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国春 《奋斗》2001,(2):48-48
1989年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这天,泰国首都曼谷秋高气爽,阳光明媚。上午,世界粮农组织驻亚太地区总部会议厅内座无虚席,表彰“世界农民”大会在这里举行。世界粮农组织副主席用流利的英语宣布:“胡国华,中国!在大豆品种选育研究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特授予他‘世界优秀农民’称号”。一阵掌声晌过之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科研所大豆育种专家、原上海下乡知识青年胡国华健步走上领奖台,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泰国总理把金牌给胡国华戴上,  相似文献   

2.
“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1973年6月9日,周恩来总理陪同外宾参观,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延安。当天上午,他不顾旅途疲劳,就陪同外宾一道来到凤凰山麓革命旧址。这是一排三孔窑洞,窑洞外面的大牌上挂着一张周恩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回延安后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外宾指着照片问:“‘这张照片是在这里拍的吗?”一位同志回答:“就是在这个地方拍的。”周恩来当即谦逊地说:“我那时还是个年青娃娃!”’西安事变,矛盾错综复杂,各方剑拔管张。周恩来受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重托,不顾个人安危,周旋于张学良、杨虎城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之间,…  相似文献   

3.
《前线》2010,(3):F0003-F0003
霍懋征是北京师范大学的高材生,一生不离小学课堂,在讲台一站就是60年,是我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她曾先后提出设立教师节、制定义务教育法等重大建议。周恩来总理曾握着她的手,称她为“国宝老师”;温家宝总理夸奖她是“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相似文献   

4.
合影时,周恩来说:“年轻人 站前面,你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   1961年 9月 18日,周恩来在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陪同下,来到八一起义纪念馆视察。   周恩来身着一件褪了色的灰色中山装,他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省交际处的负责人曾反复叮嘱大家,不要抢着与总理握手,因为总理的手在战争年代负过伤。可是当周恩来一下车,他便与八一馆每一个工作人员一一握手,还使劲地抖几下,就像电影里的那种样子,大家都十分感动。   周恩来向总指挥部旧址大楼边走边说:“南昌起义都几十年了,这房子还是老样子”,又说:“在北京时,…  相似文献   

5.
浣溪沙悼周恩来总理一九七六年一月张光彩万里云天飞雪花,与民同悯悼英华。心河泪涌忆无涯。尽瘁鞠躬神永在,雄才大略伏魔邪。丰碑高耸世人嘉。浣溪沙悼周恩来总理@张光彩...  相似文献   

6.
因为有大庆石油工人这批奠基者,1964年春,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用“洋油”的时代彻底结束了。同时,一些西方国家企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的阴谋也宣告破产。  相似文献   

7.
彭定康掀起狂暴的“政治旋风”1984年12月19日,这是令世界上所有炎黄子孙都感到激动和振奋的日子: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正式签字仪式。当中国政府总理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时,大厅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将从此结束。随着中英联合声明于1985年5月27日正式换文生效,香港即进入走向1997年的“过渡时期”。为了保证中英联合声明的贯彻实施,中国政府从198…  相似文献   

8.
孟红 《世纪风采》2008,(10):9-13
多少年来,反映周恩来总理的诸多影视、文学作品及回忆录,多是侧重展现周恩来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忍辱负重等品格,但有血有肉、真实全面的周恩来绝不缺少严厉的一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部长们不止一个曾说过:“我这辈子只怕两个人:怕主席的威严,怕总理的认真。”但这里所言的“怕”总理,缘于周恩来的严厉,缘于周恩来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极端负责。  相似文献   

9.
曹林 《廉政瞭望》2003,(12):55-55
有则新闻:一青年遭遇车祸倒在了卡车车轮下,一名中年人用自已有力的双臂小心翼翼地将青年从血泊中抱起,让自己的司机火速将伤者送到医院抢救。围观人群中突然有人叫了起来:“张市长!救人的是张市长!”人群中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原来这名救人者是厦门市市长张昌平。新闻的结尾是这样写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则故事:新中国成立伊始,百业待兴,作为共和国总理,周恩来同志日理万机,一天他刚刚走出办公室,工作人员走上前说:"总理,有几件事向您汇报一下。"周恩来马上打断他的话,郑重地说:"不要叫总理,我们党内还是称同志好。"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在"两个务必"前加上的"同志们"一词,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使命感、重托感。  相似文献   

11.
百花园     
《湘潮》1997,(2)
彭德怀爱兵爱将的故事李新市1951年6月10日,朝鲜战场上铁原阻击战的硝烟未散,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即在十九兵团领导陪同下,急匆匆向阵地走去。指战员听说彭总要来,赶忙整理被鲜血和汗水浸透的军装,来不及擦掉脸上的尘埃,在阵前列队迎候。彭总走来了。他看着一张张刚毅、亲切的面孔,沉默了许久后,终于讲话了。他的语气沉重而且有些激动:“谢谢大家,谢谢同志们!”队列里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接着说:“我彭德怀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为祖国、为志愿军争了光!”说罢便和同志们一一握手。彭总来到一位腿部负伤的战士跟前,那战…  相似文献   

12.
1959年12月24日晚上,当时钟指向8点时,随着三八饭店自动门缓缓地开动,一张熟悉又亲切的面孔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大家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惊喜而激动的声音;“啊!周总理!”“是周总理!”室内顿时欢腾起来。周总理稳健地走了进来,一边微笑着和我们—一握手,一边亲切地说:“同志们好!”大家激动地说:“总理好”。我们请总理到楼上餐厅休息,总理笑着说:“先看看。”总理先来到灶房,听女厨师王子英介绍自动大勺时,总理高兴地站到厨师的位置上,按动一下机械组,自动大勺颠起来,总理高兴地说;“哦!我也会操作啦!”接着总理又看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月16日上午,在重庆邮电学院召开的总结大会上,院长聂能宣布:“在研发第三代移动通信手机项目中,林毅同志荣立一等功!”热烈的掌声中,一个年仅28岁的年轻人,激动地走上领奖台。  相似文献   

14.
1959年10月上旬的一天下午,一辆小车驶进中南海,停在周恩来总理办公、住宿的西花厅前。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走下车来,见总理和邓颖超大姐已站在大门前迎候。总理握着严凤英的手说:“去年在合肥见面时,我就说要请你们来家里做客,我没有食言吧。”在小餐厅里,总理和邓大姐亲切地与严凤英、王少舫交谈。  相似文献   

15.
《先锋队》1997,(6)
周恩来“搜查”张爱萍1964年初秋,中南海勤政殿小会议厅。周恩来总理召集中央核试验专门委员会的成员贺龙、陈毅、罗瑞卿、张爱萍、刘杰等,在这里开最后一次专委会议,专题研究核试验的保密问题。总理严肃地说:“主席已经同意10月进行核试验,时间在一天天地逼近...  相似文献   

16.
名片,作为社交场合人际交往的手段,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早已司空见惯。笔者由于工作之便,曾从伟人周恩来生前身边工作人员处征集到一张周恩来使用过的名片。这张名片极为普通,内容也极简单,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这几个字。每当我端详起这张质朴无华的名片时,便不由地想起伟人周恩来与名片的几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1949午9月至10月.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西蒙诺夫一行43人在中国刮起了一阵又一阵狂飙式的“苏联旋风”。当时,一位新闻工作者这样写道:“没有10月1日这一天再能使人这样感动。这不但是因为看到人们纵情狂热欢呼自己新国家的诞生.而且。还因为看到从遥远的莫斯科来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给我们直接带来了伟大的、光荣的友情。”法捷耶夫、西蒙诺夫率领的苏联文化艺术科学工作者代表团在新中国诞生前夜来到北平,这是在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年代里中苏邦交的一支美好序曲,惊动了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为首的中共高层。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时至今日仍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8.
一顿“金银饭” 1959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的侄儿周秉钧从北京空军医院病愈出院。,临回部队前,他来到总理家,向伯父伯母辞行。总理一见周秉钧,便高兴地说:“好久不见,十分想念,今天我请你吃顿金银饭!”  相似文献   

19.
正"同志们,今天大家在这里隆重聚会……我代表局里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当张局长的话音刚落,"啪啪啪"一串掌声首先响起,引爆了全场所有人的掌声,整个会场掌声雷动。带头的一阵掌声是刚分到局里试用的李秘书拍的。会后,张局长找到李秘书,对他的举动大加赞赏。"在局长的会上带头鼓掌就能赢得称赞,要是在市长、省长的会上带头鼓掌,那不是就飞黄腾达了吗?"李秘书想着想着,觉得自己的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20.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全回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一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景台适了。”1950年6月30日深夜。中南海西花厅,周思来仍在伏案工作。正准备出使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染成文来到周恩来办公室。周恩来从客厅西头的办公室里走出来,他对柴成文说:“你的工作有变化,不要你去柏林了。朝鲜爆发了战争,中央考虑要尽快把驻朝使馆建起来。聂荣臻建议派你去,伯承也觉得合适。你自己有什么意见?”柴成文立即回答:“总理,我坚决服从组织决定。”赴朝的准备工作不到一个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