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国敦煌学研究发端于敦煌文学研究,在敦煌学的研究领域中,敦煌文学研究成果是最为突出的。截至目前敦煌文学文献的整理、研究已经走过了一百余年。这一百年中,敦煌学界名家辈出,敦煌学成绩斐然,然而,随着敦煌文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及时地总结近百年来敦煌文学整理研究的成果和经验,将有助于敦煌文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有助于推进、深化敦煌文学研究,有助于敦煌文学作品真正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论敦煌艺术的概念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雄 《前沿》2011,(23):230-233
敦煌艺术应包括保存在古敦煌郡范围内的所有古代艺术品。敦煌艺术大约可分为敦煌建筑、敦煌雕塑、敦煌绘画、敦煌书法等四大类。敦煌建筑含石窟建筑、窟檐、窟前建筑及石窟之外的宋塔等。敦煌绘画包括敦煌壁画、藏经洞遗画和敦煌墓画。敦煌壁画从其内容上可大致分为尊像画等七类;敦煌壁画从绘画艺术本身大致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装饰图案画及杂画五类。其中人物画约略可分佛教人物、世俗人物和变体人物三类。敦煌书法包括敦煌汉简书法、敦煌文献书法和石窟榜题书法等。  相似文献   

3.
王金娥 《求索》2013,(1):103-105
唐代敦煌的民间教育内容上既符合中原教育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内容上浅显易懂,偏重于对世人生活节仪、处世之法的训导,这也都充分反映在敦煌蒙书中。检阅敦煌文献,我们可清晰地管窥到,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如敦煌写本道德类蒙书,"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杂糅佛、道,形成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的民间思想,但主要仍以教示童蒙立身、处世之基本伦理道德为依归。"文章结合敦煌藏经洞所出相关文献,就唐代敦煌儒释道相谐的民间教育思想及价值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朱馨 《今日浙江》2014,(6):56-57
正卧佛、壁画、千佛洞。西域风情扑面而来。前段时间,浙江美术馆每天观众如潮,还未到开馆时间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大家都有同一个目的:一睹底蕴深厚、极具震撼力的敦煌文化艺术。据统计,自2013年12月28日开展、到3月16日展览结束,为期三个月的"煌煌大观——敦煌艺术展"共接待观众超过35万人次,最后一天接待观众量据安检仪计数高达2.2万人次,创下了浙江美术馆开馆以来的最高纪录,在全国美术馆界也属罕见。  相似文献   

5.
学术研究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敦煌学研究也不例外。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敦煌学 ,与当时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 ,西部大开发将促进敦煌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又因敦煌及莫高窟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敦煌学研究的繁荣 ,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服务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王亚丽 《求索》2011,(11):194-196
字典辞书的编纂,字例的文献书证是必不可少的,惜中古以前编纂的字典辞书,多有用字而无书证,且多收录当时的正字和通字,俗字较少收录。敦煌写本由于长期封藏于石窟,保存了文献产生之初的原貌,记录了中古时期汉字使用的具体状态,在汉字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可以之为桥梁对现代简化字溯源,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为汉字规范和整理提供借鉴。但其中写本医籍用字关注较少,通过考证发现,其中的用字字例既可为大型字典编纂提供历史上使用而现有字典辞书所未收的俗字字例及书证,还可弥补字典已收用字中古书证不足的缺憾。  相似文献   

7.
周宝文 《文明大观》2001,(10):13-15
新世纪第一年的元旦至春节期间,一个别开生面的“敦煌壁画复原展”在古镇佛山闪亮登场。50幅绢本、石色、画幅均在12平方米的巨幅长卷上,把佛山图书馆一楼500平方米的展厅装点成了敦煌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陈继宏 《求索》2014,(12):188-193
虽然史籍对吐蕃统治敦煌史记载甚少,敦煌等地所出藏汉文文献使得这一研究成为可能。自上世纪20年代始,学界对相关藏汉文文书进行了整理刊布。在此基础上,学者们一方面对该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进行微观研究,一方面对整段历史进行宏观把握,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至今日,文献整理利用上仍存困难,已有成果亦重事件史、制度史而轻社会生活史。因此,将视角扩展到社会生活层面,对于更加生动立体地描绘吐蕃时期的敦煌社会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叶娇 《求索》2010,(8):230-232,239
关于唐五代服饰或敦煌壁画供养人服饰的研究颇多,但探讨唐五代下层百姓着装的论述却甚为罕见。文章主要利用敦煌文献各种经济文书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对唐五代时期西北一带百姓的服饰从头衣、体衣、足衣、装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对当时当地的一些民俗风情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张春秀 《求索》2011,(1):198-200
文章从词汇、语法、语音三个方面对近十年间的敦煌变文语言研究作了梳理和简要的评介,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甘肃全面实现小康必须扬长避短,走超常规、跨越式的道路。而丰富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则是甘肃发挥自身优势的首选战略。敦煌文化是甘肃首屈一指的文化品牌。敦煌文化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应该加深对敦煌文化资源的认识,加大敦煌文化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为西部大开发和振兴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12.
黄艳  牛云杰 《人民论坛》2012,(23):168-169
目前对敦煌壁画的体育研究,涵盖了对中国古代体育项目以及体育文化的研究,不仅描绘了众多体育项目的历史渊源,而且揭示了古代体育文化的丰富内涵。然而,研究方法多元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研究内容在体育项目的古今发展脉络方面较为缺乏。因此,未来需要更多角度、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李树亮 《求索》2010,(7):243-244,35
敦煌卷子中存有大量魏晋至五代时期的写本典籍,其内容尤其涉及隋唐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魏晋至五代时期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这些写本保留了宋代以前书籍卷子本的原始面貌,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尽管这些写卷绝大多数为残卷,但其中一些残卷却存有序文,不仅分布广泛,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在标题形式、卷面位置、序文特点等方面都体现出与刻本书序完全不同的特点,且具有较高的校勘价值。本文尝试以序文为切入点,从序的分布、形式、位置、特点及价值等方面,对敦煌卷子中的典籍(非宗教部分)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寇凤凯 《传承》2008,(22):66-67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从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时起,重新引起世人的关注。保护好这份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就成为一切爱好文化艺术有识之士的心愿。于右任、张大千、常书鸿等人,就是近代热诚献身于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我们所熟知的人。然而最近,我从友人处得知,早于上述几人走进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并宣传敦煌艺术,并四处奔走、上下求索呼吁保护敦煌艺术的,还有一位热血义士,他就是中国著名长卷画大师、诨号“野人、奇人”的李丁陇。  相似文献   

16.
敦煌和敦煌学在世界上极盛其名,是因为有莫高窟艺术宝库,有辉煌壮丽的无数壁画、雕塑和文书经卷的存在。当然,我们也无法忘记艺术宝藏发现者和众多学问家的名字。而在这些人中间,有4个名字无疑是最为响亮的,他们就是:叶昌炽、李丁陇、张大干和常书鸿。他们都是敦煌艺术的朝觐者和崇拜者,又都是敦煌文化的保护者。  相似文献   

17.
穆永强  ;张水菊 《前沿》2014,(13):80-84
敦煌莫高窟法律保护体系的确立与完善历经70年之久。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敦煌莫高窟保护机构严格遵守《世界遗产公约》《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等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国内法规,坚持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原则,取得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一、现场情况及尸体检验1997年2且13日凌晨,广东省广深高速公路罗岗路段发生一起双层卧铺大客车特大火灾事故。大火燃烧一小时后被扑灭,经清理证实,40人被烧死,18人被烧伤。1.尸体分布情况尸骸共40具,其中车厢中间过道14具,车门口5具,下铺14具,上铺3具,车底地上3具,车外地上1具。2.尸体被烧情况对事故现场尸体进行清理检验:车底清理出被燃烧成不完整尸骸尸块共8块,经检验只能认定系3具人尸;车外地上系一较完整女性尸体;车内清理出的尸体、尸块共36具、块,检验认定为36具人尸。40具尸体、尸…  相似文献   

19.
道教讲经文是敦煌道教文献中十分重要的文献,但一直没有得到学界足够重视.道教讲经文是集受戒、说法、布施、发愿等多项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斋会文书,道教讲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道教讲经文可以丰富对讲经文的认识,对研究唐宋时期道教宫观信仰活动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李玉洋 《春秋》2010,(3):48-49
深秋的午后.大漠戈壁的阳光白花花的。苍穹之上.间或有缕白云.悠然流淌。这块不大的沙漠绿洲,或许由于季节的缘故,稀稀落落没几个游客,小贩们在慵懒地闲聊,白杨萧瑟,柳树枯黄.丛丛芦苇顶着灰白的花絮在微风厦飘荡,一派寥落、旷远、宁谧、凄清。就在这种底色的背景里,浮光掠影.我开始了对于莫高窟千佛洞的巡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