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代伟人周恩来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作风、情怀和风范。周恩来的伟大和崇高恰恰是通过心细如发的“小”的积淀赢得党心、军心、民心,与“大”的作为相映成辉,进而成为震今烁古的“完人”。可以说,通过“大”见识到周恩来的大智、大勇和大才,通过“小”感受到他的大仁、大义和大爱!周恩来在情系民生上可以说是“大”到保护着一个森林.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一生为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在战争年代,周恩来夫妇为了革命事业东奔西走、出生入死,连续两次失去了腹中的亲骨肉,邓颖超也因此落下病根,无法再生育。夫妇俩膝下再没留下一男半女。有人曾劝周恩来另娶妻室生儿育女,邓颖超也劝过他另娶一门。周恩来听后生气地说:"新中国的宪法是一夫一妻制,我是堂堂大国的国务院总理,如果照你们说的那样做,普天之下岂不全乱了套?我宁可绝后,也不让人背后指着脊梁骨骂!"就这样,那些劝说的人再也不敢提及此事。周恩来虽说一生没有亲生子女,但他把革命后  相似文献   

3.
一、加拿大人视野申的中国近年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市场对西方有着越来越大的吸引力,关心中国的加拿大朋友越来越多。我女儿的邻居,是位电脑网络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次在电梯上相遇,他主动问我是否中国人?他说,他知道中国的一些著名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他认为,周恩来同苏加诺、尼赫鲁一起提出的万隆和平共处的原则报了不起。他还说,当今世界美国是头,中国也是一个强国。我赶紧补充说,现在中国还比较穷。他又强调说,中国目前发展速度很快,到了世纪中国肯定会成为世界强国。当我表示欢迎他到中国去…  相似文献   

4.
家风连着党风,党风连着政风。领导干部因其工作性质和社会地位的关系,其家属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也成为反腐倡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方面,党和国家老一辈领导人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在对待家属问题上表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就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刚解放,百废待兴,一方面人们找事情做不容易,一方面又有很多政府部门需要有人来做事。周恩来故乡的亲戚和朋友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纷纷给他写信表示祝贺,不少人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是左右当代中国历史的几个伟人之一。西方有人评论说:在中国成为一个世界政治大国的曲折过程中,几乎没有一个重大角色是周没有扮演过的,而且几乎总是成功地扮演的。西安事变,力挽狂澜;白区斗争,不避艰险;万隆会议,力排干扰;经济建设,运筹帷幄;“文化大革命”,相忍为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漫长岁月里,周恩来不知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闯过了多少急流险滩。他置身于斗争漩涡的中心,百炼千锤,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品格和魅力。人们  相似文献   

6.
正在新中国行将建立前,中共中央离开西柏坡进北平那天,毛泽东对周恩来等几位中央领导人说:"今天我们是进京‘赶考’。"周恩来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城后,有人认为掌权了,条件好了,应该盖一些楼堂馆所,搞得气派一些、豪华一些。对此,周恩来坚决不赞成,他曾对薄一波说:"连清朝最后一个摄政王载沣办公的地方也只有东华厅、西华厅;办事的大员只有四五个人,他的衙门总共不过十几个  相似文献   

7.
熊坤静  胡艳 《党史文苑》2011,(19):33-37
原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著作《领袖们》一书中,形容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就像在公园里乘坐滑车一样,时起时落"。可以这样说,在周恩来与蒋介石的长期交往中,他们既是齐心协力的朋友,又是唇枪舌剑的政敌。共事在黄埔军校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后,作为校长的蒋介石,为  相似文献   

8.
朋友想买一辆二手车,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他预算6万元。有人劝他说,6万元可以买辆新车了,干吗买二手的?朋友觉得有道理,于是就选了辆新捷达。又有人说,捷达太  相似文献   

9.
现代中国史上,在国民党的高层人士中,有不少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张治中就是其中很难得的一位。我党的革命老前辈、全国政协原主席邓颖超1983年说过:“文白(即张治中)先生是同我党有长期历史关系的亲密朋友。1924年起,他在黄埔军校与周恩来、恽代英、熊雄等同志时相过从,曾为维护国共两党团结而努力。”“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  相似文献   

10.
据说周恩来在世时,日本朋友曾多次邀请他在樱花烂漫的时候访问日本.周恩来也曾欣然答应,并且直到病重时还说过:"今后短途外出,我还能坐飞机,哪里都不想去了,但还想去日本看看."  相似文献   

11.
智撰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在会议期间,他听到一位美国记者说:“在日内瓦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苦。”显然这位美国记者对人民中国怀有偏见和敌意,周恩来由此想到:应该让更多的国外记者了解人民中国。于是,即刻在外国记者举行记者招待会,放映了电影《一九五二年国庆节》,在放映过程中,全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2.
<正>1911年的夏天,奉天(今沈阳)官立东关模范学校放暑假了,同学们一个个高高兴兴地回家,而周恩来却"南望乡关归不得"。他多么思念家乡啊!他的同班同学、也是他少年时十分要好的朋友何履祯、何天章看出了他的心思,就邀约周恩来到他们家去度假和郊游。  相似文献   

13.
1973年1月10日,扎伊尔总统蒙博托抵达北京,开始他4次访华中的首次访问。在周恩来的“红旗”轿车里,蒙博托将军感慨系之:“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我给你们带来了扎伊尔人民的友好情谊。”周恩来频频颔首。“海尔塞拉西皇帝和尼雷尔总统都对我说,中国是非洲的真正朋友。”蒙博托真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一直是一个十分注重仪态仪表的人,在公开场合,他总是衣着整洁、皮鞋锃亮,胸前端端正正地别着一枚为人民服务徽章,有时候手腕上会带上一块手表。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戴手表的,现在不得而知。有人说,还在黄埔军校时,他就戴表了,因为他当政治部主任时,要掌握时间,而军校纪律严明,他作为部门负责人,必须得遵守时间。也有人说,他在上海领导地下斗争时,要不断化装、变换身份,一会儿普通市民,一会  相似文献   

15.
<正>凡是和周恩来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为他的博学多智、能言善辩所折服。尤其是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他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手段,以精辟、诙谐而又富有战斗力的语言,在谈笑间使问题得以解决,令人佩服。点化成语,简洁点评有一次,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与国民党代表进行谈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恼羞成怒地叫嚷同共产党谈判简直是“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后,只是轻蔑地一笑,慢条斯理地巧妙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周恩来妙用标点符号断句重组,针锋相对地将对方的叫嚣比作“牛弹琴”,既摆脱了自我困境,又迫使对方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6.
《党建》2003,(4)
淮安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乡。虽然12岁时就离开了故乡,整整66年没有回故乡一次,但他深深地眷恋着故乡。每当有人向他问及故乡,他总是深情地说:“淮安是个好地方”。他在少年时代的作文中多次袒露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浓浓的乡愁。在《射阳忆旧》一文中,周恩来赞故乡“自古名郡”。在他所写的小说《巾帼英雄》中,故乡的风土人情,轶闻趣事,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周恩来在主办的学生报刊上经常介绍故乡学生的作品,曾大加赞赏家乡学生“忽地淮阴有伟人”一诗,流露了作为伟人韩信故乡人的自豪之情,却不知自己最后也成为更让故乡人骄…  相似文献   

17.
<正>1938年夏,一位在皖东抗日前线负伤的游击队负责人,到武汉治伤,当他向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周恩来汇报工作时,含着热泪做检讨,对自己没有指挥好战斗深表自责、懊悔,周恩来鼓励他说:"打就打了嘛,敢打就是不错……"并安慰他安心养伤。这位严格要求自己的游击队负责人,就是张如屏。历史的烟尘,似乎遮掩了许多英雄的轮廓,说起"张如屏",如今鲜有人知,但他在江淮大地上的战  相似文献   

18.
在周恩来的一生中,倾心相交的朋友不计其数,许多党外人士把他视为最可信赖的朋友,华侨领袖陈嘉庚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春勇 《党史文苑》2023,(1):38-41
<正>周铁男无疑是领袖人物文史资料收藏的代表人物。尽管尚难确定他是不是民间最早的周恩来文史资料的收藏者,但可以肯定地说,他收集的周恩来文史资料,数量之多、类别之广、品种之全,至今没有人超越。从15岁开始“收藏”周恩来与许多热爱周恩来并在他逝世后收集与他有关的文史资料的人不同,周铁男在周恩来生前便开始了对周总理文史资料的关注和收藏,那时他还是个中学生。  相似文献   

20.
<正>大家都知道杨靖宇是东北抗联趴冰卧雪的抗日英雄,却很少有人知道杨靖宇之所以来东北,与他早年接触周恩来,并在周恩来等革命领导人的引导下迅速成长有关,而这段经历,恰恰是杨靖宇能够在东北坚持抗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