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巨变时代伟人风采江丽读罢《世纪三伟人》最后一页的文字,我合上这本带给心灵厚重之感的新书,试着从书中的氛围中慢慢走出来。然而,三位世纪伟人的音容笑貌与人格情怀,久久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并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鲜亮……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摆脱民族屈辱求得民...  相似文献   

2.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着我。后世一直将屈…  相似文献   

3.
正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生死攸关的一次大决战,意义非凡。时隔半个多世纪,每当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景,我就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如今只要我看到巍然耸立于徐州南郊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就会想起曾经和我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们,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将鲜血洒在了淮海大地上。历史不应该忘记他们,因为只有记住那血与火的历史,才能够倍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做出卓越贡献、开创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新纪元的一代英杰聂荣臻元帅离开我们已经4年了。然而,怀念逝者的哀思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一种揍遣不去的感情缠绕在我的笔端,让我不能不写些什么。在“文革”前后,我曾作为聂帅的警卫参谋,和他长年生活在一起,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往事,至今在我眼前萦回。  相似文献   

5.
温暖     
长征路上,巍巍雪山、茫茫草地,夺去了多少年轻力壮的战友的生命。然而身患重病的我却在战友们的关怀下翻过了雪山,越过了草地,成了最终到达延安的胜利者中的一员。每每忆及那饥寒交加中的战友情,我的心中便久久地荡漾着一阵甜蜜而又感人的暖流。  相似文献   

6.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  相似文献   

7.
惊悉黄康同志逝世,心情十分沉痛。黄康同志是我们的老前辈、老战友,还是一位老归侨。目前我党还健在的20年代的老党员已不多,他的逝世是我党的一大损失。风雨同行数十年,他的音容笑貌和不平凡的革命经历,久久在我脑海中萦绕。  相似文献   

8.
浪花的诅咒──作于反腐浪潮之中(小叙事诗)宗德大海在歌唱浪花在诅咒大海歌唱潮汐涌霞的远航浪花诅咒满载丑恶和腐朽的小舟我伫立在历史的回音壁前捧着一摞摞瞩目惊心翻着一页页行尸走肉我的心在久久地悸动我的血在沸沸地奔流他,本不该这样头上灿灿的桂冠如是说脚下闪...  相似文献   

9.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但正是这种类比,却凝睇着一种世界观的奠基。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萦绕…  相似文献   

10.
章慕荣 《党史天地》2008,(9):26-29,42
1989年8月2日,对于新中国第一位驻外女大使丁雪松而言,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代表已故著名作曲家、自己亲爱的丈夫郑律成,从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杨白冰上将手中接过了一面镌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谱的纪念牌。凝视着手中闪闪发光的纪念牌,丁雪松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往事的记忆就像泄了闸的洪水,在女大使的脑海中汹涌澎湃……  相似文献   

11.
读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是在儿时。儿时读历史,不知“史是史,我是我”,总把自己比将进去,遇此情境我当如何?这种思考,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它令我出入古今,给我一生的精神滋养。我深信,这种思考并非我一人独有。某种程度上,历史是为这种思考存在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忍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困扰着我。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我…  相似文献   

12.
“林丰,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你选择科研课题是为人类生态农业服务,远比我们领导干部的贡献要大得多啊!”这是郑培民书记对我的谆谆教诲,包含着千言万语的关怀,反映了一个领导干部崇高的思想情怀……获悉郑培民书记在北京病逝的消息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么好的人民公仆,多么好的省委书记!郑书记心中装着人民,却化作白云悄悄离我们远去。2000年1月18日上午,我在省委办公楼与郑书记第六次见面。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郑书记的音容笑貌,郑书记的声声关切,至今留在我的脑海中。当我讲到我的科研成果,通过了省计委、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  相似文献   

13.
人的感觉经常骗人,有时觉得挺明白的问题,实际是不甚了然。我对于李德的认识就是这样,例如他是怎样来中国的?又怎样去了苏区?在苏区究竟做了些什么?下台后的表现如何?在中国的两次婚姻情况是怎样的?在陕北是怎样生活的?我带着这些似知非知的问题,在书山文海中仔细地、久久地追踪着李德的足迹,寻找着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晨曦中遥闻迎接“七一”的钟声,记忆把我带回辽阔的历史长空。往事一幕幕地从脑海中掠过,眼前闪亮着七十年前的东征。那时祖国正面临生死存亡危机,领土被侵略者一口口蚕食鲸吞。东北三省已惨遭敌骑践踏,三千万同胞在痛苦中抗争。华北眼看着要蹈东北覆辙,浓浓战云弥漫在神州上空  相似文献   

15.
我是祖国母亲身上的一个细胞———长诗《生命进行曲》创作札记□张锲许久以来,我一直在思考着什么才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人生?在我和新中国一起走过的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道路上,自觉积累了些关于生命的感悟。从80年代起,我就想把这些感悟用诗歌的形式向同时代的一...  相似文献   

16.
皮定均同志是我党的优秀党员,我军优秀将领,是我们难得的一位好同志、好战友。一九七六年七月七日,皮定均同志正值年富力强,党和人民期望他发挥更大作用之际,不幸突然因公殉职了。我听到噩耗之时,异常惋惜,沉痛的心情久久不能抑制。皮定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八年了。但他那熟悉的身影,他对党忠心耿耿、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无私助人、保护同志的高尚品德,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  相似文献   

17.
我看过《吉鸿昌》故事影片后,又看了《吉鸿昌》传记文学,吉鸿昌的一句朴实无华的语言,犹如镌刻在坚石上的碑文般,牢牢地、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使我久久不能忘怀,以至成了座右铭,这就是:“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粗略读来,这话似乎平淡得如同一杯白水,而且相近的“名言警句”,不知要比它“高明” 多少,“新奇” 多少.可是,当反复认真地读了又读、想了又想,特别是进一步了解了这位赤胆忠心、威武不屈的爱国将领,用自己“每一步行动” 所写的短短39个春秋的“历史”后,它就象一股势不可挡的滚滚春潮,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鞭策着我,驱使着我在辽阔无垠的人生海洋上,坚定地扬起理想的征帆,乘风破浪,步步向前.  相似文献   

18.
正一提到北平,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它是一座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积淀的历史城市,其古遗址、古建筑群,鳞次栉比,文化氛围特别浓厚。仅就城内、近郊而言,它拥有中国一流的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最大的世界著名的图书馆北平图书馆。那里聚集着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文化名流,珍藏着丰富的历史典籍和墨宝。它荟萃了中国最大最完整的、也是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又值清明。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是我国人民祭扫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缅怀先烈、继承传统、激励后辈的日子。我曾在清明节去烈士墓前献花。静静地站在烈士墓前,我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尊严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先烈们的光辉形象,不禁心潮起伏。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先烈们深深鞠躬,并献上一束鲜花。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不能忘记:我们今天的繁荣昌盛,是无数先烈在祖国生死存亡之际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来的!他们倒  相似文献   

20.
能够长时间地在生活里、工作中、书本上,借助思考与写作的方式把心灵袒露,真实地流溢出内心的喜怒哀乐,不能不说郝安先生是一个有心的性情中人。也正是由于他的有心思考,在或有意或不经意之间捕捉到灵光闪烁的话语,使得他或长或短的文字,不时跳跃智慧的光亮。每一篇思想随笔,都是工作与生活、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在他的字里行间,思索着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及联系,让我时常感受着一种心灵的宁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