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探因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直接影响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的分析,探讨了解决其职业倦怠的对策,以期能进一步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繁重而复杂,辅导员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本文从辅导员倦怠的现象入手,分析了辅导员倦怠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解决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这一现象对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辅导员队伍出现职业倦怠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岗位职责不清,工作负担过重;福利待遇低,公平感缺乏等。对此,高校管理者必须提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并不断蔓延,对辅导员本身、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高校各项学生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制度支持、高校支持、以及辅导员的个人努力三个方面着手,以彻底改善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高校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构建高学历辅导员与高校之间良好的心理契约,能增强其对高校组织的认同感,有效减少职业倦怠的产生。该心理契约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所在高校的认同程度、对辅导员职业的理解、对自身的要求和辅导员的工作对象。通过对学生、学校和辅导员自身等三个层面的背景分析,从职业生涯、参与管理、职业承诺、高校组织文化、职业心理辅导等五个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以缓解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6.
当面对过度工作要求时,高校辅导员会出现身体和情绪极度疲劳的职业倦怠。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三个方面,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都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策略来看,以接受和正视职业倦怠为前提,向内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向外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着力实现行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由于社会、高校、学生和个体原因,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缓解辅导员的职业压力,既要依赖于辅导员成长和发展的外界环境变化,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完善对辅导员工作的激励机制,更需要辅导员的自我调适。  相似文献   

8.
当面对过度工作要求时,高校辅导员会出现身体和情绪极度疲劳的职业倦怠。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情绪、态度和行为三个方面,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都造成不良的影响。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策略来看,以接受和正视职业倦怠为前提,向内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索,向外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着力实现行动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倦怠感一旦出现,它能使人的态度、情感等发生很大变化。从职业倦怠视角出发,分析造成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五个: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社会地位低、成就感低、职业发展遇到瓶颈及个体因素。从消除职业倦怠出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在管理、培养、发展等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及克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主要包括工作强度高、工作压力高、职业标准高、社会地位低、工作成就感低、工作满意度低的"三高三低"因素。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要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拓展辅导员出路、强化辅导员职业培训和职业规划、关注辅导员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老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存在的种种不适应现象,必须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力打造一支具有社会主义理论素养、政治坚定、结构合理、专业化和职业化并重的高校辅导员队伍,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应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着越来越重的职业压力.职业压力不仅会引起生理及心理上的疾患,而且会进一步导致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影响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对此,一方面有关部门要改善客观环境,一方面辅导员要进行自我调整.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面对全球化、国际化、信息化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新时代辅导员存在着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工作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做好辅导员工作需要辅导员坚定理想信念,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性,"疏而不堵""循循善诱",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辅导员工...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在引领大学生社团工作方面,有着思想、心理、活动等方面的优势.高校辅导员通过参与大学生社团生活,引导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养成,沟通协调学生群体和个体间的冲突,进而辐射带动着学校风气的转变.高校辅导员引领大学生社团的工作模式,应从组织引领、文化引领、心理引领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高校辅导员引导、教育、服务大学生的现状,从改进创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改进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改进创新对高校辅导员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说明改进创新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必要性;提出高校辅导员要提升工作成效,应在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创新.  相似文献   

16.
激励机制是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激励机制的角度而言,高校辅导员管理制度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薪酬制度缺乏内部公平性,考核制度与晋升机制相错位,激励制度的"目标链"过短,培训制度缺乏有效建设。这些问题直接导致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感强,岗位流动性大等现象。因此,只有通过改变薪酬结构、革新考核方式、建立新的创新机制与完善培训制度等途径才能保证思政教育的创新可以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心理学理论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及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与同样把人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联系紧密,为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及行为提供了有效途径,就必须掌握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成长规律,提升教育理念、优化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针对性。本论文旨在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提升辅导员的教育理念、优化工作方法,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从事学术研究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辅导员的身份认同、工作水平,完善辅导员的知识结构,促进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目前的问题是:辅导员学术研究的意识不强,研究能力较弱,研究水平不高,高校中还没有形成辅导员进行学术研究的良好氛围.为此,高校必须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完善职称评聘,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团队建设等,促进辅导员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对广东省某省属高校一线专职辅导员队伍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辅导员的学历、专业背景、职称等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线辅导员存在着队伍稳定性差、专业程度不高、职业倦怠严重等现象。本文提出要从完善辅导员的培养和选拔制度、提高辅导员专业水平、完善激励措施等方面着手,促进辅导员队伍朝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和实践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是促进大学生成为有用人才和维护学校与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