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讨初中学生的宽恕特点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69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宽恕他人维度上,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八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年级;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对宽恕他人有正向预测作用,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对宽恕他人有负向预测作用.父亲分量表中的拒绝、否认因子和母亲分量表中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对宽恕自己有负向预测作用.由此可见,初中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宽恕他人;积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消极的父母教养方式能够阻碍初中生宽恕他人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女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学校适应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年级对三者关系的调节作用,选取646名女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大学生学校适应量表和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生命意义感、学校适应与智能手机成瘾显著负相关(r=-0.51,-0.55),生命意义感与学校适应显著正相关(r=0.48),P值均<0.01。学校适应在生命意义感与女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对大一、大二女生而言,学校适应在生命意义感与智能手机成瘾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Effect size=-0.22,95%CI:-0.32~-0.14),对大三女生而言,学校适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学校适应的中介作用在大一和大二之间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大一组的中介效应量为-0.26,大二组的中介效应量为-0.50。生命意义感可以通过学校适应影响女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且年级可以调节学校适应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发展除受到自身影响外,还受到环境中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家庭环境纷杂度是家庭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之一。影响儿童问题行为的因素还包含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被证明受家庭环境纷杂度的影响。对300名小学生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纷杂度与儿童问题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1.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年级、户籍所在地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差异。儿童问题行为,在性别、独生与否、年级和父母文化程度上存在的差异显著。2.家庭环境纷杂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都存在相关。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均与儿童问题行为相关。3.父母教养方式在家庭环境纷杂度对儿童问题行为的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对未成年罪犯的调查,我们发现,未成年罪犯的家庭环境的总体水平低于常模,其中文化性、情感表达、矛盾性等因子的问题最为突出。未成年罪犯的父母在教养方式上也基本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表现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缺少情感温暖;缺少理解;过分干涉等几方面。说明未成年人行为发生偏差,走上犯罪道路与他们生活的家庭环境及父母的教养方式之间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杭州市228名高中生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高中生父母教养行为与心理资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专制型、忽视型、溺爱型、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共5种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方式下的高中生心理资本显著优于其他方式;2专制型教养方式与高中生心理资本发展呈现显著的负相关;3高中为人生关键阶段,父母需要慎重选择教养方式,以利于高中生心理资本的发展。本研究结果可为指导父母选择合适的教养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个体的组织政治技能是一个多维结构,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团体过程。本研究探讨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组织政治技能在人际之间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组织政治技能对领导成员交换关系(LMX)和同事关系质量(CRQ)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进而影响着个体的职业发展;印象管理对于LMX和CRQ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印象管理在组织政治技能与人际关系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281名初一、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级的上升,青少年的自尊出现了一种下降趋势;(2)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暖理解、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281名初一、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级的上升,青少年的自尊出现了一种下降趋势;(2)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暖理解、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跨部门合作研究框架,运用层级回归和Bootstrap分析方法,探讨相互依赖、变革型领导、公众参与和制度设计与流域水环境治理跨部门合作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沟通、承诺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相互依赖、变革型领导、公众参与和制度设计对跨部门合作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沟通和承诺分别在相互依赖、变革型领导、公众参与与跨部门合作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制度设计与跨部门合作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267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佛罗斯特完美主义问卷及自我妨碍量表,探讨了父亲教养方式、完美主义与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父亲教养方式五个维度(不包括偏爱被试)中除惩罚严厉外,其他各维度均与自我妨碍显著相关,其中情感温暖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负相关,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正相关。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担心错误、父母期望、行动的疑虑)与自我妨碍呈极其显著正相关。(2)复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通过适应不良的完美主义的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影响自我妨碍。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实践表现,青少年个性特征、行为问题与父母养教方式呈多项相关,尤其男孩的攻击性心理与母亲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度关注"、"纵容包庇"、"不愿肯定"、"惩罚严厉"等养教方式密切相关.由此,母亲要提高教养素质,完善社会责任角色和家庭角色.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是公共部门员工职业使命感建设的“航标灯”。通过对483名公职人员的取样调查,使用统计软件SmartPLS3.2.7通过结构方程模型中的偏最小二乘法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精神型领导对员工职业使命感的影响以及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精神型领导与职业使命感和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工作满意度显著正向影响职业使命感,工作满意度在精神型领导与职业使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因此,要提升公职人员职业使命感,应重视领导者与员工精神性需求的满足;重视愿景激励,激发公职人员的希望和信仰;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学习投入是公费师范生学业成功重要的预测变量,是衡量其培养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某女子院校486名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学习投入、成就动机三者的关系的调查,来探究公费师范生的成就动机在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的中介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和学习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学习投入;渴望成功对公费师范生学习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害怕失败对公费师范生学习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渴望成功在公费师范生职业认同与学习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害怕失败的中介效应不显著。所以,提高公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加强公费师范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的决心,有助于促进公费师范生的学业成就和专业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采用Frost维完美主义量表和大学生自卑心理问卷,选取340名大学生被试进行测试,探讨完美主义与自卑心理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完美主义与自卑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怀疑行为、错误关注和个人标准对交往自卑、素养自卑和学业自卑具有显著预测力;条理组织化和父母批评则对素养自卑和家庭自卑具有显著影响力;显著影响形象自卑的因子分别是错误关注、条理组织化和怀疑行为。  相似文献   

15.
选取广东省某大学357名在校女大学生,运用心理资本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Bootstrap法检验人际关系的中介作用以了解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并揭示人际关系在女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和人际关系能显著预测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人际关系在女大学生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分层随机抽取的山东两所职业院校的103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和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生源地和独生情况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机依赖高分组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低于低分组(F=9.188,4.639,P0.001);手机依赖各因子与社交自尊、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080~-0.188,r=-0.254~-0.311,P0.05),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144,P0.01);手机依赖、社交自尊对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手机依赖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手机依赖、社交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社交自尊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构建民族地区社会政策感知对参与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分析政策感知对参与行为的影响机理,重点考察政府信任的中介作用以及政策满意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政策感知对参与行为的正向影响显著;政府信任在政策感知和参与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政策满意在政府信任和参与行为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4年“农村流动人口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基于夫妻视角对现代家庭决策与传统孝道观念行为对农民工家庭养老的影响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民工夫妻在父母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感支持方面差异显著。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方面,对丈夫而言,平等的家庭决策和孝道观念是重要因素;对妻子而言,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孝道行为。在日常照料方面,影响因素仅仅体现在家庭决策方面,丈夫表现在现金支配决策方面,妻子表现在子女教育和自己外出打工决策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对90后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对待父母态度的研究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7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结果:①49.4%的大学生如果无法与对方的父母相处融洽,不会结婚;76.6%的大学生即使不喜欢配偶的父母,也去探视;79.8%的大学生认为应该花同样的时间去探视夫妻双方父母;41.5%的大学生觉得父母可以干涉其婚姻事项,69.7%的大学生在父母不喜欢其婚姻对象时不结婚或不知所措。②在婚恋问题上对待父母态度与大学生性别、年级、成长环境、恋爱经历有关,与出生顺序、是否独生子女没有显著关联。结论是大学生在婚恋问题上普遍考虑父母意见,具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但独立性不足。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萨提亚的家庭理论对2929名在校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开展调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较高。(2)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动态因素,包括父母职业支持、父母职业冷淡、亲子关系质量、家庭压力感和家庭正面感,均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3)家庭系统情境因素中的静态因素中,没有因素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4)控制变量中,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均对个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结论:父母对子女择业给予支持与正确的关注、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对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