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知识     
正患得患失出自《论语》,担心得不到,对得到的东西担心失去。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后形容一味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患:忧患,担心。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孔子说:"可以跟品质低下的人一起侍奉君主吗?当他没有得到的时候,担心不能得到;当他得到以后,又担心失去。如果担心失去,那就没有什么事情做。"  相似文献   

2.
要刊视点     
《当代贵州》2013,(21):9-9
《南方》2013年第13期党章是"一面常照常新的镜子"孔令源在《南方》2013年第13期撰文认为,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党员的言行准则,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人们常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而言,除了  相似文献   

3.
人因地而成势,地因人而出名。 十字岭,这个位于河北涉县和山西辽县间海拔仅1300公尺的山头,一夜间,便伴着悲壮,名垂中华史册。 左权,就牺牲在这个山岭之上。 身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他是我军抗战8年中死在日寇铁蹄下的职务最高者。 悲哉!借哉!将军其时年仅37岁。  相似文献   

4.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指出:“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于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于读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以与死,死而本可与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可尽。自非通人,但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里汤显祖提出了“情”,鼓吹“情之至”、至情,说有了这么…  相似文献   

5.
墨香如故     
正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足不出户,可以知晓天下事!这是读书的好处。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怎样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怎样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呢?我认为应是读书。沏一壶茶,在满室的清馨中,就着窗外的夜色于灯下夜读,畅游在书的海洋,随着文字的跳动,或一起去回朔历史,或探寻那些古老的时光,  相似文献   

6.
把报纸的标题制作好,最重要的是什么?先来分析一篇同题新闻,看看各报标题的得失。前不久,“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出,各自挂牌。这一消息在北京宣布,新华社及首都各报都做了报道。其实,早在一年前,省、市、县一级的“电信”、“移动”就已逐步分家,各地方新闻单位也都发了消息,并被炒得沸沸扬扬。这次,中央宣布“电信”、“移动”正式挂牌,它的新闻价值在于告诉读者:分家工作彻底完成了。仅此而已。《经济参考报》的标题是: 电信重组昨见分晓(主)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移动通信公司获准挂牌(副) 《工人日报》的标题是: 电信分家尘埃落定(主)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移动通讯公司成立(副) 这两个标题中,“分晓”和“落定”言之过早。从发展  相似文献   

7.
是在上百人围观的景象中,是在城市人下班的时间里,白雪洁,为了救一个孩子,被连砍数刀…… 对英雄最大的安慰,不是失去手臂之后得到的荣誉与鲜花;对英雄最大的奖赏,不是在几乎失去生命的同时,得到的奖金和掌声。 最遗憾的,或许是她们最需要的。难怪白雪洁说:害怕的人,可以走开,可他们为什么驻足围观呢? 英雄流血又流泪,这是一种怎样深刻的社会悲剧呢?对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东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研究员、著名学者彭定安。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取两只大小相同、十分矫键的青蛙,把其中一只放入沸水的锅里,这只青蛙马上意识到生命受到威胁,立即发挥出擅长弹跳的绝技,跳出水锅夺路逃生。把另一只青蛙放入装有冷水的锅里,它在水里欢快的游动。然后把水慢慢地加热,青蛙逐渐地失去了“祖传”的灵性,待它觉察到水温太高,意识到危险后,便使足力气逃生,却再也跳不动了。最后悲惨地死在锅里。这个蛙死温水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呢?它揭示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告诉我们要时刻警惕各种诱惑和腐蚀带来的危险。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  相似文献   

9.
正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唐·陆羽《茶经》滚烫的开水入杯,几片绿叶随之舒展,淡淡茶叶的芳香随后飘散……说起茶,你也许觉得它只是区区几片叶子,生活中众多饮品的一种选择,无足轻重。然而翻开历史,我们发现:茶,已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如今,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相似文献   

10.
汪金友 《实践》2005,(5):47
如何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全党正在落实的一个重要话题。胡锦涛同志说:“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失去了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但在新的形势、任务和环境下,怎样才能使每个共产党员都能保持先进性?我想到了四个话题。  相似文献   

11.
奔走的人生     
惟一一次生命,不能献给某种体制。朱熹被贬为伪学逆党,郁悒而终,那是一种体制的内戕。有谁能有这样的豁达,临死前,像张爱玲那样遗言“把骨灰撒于任何旷野”?朱熹未死,已透不出一口气,他又如何能料,自己的骨头将如何腐烂?惟一一次生命,也不能献给某种模式。莫高窟的工匠们,血脉已凝固在大唐丰腴的雕像中,而他们的生命,在幽暗的洞穴内萧索;他们的名字,在历史的尘埃中消失。为学的人,为艺的人,往往不明白,从学艺中得到的深知快乐,都是寂寞的,它们并不总能外化为某种现实的功用;用日常的生存之道,仍要顺应世俗的套路。林妹妹总说“:我死,我要走…  相似文献   

12.
正没见过胡杨不知道什么是生命的辉煌。只有见过胡杨才知道生命可以如此精彩与顽强,它们在恶劣的沙漠中生而不死千年,死而不倒千年,倒而不朽千年。我要感谢上苍让我遇见了胡杨,这遇见既浅又深,十分美好。也就在那一刻我默默起誓:要把你刻在脑海里,让我未来的人生如你一般在茫茫大漠上描绘出一抹绚丽色彩。胡杨是桀骜不驯的生命之树,  相似文献   

13.
给生命留白     
身处尘世,被功利、得失鞭赶着前行,奔波劳累之余便想拥有这样一个时刻——长长地松口气,静静地独处一会儿,给生命留下一段空白。 留白是画家的技艺,也是生命的艺术。花谢了可以再开,燕子去了可以再来,而生命属于人生只有一次,一旦逝去了就无法追回。很多时候,盘旋在我们脑海里的是工资、职称、房子、孩子等,疲于奔命,忙于应付,工于算计。终于在声光色味的享受之后,蓦然发现,我们丧失了生命中太多的乐趣。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在奔  相似文献   

14.
信息链接     
上海在小学启动“死亡教育”课程4月13日,上海黄浦区第一中心小学完成了该校“死亡教育”的前期调查和教案设计,这一踏足教育“禁区”的课程即将开展。该校德育教导主任竺平说:“在青少年自杀率呈上升趋势的今天,知死才是他们知生、爱生的必要条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死亡的认识不科学,因此计划开展死亡教育。”该校曾对五年级的153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在对人失去生命是不是可以重新获得”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一半的学生回答是“不肯定”或是“肯定可以重新再活”;还有不少学生回答“如果死了,好人会上天堂,坏人会下地狱”,“如果是个…  相似文献   

15.
静与安处     
古书《管子·心术下》曾言:"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我们人人渴望每天生活、整段生命安静而充实、宁静而幸福,时时渴求心情怡然、心态安然。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一时的人事纷争、一事的得失之患而心神不宁、叹天呼地,让由来而存的健康、情绪、精神受到自我污染、暗自损伤,最终失去和扔掉了春花秋月里的每份快乐。面对社会喧嚣、环境闹腾,我们更要自静其心、寻求安处,此为生存之计、快乐之源。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地处祖国西南腹地,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灿烂的黔茶文化。中国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在公元758—761年即中唐时期完成初稿并广为流行的世界茶文化、茶科学巨著《茶经》曾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贵州是世界茶与茶文化的发源地,留下了年代悠久的古茶树和光辉灿烂的黔茶文化。黔地古茶世界茶源从茶树的起源和自然分布科学研究进展可以得知,茶树亲缘及山茶科植物起源于中生代、白垩纪至  相似文献   

17.
正陈独秀的自传稿是在好友胡适的怂恿和鼓动下写的,虽然只有短短两章,但却有响遏行云之势,甚至有人认为它比陈独秀的生命更重要。陈独秀去世后,他的朋友静尘在一篇悼念文章中写道:"陈独秀死了,我不为独秀的生命哀,也不为独秀的不能成功哀——因为政治上的成功不一定  相似文献   

18.
泰戈尔曾经写道:"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生的境界,也是死的境界,只有真正尊重生命,才能正确地把握。生的快乐与死的安详,是人类对于生命的理想追求。"安乐死"这一社会问题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而出现的。然而安乐死毕竟是一个涉及到医学、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从它一出现,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议。本文对安乐死的实质、安乐死的立法理由及立法步聚进行论述,以期促进安乐死在我国早日立法。  相似文献   

19.
落叶咏叹     
秋风飒飒,落叶飘飘。今秋,我见到了落叶。俯身捡起一枚,捧在掌中,就可以全心去读它。一枚落叶就是一只老人的手。叶片是肤,叶脉是筋。这“手”曾遮过烈日,曾摇曳于风雨,曾抚过一段艰难的岁月。看,那叶片上黄的、黑的、白的斑点,似乎诉说着这一切。叶,衰老了,从树之高巅落下来,经历了一段辉煌成了现在。但叶似乎没有一点屈服,那叶脉就是铮铮傲骨。是啊,绿失去了,滋润失去了,韶华失去了,生命——也可以失去,可这骨是不可失去的——总得有点精神、骨气的!这树下纷纷的落叶啊!它们或正或反,或舒或  相似文献   

20.
正忙,不是生活的本意,它可以是一段历程的主旋律,但不应在生命的全部时间里占据。忙,即便是为了自我,也会失去了真我。而对真我的错失,是灵魂的错失,是永远的错失。忙碌,可以助力成功,但真正的成功,远在忙碌之上、忙碌之外。把忙碌本身视为成功,那是忙之表象的虚荣。无忙碌的人生,不是充实的人生。只有忙碌的人生,也不是身心快乐的人生。忙中难得的闲暇,恰恰是生命中的华彩。而无止境的忙上加忙,是生命的隐患和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