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公案纷纷扰扰 ,多不胜数。汪精卫为孙中山起草的《总理遗嘱》是否有违背中山先生本意之处 ,就是其中一件。美藉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在谈中山先生的《民权初步》时 ,则毫不含糊地认为 ,《总理遗嘱》“漏列”《民权初步》 ,就是由于汪氏认为这种“小道”不能与《总理遗嘱》的经典并列所致。其实 ,视《民权初步》为“小道”者 ,又岂止汪精卫一人 ?不仅解放前大有人在 ,就是建国后也不乏其人。国内学界至20世纪90年代末承认 ,“《民权初步 (社会建设 )》是一个被疏忽的研究对象 ,多年来研究者涉及甚少”。那么 ,《民权初步》真如汪精卫…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而且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探索者。他写的《建国方略》一书,就勾画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蓝图。《建国方略》一书,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和《民权初步》三部分构成。这部书分别阐述了孙中山在心理建设、物质建设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建国方略,内容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3.
《春秋》1994,(1)
近年的一些出版物,提到汪精卫的职务时,说他曾任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笔者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众所周知,孙中山先生在世时,国民党最高领导人为总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国民党总章》专设“总理”一章,规定“本党以创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之孙先生为总理”。“总理为全国代表大会之主席”、“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主席”。国民党总理孙中山即是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这时的汪精卫仅为中央  相似文献   

4.
刘瑜 《民主与法制》2013,(21):32-33
自2013年6月28日起。北京年满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拨打“(010)96156社区服务热线”就可以免费办理遗嘱预约登记。中华遗嘱库网络预约平台www.will.org.cn也同步正式开通。与此同时,为解决“遗嘱下落”难题。中华遗嘱库在北京推出我国首个《遗嘱证》。凡成功办理遗嘱登记的老人,均可免费领取。  相似文献   

5.
文典 《今日广西》2014,(7):22-22
台湾传记作家王丰《蒋介石的最后岁月与真假遗嘱问题》一文讲到,蒋逝世后公布的最后遗嘱是“补写”,是台湾官方版“政治遗嘱”,不是真正的遗嘱。事实上,王丰等人所不了解的是,蒋介石有在预计将有不测之时留遗嘱的习惯,他在晚年曾数次留遗嘱,这在其日记中有迹可寻。  相似文献   

6.
<正> 什么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政治遗嘱”的思想真谛是什么?对此国内外众说纷纭。20年代苏联党内斗争中所指的“遗嘱”,是列宁1922年12月23日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多以此为内容。布哈林文中所指的“政治遗嘱”是1923年1月4日到1923年3月2日列宁口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布哈林在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之际撰文《列宁的政治遗嘱》,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的“政治遣嘱”,并指出列宁的5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计划的表现”,构成了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战略计划的各个有机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又多有人把《给代表大会的信》、《关于使国家计划委员会雎有立法职能的信》、《关于民族自治化问题的信》,连同上面所提到的  相似文献   

7.
《人民政坛》2014,(6):44-44
田飞龙在2014年第2期《群众·决策资讯》载文《简政放权的法治逻辑》认为,李克强总理围绕“简政放权”提出了一系列典型论述,其中“法无授权不可为”是对政府的法治要求,规范内涵在于:政府权力必须获得法律授权,否则违法无效。这是“依法行政”的最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8.
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的重要著作之一,由《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和《民权初步(社会建设)》三种著作汇编而成,是孙中山关于政治、经济、哲学思想方面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推倒“老店”为哪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城晚报》3月8日载一短文,标题为《40年“老店”亟待重修》,说的是北大经济系某教授在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小组会上的发言。读过此文甚感震惊,觉得有些话非说不可。这位“从事《政治经济学》教学已有40年”(短文标题中“40年‘老店”’之说源于此)的教授先生(以下均称其为教授先生)认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已经不是改革的问题,而是应该推倒重来,重新编写一本与中国改革实践一致的教材。”教授先生的“苦衷”“引起了在座委员们的共鸣”。为什么“推倒重来”呢?因为“现在的《政治经济学》与现实接不上口”。为此,教授先…  相似文献   

10.
侯松平 《黄埔》2013,(2):115-118
2011年夏,在新郑民盟支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笔会上,著名书画家、河南省炎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王留民先生问我:“侯老先生好吧?”我答:“去年10月1日到孙中山校总理那里报到了。”他一愣:“为什么不告诉我?!”我如实说:“老父亲临走前一再嘱咐,不要打扰任何领导和亲戚朋友大家都很忙.千万不要添麻烦。我们子女认为‘孝顺,孝顺’,就是顺着他老人家的心愿,  相似文献   

11.
《人大研究》2012,(3):45-47
滕修福:“空投”候选人跨选区选举并不违法2011年12月17日《人民代表报》刊登了武春先生的文章《“空投”候选人跨选区选举违法》(以下简称“武文”)。“武文”认为:“推荐有关候选人到不是候选人登记的选区进行选举,这种做法的主要错误是没有按照选区进行提名,违反了选举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人大常委会滕修福撰文认为,“空投”候选人跨选区选举并不违法,特撰此文与武春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于1895年2—3月间,即在他去世前的五六个月,为马克思的著作《1848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单行本的出版,写了一篇“导言”。这篇导言一直被不少的人们认为是恩格斯的“政治遗嘱”。在我看来,“政治遗嘱”之说并不过分。因为导言是对自1848年以来的“最近五十年来的历史”反复思考,从而对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基本战略作出重大修正的结论性看法。而认识的规律是,后边的观点纠正前边的观点,而在通常情况下,后边的观点较此前边的观点更接近真理。不言而喻,对于认识主体来说,后边的观点更具有代表性。既然如此,人们把恩格斯临终前的结论视为“政治遗嘱”,是合乎情理的。  相似文献   

13.
《股份制就是公有制》是怎样编造经典作家的论述的肖力最近牟其中先生领导的南德研究院编了一本书,取名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论股份制》。据称,这本以辑录经典作家论述为内容的书是“南德集团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的成果,目的是“希望对当代社...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3,(13):69-69
编辑同志:林某生前育有一子一女小华和小荣。林某去世后留下一套房产,并未立下遗嘱。小华认为小荣已经放弃继承,因小荣在林某生前写下一份《协议书》,内容为:“房产为父亲产权,本人自愿在父亲百年后,该产权归小华所有。”但小荣认为,其认可该协议书中签名的真实性.但表示该放弃行为是在被继承人生前所作,所以应为无效,其享有法定继承权。  相似文献   

15.
近期,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规范灰色收入”这一概念。代表们讨论后。认为“规范灰色收入”这一提法不妥,在正式《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它删去了。报告中虽删去了,但它说明了一个问题:“灰色收入”存在的普遍性和危害性。“灰色收入”,不仅在国有工商企业有。文化教育系统有,医药卫生系统有,而且政府部门也有。不少“灰色收入”。虽事出有因,但不论何种“灰色收入”。  相似文献   

16.
路易 《人权》2006,(2):41-43
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57号国务院令,公布《艾滋病防治条例》(下称《条例》),自3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4条,分“总则”、“宣传教育”、“预防与控制”、“治疗与救助”、“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7章。《条例》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防治艾滋病的责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属的权利和义务,标志着我国艾滋病防治步入法制轨道。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艾滋病性病组组长魏瓦特认为,《条例》的出台,表明中国政府充分认识到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重大承诺。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办事处代表雷若舟认为,《条例》是中国政府“防艾”整体战略的重要部分,表明政府将把艾滋病防治作为更重要的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7.
从2月12日在春节团拜会上讲话,到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再到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总理都提到了一句话,那就是“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温总理的“尊严论”不仅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共鸣,也为国际舆论所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吴思先生被认为是一个有思想活力的学者,他创造了学术类陶书的销售记录。 继《潜规则》后,吴思又推出了新作《血酬定律》。两书之间的关系,作者在“自序”、“后记”中特地作了说明。“所谓血酬,即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  相似文献   

19.
姚衍琛  刘毛毛 《春秋》2012,(3):44-46
山东大学西校区的前身——齐鲁大学.始建于1904年.为基督教会在中国创办的13所教会大学之一。当时的齐鲁大学号称“华北第一学府”,和燕京大学并称“南齐北燕”。老舍先生于1930年到1934年在齐大任教,《大明湖》、《猫城记》、《离婚》、《赶集》等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20.
“法制拜物教”之说不能成立──与曾峻先生商榷山东烟台盛国军《探索与争鸣》1995年第11期发表了曾峻先生的文章《警惕“法制拜物教”》,读后受到了一些启发,但对文中的基本观点及一些提法不敢苟同。我认为,“法制拜物教”之说,根本不能成立。理由如下: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