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检察机关的体制在职能上是以刑事检察为主,以民事检察为辅;在管理体制上是以地方监督为主,以上一级检察机关领导为辅:在办案中,遇有大案要案须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本文指出这样的检察体制将会严重阻碍民事公诉的顺利进行:因为大多数民事公诉案件都将涉及地方中方方面面的利益,应该对我国现行的检察体制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2.
孔璋  叶成国 《河北法学》2011,29(11):192-196
检察一体制是当前我国检察公诉机关行使公诉权的重要原则和工作体制,但同时公诉权的运行规律又要求公诉管理需要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这必然造成检察一体制与独立行使公诉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故有必要对公诉管理中的检察一体制作出规制。  相似文献   

3.
公诉加监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一模式是对国外检察制度职能演变辨证扬弃、符合我国宪政体制和社会实际的选择。它没有破坏刑事诉讼中控辩平衡原则和法官独立裁判的原则,没有损害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性。在检察制度完善与构建中公诉与监督的核心争论中,去公诉取监督,抑或取公诉去监督,都不能表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法律监督的深刻内涵,坚持公诉加监督的检察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刑事检察公诉是人类在维系社会以及以刑罚抵御犯罪对社会侵害的实践中,寻找出的一种更有利于谋取个人利益和社会生活调和的公力救济的纠纷解决工具。检察公诉是民主宪政条件下人类文明地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物,其为现代刑事诉讼控、辩、审三大职权的真正建立,为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中以平等武装建立对等的程序权利义务关系创造了组织和制度条件。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内在规定性,决定了检察公诉的价值目的应当是追求正义、秩序和效率,以实现公众利益维护和矛盾纠纷解决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周玥 《法制与社会》2012,(26):170+175
2009年以来,高检院出台了多项检察改革措施.本文拟以花都区检察院公诉部门的工作实践为基础,针对检察改革的贯彻落实情况、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7.
民事检察制度是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当今各国立法中均对检察机关参与或提起民事诉讼做出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民事公诉权,而只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案件的抗诉监督权.民事公诉的缺失和抗诉监督的薄弱使我国民事检察制度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上的问题.本文指出通过对国内外民事诉讼检察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可以重新整合民事公诉与抗诉监督的关系,以民事诉权为基础,构建我国以民事公诉为主、抗诉监督为辅的民事诉讼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8.
民行公诉制度不仅是民行检察制度的核心制度之一,也是民事行政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民行公诉制度可以完善民行检察的监督职能。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免受损害,在国有资产流失、环境污染、垄断损害等案件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检察公诉的职能作用,首先是指刑事检察公诉通过职务的履行,调整国家、社会的各种利益的功能。其次是代表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定授权,在对已经侦查终结的刑事案件审查后,依据刑事实体法条文,对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的行为所作的政治、道德上的评价职能作用。第三是监督功能。刑事检察公诉的本质就在于,它是以对已经由侦查启动的刑事追诉的决定为载体,以监督刑事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为手段,主张和维护国家和社会受刑法保护的利益的国家公权力。  相似文献   

10.
罗强 《法制与社会》2015,(5):102-10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本身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愈发复杂,为了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需求也变得愈发强烈,在法律体系中刑事检察诉讼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社会经济活动公平和规范性的维护作用极为显著,本文将从价值目的的角度出发,结合刑事检察公诉的实际,对刑事检察公诉的价值目的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刑事二审公诉制度混淆了控诉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有损于检察一体化职能的发挥。在学习借鉴我国香港地区"分散式"检察一体化运作模式和澳门地区"集中式"检察一体化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应完善检察一体化运作模式,确立原则上由下级检察机关派员出席二审法庭,必要时可请求上级检察院派员出庭的刑事二审公诉制度。  相似文献   

12.
行政公诉是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它不同于普通的行政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可通过立法赋予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诉的权力,可将督促程序作为提起行政公诉的前置程序,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后,可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公诉。  相似文献   

13.
公诉改革是机制改革,检察制度改革是体制改革,公诉改革服从检察制度改革,是检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推进公诉改革,就是为了拉动检察制度的改革,达到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目的。如何推进以主诉检察官制度为龙头的公诉改革,以拉动整个检察改革乃至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化进程,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站在公诉席上,施净岚义正词严地读着起诉书。她,柔顺的黑发齐齐盘在头上,蓝色的检察制服裹着轻盈的身材,端庄、清丽的面庞透着坚毅的神情。  相似文献   

15.
谢小剑 《河北法学》2011,29(2):133-139
分权作为防止权力滥用的基本方法,同样可运用于防止公诉权滥用。在宪法框架下,公诉权附属于行政权,或成为独立的法律监督权,与其他政治权力分立制衡;在诉讼程序中,公诉权独立于侦查权和审判权;在公诉权内部表现为公诉权主体的多元化,检察一体化下检察官之间的分权,公诉提起权、公诉决定权与支持公诉权的分权。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18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后正式确立“认罪认罚从宽”原则,我国形成了审前分流与审判分流并重的多层次诉讼体系,进一步推动公诉权运行方式的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了“健全与多层次诉讼体系相适应的公诉模式”这一改革任务。公诉模式转型的时代内涵及其改革趋向是多方面的,比如,包含了公诉理念、公诉活动繁简分流、公诉裁量权,等等。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重点的公诉模式转型,实质上是探讨定罪请求权、量刑请求权、不起诉裁量权的新变化,以及与之相应的若干规则的完善。通过深刻把握多层次诉讼体系语境下公诉模式转型的特点及其内涵,才能有效提升检察改革质量、推动检察职能履行。  相似文献   

17.
平等作为现代刑事司法的核心价值,对于防止公诉裁量权滥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刑事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却长期得不到重视。对现代公诉制度的剖析表明,统一的专业资格、检察一体化、统一的公诉政策、歧视性起诉辩护制度保障了司法平等在公诉中的实现。我国应当相应完善此制度,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获得平等保护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公益行政诉讼模式可分为公诉模式与私诉模式.公诉模式包括检察机关作为起诉人的典型公诉模式和特定公益性社会组织作为起诉人的未来公诉模式.检察机关的典型公诉模式为现阶段实际可行形态.在检察行政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处于“行政公诉人”地位,依法行使有关监督和诉讼职权.私诉模式包括公民提起的典型私诉模式和经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提起的...  相似文献   

19.
当前,包括检察一体化原则在内的诸多检察改革方案正在如火如荼地实施,而公诉一体化则是检察机关领导体制和检察一体化原则在公诉工作中的内在要求和具体体现。在公诉实践中,全面推行公诉一体化机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而且有着扎实的实践基础和思想基础。建立公诉一体化机制的框架,需要我们从立法到实践,从体制到程序,从制度到规则等多方面推行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制定或者修改,能够推动社会制度的嬗变。刑诉法的修改在推动其他诉讼制度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带动检察制度的发展。我国刑诉法的每一次修改,都使我国既存的检察制度逐渐接近本源意义上的检察制度。2012年修改的刑诉法,带来了检察侦查制度、公诉制度、诉讼监督制度内涵的发展,也将推动检察机关内设机构量的发展。概括刑诉法修改带来的检察制度的发展内容,对把握检察制度的发展规律,制定检察工作发展纲要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