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稳定增长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从我国目前经济运行态势和国际环境看,要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就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实践证明,我国近年来制定并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是符合实际的、有效的。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社会供求关系开始逆转,有效需求不足替代通货膨胀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使我国经济雪上加霜,如何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艰巨任务。面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审时度势,正确应对,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克服了国内需求不振、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保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后,对中国现行经济体制将会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其中最为直接和突出的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挑战,对政府在加快市场化改革和在开放条件下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加入WTO后,要求政府机构更加精简和人员更加精干,决策更加科学,政策更加透明,效率更加提高。  相似文献   

3.
《瞭望》2001,(4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根据对“八五”和 “九五”时期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的分析,结合 叶“十五”斯间宏观经济社会形势发展估计,对今后五年 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作出以下初步预测。 城镇居民收入将面临新一轮增长期 “十五”期间,我国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年平均增长 将保持不低于“八五”和“九五”期间实际增长水平。 主要理由是,“十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以7% 较快的速度增长;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将会较快。固定  相似文献   

4.
2004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和调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取得了预期成效。 2005年,中国经济将在完善调控的过程中,进一步向改革体制性弊端挺进。  相似文献   

5.
王召 《瞭望》2005,(19)
从利率和汇率这一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着手,对人民币升值这一问题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入第二季度后,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与讨论又再度兴起,国际舆论有关人民币升值的争论也再度升温。背后的一个因素是自2003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迅速增长,截至2005年3月底已达6591.44亿美元。而持续不断的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也对最近几年宏观货币政策格局演变产生极大影响。从利率和汇率这一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分析着手,对这一问题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虽然着墨不多,但是相关内容却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定位和建立规范的宏观经济调控体制的观念,为未来一个较长时期里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和宏观政策的创新和完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南。 一、政府职能的规范化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民经济中由民间推动的消费、投资和出口的比重,以及由市场主导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在总体生产中的比重,都已经占据了绝大部分,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让位于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但是,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政府推动下建立的,在从通常的“大政府小市  相似文献   

7.
三年来,我国以刺激总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受到了国内深层次结构矛盾的制约,国内需求难以启动。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好转,一个原因是由于亚洲经济恢复和美国经济持续走强,拉动了中国的外部需求。这就促使我们认真反思中国的内部需求问题:政府投资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8.
在奥运激情尽情燃烧、中国健儿佳绩频传的欢庆气氛中,面对世界经济衰退和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人们也普遍担-比奥运之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中国经济能否特立独行于世界经济衰退而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高速增长势头?后奥运时期的中国经济是否还能后劲十足?中国会不会陷入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陷阱?政府能否有效控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进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定提高?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和刚公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对于这些担忧和  相似文献   

9.
一、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及面临的问题在平稳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国经济可能转向较快增长,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计可以达到9%—10%。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将减缓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经济增速下降伴随着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结构调整、外需不足、投资控制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增长速度实属不易。预计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会延续平稳增长趋势,如果国际经济恢复或国内需求增长较快,宏观经济可能转向较快增长。宏观经济运行将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积极的财政政策功不可没 胡鞍钢认为,朱总理谈经济形势是实事求是的,报告列举的一系列数字很有说服力。过去五年中国经济形势是建国以来经济持续增长、宏观经济稳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经济增长表现十分突出,也是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1.
加入WTO与我国政府采购市场的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挑战和要求将是全方位的。政府采购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管理政府支出的一种基本手段,在中国加入WTO后,必然也会受到深远的影响。我们应采取相应对策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推动我国的政府采购事业尽快与国际接轨。开放政府行采购市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政府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一手抓调控,一手抓改革,使改革与调控相得益彰、并行不悖,是当前我国政府经济工作的两大 亮点,也是中央政府驾驭宏观经济的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杨雪冬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81-93,127
依据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创办以来五届申请项目的资料,辅以问卷调查,对过去10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包括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现实性、创新的分布、创新的类型、创新的动力和可持续性以及创新的影响力。研究发现,必须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总体背景出发来审视丰富多彩的地方政府创新。这些创新多是从问题出发的,是对现有体制的充实和发展。但是,创新分布于不同的层级和部门,所以其对整体制度的影响也会由于层级、部门之间的矛盾而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是改革“爬陡坡”的关键阶段,改革工作不仅会继续加大攻坚力度,而且会更加注重改革的质量 2006年1月1日,存在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在文明古国的中国大地上被彻底废止了。从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到人大常委会“一锤定音”最终决定,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在1982年、1988年、1993年、1998年和2003年进行了五次大的政府机构改革,成为每一届新政府班子施展治国战略的启动器。如今,我国改革开放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和水平。未来改革将面对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袁元 《瞭望》2005,(36)
吸收外资正在逐渐从单纯追求数量向追求规模和质量过渡,从中长期看,我国吸收外资前景乐观。作为世界上最富外资吸引力的国家之一,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外资的连年增长。正因此,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3.18%的降幅,以及四五六连续三月的外资大幅减少,才让人们又将关切的目光投向我国外资形势。究竟是短期因素在起作用,还是基本层面将会发生扭转?亦或是中国宏观经济的理性调整信号?  相似文献   

17.
卢锋 《理论参考》2008,(11):43-44
从2003年至2007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轮空前的景气增长,我们都知道GDP的增长率平均保持在10到将近12个百分点,5年连续保持。同时,中国其他方面的指标,也都表现得很好。这个增长是非常显著的、空前的。但回头总结这五年,确实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但是我觉得从宏观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两点跟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非常相关。  相似文献   

18.
深化改革是现实宏观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然选择赵家璋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市场经济系统和政府经济管理系统界限较为分明,分工较为明确。因而很容易从运行和管理的角度分别考察、衡量宏观经济活动状况。而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宏观经济管理与宏观经济运行是难以明显区...  相似文献   

19.
杨帆 《理论视野》2000,(2):32-34
三年来,我国以刺激总需求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政策,由于受到了国内深层次结构矛盾的制约,国内需求难以启动。1999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形势好转,一个原因是由于亚洲经济恢复和美国经济持续走强,拉动了中国的外部需求。这就促使我们认真反思中国的内部需求问题:政府投资为什么不能带动民间投资?广大城乡居民为什么不能开始消费升级?经济学家在凯恩斯主义之外,去供给学派寻找理论武器,其实,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十一月底,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说:“我们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已经端正”,“只要路子走得对,从一个长时期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将会是比较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