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富与手段     
金钱的好处是使人在金钱面前获得自由 今天这个时代,大家都很看重财富。我并不认为财富一点也不重要,我没有那么清高。我的看法是,金钱是好东西,但不是最好的东西,我们不能为了这次好的东西而把最好的东西牺牲掉了。最好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我所说的生命的单纯和精神的丰富,那是真正能使人感到幸福的东西。你可以去挣钱,挣得越多越好,但是要记住,第一不能让挣钱的过程损害了人生的主要价值,第二应该让挣到的钱有助于实现人生的主要价值,这样财富才会是增进人生幸福的一个砝码。  相似文献   

2.
关于“让科学精神注入我们的文化”这个题目实际蕴含了两个大的前提:首先,它假定科学精神是一种人类的普适价值;其次,它认为在今天中国文化需要用科学精神进行一番改造。对这两个前提我都是认同的。下面就这两个前提中更为丰富的内涵展开谈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是相对空想社会主义而言的,“也只是为了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立时才使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价值在这里是指它对人类的有用性,是一定人群乃至人类所需要的某种最基本的东西,也是人们孜孜努力,用一定的方式加以提供或实现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陈理宣  黄英杰 《求索》2013,(12):95-98,191
马克思并没有直接论述科学活动的审美精神.但是马克思却给我们提供了分析和研究这一人类重要审美精神活动的方法论和价值指向。借用马克思关于审美直观之掌握世界的方式和理论.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的视角来分析科学活动中的审美现象,不仅可以解释当前关学理论界与科学界关于科学审美的争论,揭示科学活动中审美精神的本质.加深我们对科学活动及其理论的理性认识,即科学活动的审美本性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袁征和确证,科学理论是科学家主体自觉审美追求的结果,科学与审美的统一形成了科学家独特的精神境界。而且它还有利于我们自觉地倡导科学研究中的审美精神,以排除科学研究中极端的功利主义和异化现象,为科学地繁荣和创新注入持久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动力。  相似文献   

5.
宋春丽 《前沿》2012,(11):134-136
当今社会正在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持续转型之中,社会精神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物化与失落。情感萎缩、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价值扭曲、贪图物质享受,这些都迫使人们思考如何安顿人的文化生命。借助音乐的审美活动,可以激发人的精神力量,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我们进入超越的生存方式,构建让我们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音乐的价值需要通过音乐普及教育来实现,使音乐融入生活。  相似文献   

6.
西方自由主义与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的实质性差异在于:崇尚个人自由与注重公共权威;崇尚形式正义与注重实质正义;崇尚权力多元化与注重权力一元化;崇尚法治与注重德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需要我们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价值取向进行认真分析,从其机会平等、过程公正、法治观念中借鉴有益的成份;还需要我们以科学、求实的精神对中国传统政治价值取向进行合理选择,从其社会公平、结果正义、德治思想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7.
龙菊芳  ;秦金桃 《传承》2014,(5):128-129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日益强化工具理性,弱化价值理性,从而出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以及人自身精神的失落。在这个价值理性被逐步弱化的背景下,我国高校中也出现一些过度追求工具理性、淡化价值理性的思想与行为。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意义危机与人文价值关怀的勃兴李钢市场经济转型本是以唤起人的精神自觉、提倡个人的独立和解放,反抗蒙昧和传统社会中人的依赖性为出发点的,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人的生存意义迷茫、主体性价值失落等悖反现象。以至于到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他们生活在...  相似文献   

9.
吴刚 《理论月刊》2002,(12):59-60
科学的危机是近代科学与人文分裂的产物。今天人类面临的科学技术伦理问题,其症结不在于科学本身,而在于人类自身。本文试图从伦理学角度,反思科学技术,使科学找回失落的人。  相似文献   

10.
吕慧  肖祥 《学习与实践》2008,(9):106-109
能否从“是”中推出“应该”的休谟难题一直备受争议,从价值认识论的角度对其分析,将“是”和“应该”各自作“科学认识”和“价值认识”的二分,我们发现:从价值事实的“是”中,推不出科学规律的“应该”来,或从价值的“应该”中,推不出科学的“是”来。而科学发展观是价值需求与科学规律的统一。任何以价值需求凌驾于科学规律之上都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在现实生活中极易造成浮躁心态和急功近利行为。  相似文献   

11.
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因此,一百多年来,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受到最多、最尖锐的攻击,但每一次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近年,我国有一些人在“批判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名义下,批判马克思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另有一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宣称:在知识经济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已经过时了。曾任我国驻英大使的柯华先生,竟然在马克思墓前宣布:“当今资产阶级所获得的利润,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明创造,而不是传统观念的工人劳动剩余价值。”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温价…  相似文献   

12.
赵志阳 《长白学刊》2023,(3):149-156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主流价值观,科学把握劳模精神需要从生成、理论、价值三个维度入手。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机理,它以自身生成的文化逻辑、理论逻辑及实践逻辑相统一,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方向遵循。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以生产劳动为价值追求的文化映射,是以人民至上为政治旨归的生动诠释,是以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为目标的价值追求。它的科学内涵,集中凸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赓续劳模精神,丰富和拓展了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理论内涵,提供了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动力源泉,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对人民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文萍  海棠 《前沿》2012,(1):192-194
大多数老字号失去了市场强者地位,品牌价值被架空,良好的品牌信誉已经不是老字号的显著特征,挖掘并保存老字号身上普遍存在的文化价值是当前政府保护老字号工作的首要任务。老字号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对我国传统商业文化繁荣的见证价值,对我国固有企业文化的研究价值,对我国企业和社会民众的教育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4.
文物的属性:经济学视角的断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斌龙 《前进》2006,(4):45-46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由人类创造的并与人类生活有关的一切有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们从不同角度展示了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风情,生动地记载着各国各族人民生活生产活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结晶,为后人了解前人的历史、科学、文化提供了钥匙和园地。对于文物的价值,大家都强调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而对其经济价值重视不足、开发不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强(据测算,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恩格尔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需要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长期占统治地位和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处处闪烁着传统智慧的光芒,是我们无法割舍的。以科学的态度,批判地继承儒家伦理,探寻其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1942年的论文“科学规范结构”中,默顿系统地提出“科学精神气质”(the ethos of science),亦称默顿规范(Mertomian norms)。他是如下界定这一概念的:“科学精神气质是有感情情调的一套约束科学家的价值和规范的综合。这些规范用命令、禁止、偏爱、赞同的形式来表示,它们借助建制性的价值而获得其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人生境界就是指主体以内在本性为根据,在一定的时空情境下,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和境域,是人生活于其中的意义领域和心意状态以及人性所能达到的层次和高度。它标志着人的生活所达到的意义视域以及人的精神升华的不同层面。人生境界的价值可以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方面,内在价值表现为内化的人性价值,外在价值表现为现实的社会价值。分析和实现对人生境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划分,一方面有利于对人生境界价值作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以人生境界的提升为契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大致说来,社会的发展包括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两个方面。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需要依靠人文,正如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依靠科学一样,几乎没有人会加以否认。相比之下,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是否也需要依靠科学,换句话说,科学是否也具仃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往往持怀疑态度。正如人们对经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否也需要依靠人文,换句话说,人文是否也具有重要的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个问题持怀疑态度一样。  相似文献   

19.
对人力资源价值进入会计实务领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作为社会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创造的价值是无可质疑的。如何在会计体系中科学地反映这种价值,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引发了广泛的探讨。时至今日,坚持“人力资源会计”观点会计学者想以此为企业的新增价值或创新价值进行核算。但此观点在实务中却一直没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仅对人力资源能否进入会计实务领域。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社会主义价值目标,首先应明确它是有层次性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应该包括人类价值目标某些共同的规定,此外,它还要有自己独特的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除具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共性外,也应该有自己特殊的规定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中,还应提炼出其核心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