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基层政府职能向服务型、公共型的转变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目前,由于上级政府政策任务的压力、农村基层政府财政能力薄弱等原因,造成农村基层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为此,要紧紧围绕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这一重要职能,结合农村基层组织治理,构建基于上级政府与农村基层政府合理分工以及乡村民主监督的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城市社区公共品供给呈现出一种二元格局状态.其源于社会转型期社区发展的不平衡和政府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是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向市场经济时代的政府、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管控政府向服务政府转型中产生的问题.破解城市社区公共品供给二元格局,主要是要形成科学有序的社区公共品供给机制,转变行政化的社区管理模式,培育社区意识、自治能力和社会资本.通过改善社区的治理结构,形成公平、高效、有序的社区公共品供给方式.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品是影响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安徽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和原因,提出增加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的关键是进行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创新,构建新型农村公共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品供给:市场失灵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品除了具有公共品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其特殊性。政府作为社会公众的代理机构,是公共品供给的主体,应承担提供农村公共品的责任。无论是生态保护型、公共服务型的纯公共品供给,还是社会保障型、经济发展型的准公共品供给,都存在市场失灵现象,都需要政府参与,承担起主导性责任。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7,(6):71-80
农村基层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晰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基于"结构—功能主义"与中国农村基层组织特点构建研究框架,利用河南省Y县实际调查数据,从岗位设置、人员配备、基础功能、社会信任和支持、政治基础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估人口净流出地区农村基层组织的现状发现:"制度异化""行政失序"问题较为明显,公共服务供给绩效下滑,突发事件处理与矛盾冲突化解水平不足,社会公共信任衰减、动员能力弱化。据此,从制度供给、队伍优化、监督治理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力图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参考德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公共品供给为线索,描述德国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决策、实施与监督的全过程,着力分析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权力分配、责任结构和融资途径,以及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的监督。认为,影响德国乡村公共品供给的因素主要是明确规定不同层级政府权力、责任的法律体系,乡村治理的结构,以及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其明显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治化、辅助性、市场化、公共利益取向、财政主导的融资渠道、健全的监督体制,以及良好的政府间关系。中国地方治理的转型则应该更多地从制度规定、公共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地方自主性的发挥、普遍的参与,以及有效的监督等几个方面来思考。  相似文献   

7.
江丰博 《学理论》2012,(26):32-33
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不少惠农政策,其中农村公共品供给问题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在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实证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和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着重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了相应对策,期望能够促进农村公共品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8.
晋升激励、官员注意力配置与公共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升激励造就了地方政府强烈的推动经济增长动机,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晋升激励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对不同公共品形成差异化的注意力配置。由于与地方官员晋升指标的弱相关性,教育、医疗卫生、公租房、社会保障等软公共品供给低于社会需求水平。解决办法包括逐步改变晋升激励的考核指标体系;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增加自下而上的呼吁机制的作用,使其成为影响地方决策的一个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管理理念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不仅需要政府职能转变,而且需要构建一套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应用、检验,以确保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将公民满意度和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相结合的"双元综合评估"模型,用以指导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和优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合理界定目标群体,努力提高评价准确性;完善评价体系,量化评价指标;加强配套制度建设,保证指标体系的评估效果;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推广应用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政界与学界围绕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对我国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新趋向与新要求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作一简单归纳总结与展望:其一,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分体现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其二,树立"公众为本"的绩效评估观,强化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公众参与:其三,注重"四大结合",不断改进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1.
1990年代以后,两湖平原村庄中出现了好混混。好混混的出现源于村庄公共品供给的困境。乡村组织难以抑制公共品供给中的搭便车行为,村庄公共品合作常常因此难以达成。好混混则可以依靠暴力和暴力威胁遏制搭便车行为,维系村庄公共品合作和供给,他们的好由此体现出来。取消农业税后,乡村组织的公共品供给能力更加弱化,农民因此对好混混的需求更甚。好混混这一怪异现象,反映了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存在局部不足。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内在的联系.针对目前我国乡镇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存在的指标体系缺乏统一性、完整性,指标体系的内容缺乏开放性和指标体系的数据缺乏真实性等问题,科学发展观作为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推进和实现乡镇政府绩效评估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理论前提.充分挖掘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乡镇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规范、引导和整合作用,有利于科学构建我国乡镇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公共服务满意度理论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研究认为,效率既是主体行为结果的投入产生的比较效果,又是一个对于主体行为而言的相对概念。农村公共品供给效果,既包括物质性效果,也包括精神效果,即公共品受众的感觉效果。在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评价中,从农民主体而言,只有农民认为有用的公共品,才是有效率的。相反,即使政府反复认定有用并强制去供给的公共品,当农民认为没有用时,农民依然感觉它是无效率的。利用126个乡(镇)农户对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满意度"评价(CSI)抽样调查数据,运用CSI-Probit回归模型对农户的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当CSI值处于同一类型的市(州)时,其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共性特征。总体而言,CSI的主要影响来自农民受教育年限、医疗可及性、农民收入水平、农户有效灌溉面积率、农户距乡镇政府的距离、农林技术站服务次数以及被调查者年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政府绩效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绩效评估对政府行为具有显著的引导、激励、监督和咨询功能,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运作方式直接影响政府的行为目标及其对公共资源提取和分配的模式,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运作方式的不合理将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社会不和谐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错误导向密切相关。政府绩效评估应该构建以和谐社会为价值导向的指标体系,采取参与式的评估模式,有效地发挥政府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和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孙音 《学理论》2009,(14):28-29
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金融领域的公共品。本文从公共品供给视角,通过比较纳什均衡总供给与帕累托最优总供给,指出每个国家对于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这种公共品的自愿供给是不足的,需要加强协调和管理,并且纳什均衡供给的结果表明,高收入国家提供公共品,在建立国际货币体系上要肩负责任与义务,低收入国家可搭便车。国家收入水平和经济实力的差异及变化是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和变迁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税费改革之后,农村公共品主要采取项目制的供给方式。考察农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发现,项目制具有较强的"技术理性"特征,在向下"委托"项目时,项目管理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项目"监督"问题,但却陷入对"代理人"的"激励"不足困局。当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不能被调动起来参与解决农地整治过程中出现的治理问题时,就会发生项目"进村"困境,造成国家供给农村公共品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为了提高农村公共品供给效率,可以借资源输入激活基层民主,通过引入"自下而上决策机制"来优化公共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品投资满意度能够客观反映农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福利水平。农村公共品投资农民满意度研究的目标就是促使政府将工作重点放在体察农民的公共需求及其变化方面。对于农民个体而言,只有农民认为有用的公共品,才是有效率的。本文利用西北五省40个县(市)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农村公共品投资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主要来自道路、基础教育、医疗、农田水利设施、饮水设施、公共品供给农民参与情况、农民对村委会的评价、农民对政府的评价等;农民对农村公共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阶段性,而农民满意度根据其需求状况具有一定的次序性。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创新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以来的“自上而下”的政府“包办”的供给模武,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需求主导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而构建需求主导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要坚持两个方向:一要走民主化的路,这要求我们继续完善和推进村民自治制度;二要走科学化的道路,这要求我们尽快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产品评估机制。村民自治制度在于保障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畅通表达;而农村公共产品评估机制则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决策、执行、管理提供专业的分析、评估,保证供给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是衡量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与绩效的科学依据。设计政府公共供给指标体系必须遵循公共性、总括性和系统性的原则。政府公共供给指标应该概括政府的公共活动的基本范围,反映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主要方面,揭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类别,是政府具有比较优势、具有外部性、必须由政府干预的公共领域。  相似文献   

20.
《行政论坛》2015,(3):45-50
深圳市连续五年的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演变,表明了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变动的内在逻辑。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变动的影响因素存在多维性,其中,政府绩效管理部门的指标管理科学化水平、地方政府领导人更替、政府的阶段性重大任务是导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变动的直接因素,而上级政府的"一票否决"制度和严格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等则是导致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不变"的因素。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动既要符合科学理性,也要符合价值理性,地方政府应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变动机制,以保持指标体系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