设和军备研发放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位置。汲取孙中山的中国地缘安全思想,维护国家地缘安全,必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立足亚太、稳定周边的指导思想,重视经略缘边、缘海地区;必须立足内陆,挺进海洋,发展航空,把陆、海、空兼顾作为中国地缘安全战略核心;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把富国强兵作为维系国家地缘安全的物质基础;必须积极发展国防科技,把国防科技力作为中国地缘安全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2.
仲晶 《瞭望》2003,(39)
为实现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央军委日前正式颁发了《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这是我军出台的第一个人才建设的宏观发展规划,它强调军队的人才建设要着眼履行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和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提供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它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推动我军人才建设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同其他方面一样,也必须走改革之路.30年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改革发展走过了壮丽的历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体制编制调整、军事训练、政治工作、武器装备、后勤保障、依法治军等方面跨出了历史性的步伐.为了完成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国防现代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不动摇,必须走富国和强军统一之路.  相似文献   

14.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后,有学者称其为"四个现代化"之后的"第五化"。其实,二者在逻辑上不属于同一层次,不能混为一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属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不宜将其与"四个现代化"并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化"的观点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总布局的表述不符,严重落后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创新在于它实现了我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认识从具体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重大提升,找到了统筹、协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各方面健康发展的关键,标志着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鲜明的实践指向,它不仅蕴含着中国现代化的性质归属与质量规约,也反映着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必然与价值意蕴。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蕴的逻辑架构,厘清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有机关联,对促进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建设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深入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决策;是上海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7.
《瞭望》2008,(29)
军队干部转业地方工作,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一项重要制度。做好军队干部转业安置工作,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好军转安置工作,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民无兵不宁,国无兵不强。有效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维护世界和平,必须要有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军队。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国军队来说,强军梦既是对近代以来历史的沉痛总结,更是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而如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面对国内外无法预料的灾害险情,面对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我们需要一支能够适应多种环境、能够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能够彰显大国风范的现代化军队。习近平指出,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化强大军队和国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强军之路势在必行,中国梦必将实现。  相似文献   

19.
《民主》2006,(7)
1、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努力建设___国家和___强国。A现代化科技B创新型人力资本C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2、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自主创新、___、___、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加强科技与经济、教育的紧密结合,全面提高科技整体实力和产业技术水平。A统筹规划重点发展B协调发展重点倾斜C重点跨越支撑发展3、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  相似文献   

20.
于滨  郝丹 《瞭望》1999,(39)
依靠“小米加步枪”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之后,新中国的领袖们就排精竭虑地思考着新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5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不断推进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长壮大为一支足以抵御任何外侮、维护国家利益、捍卫民族尊严的劲旅,我国国防的整体实力和现代化水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战略方针,是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的基本依据,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防和军队建设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军事斗争的成败和国家的安危。新中国成立5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和中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