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习斌 《求索》2010,(4):187-189
《新月》月刊是"新月派"这一名称的直接来源,也是"新月诗派"得以命名的原因,它是继《晨报.诗镌》之后新月诗歌同人的又一个大本营。诗歌是《新月》文学的重镇,《新月》月刊孕育了"新月诗派"的成长,也见证了这一诗歌流派诗风和形式前后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当代广西》2009,(21):17-18
2004年11月29日,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老挝万象召开。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10国领导人的见证下,时任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与东盟10国的经济部长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简称《货物贸易协议》)。2005年7月20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降税进程全面启动。这标志着《货物贸易协议》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也标志着中国-东盟自南贸易区的建设进程全面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3.
董彦萍 《前进》2014,(9):45-46
<正>上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梦想的中国》一文,文中写道"希望中国有第一流政治领袖出现,希望中国政治人才辈出,希望政府保护百姓,希望建设全国道路"。80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本质内涵的中国梦。80多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林语堂先生的梦想中国已经基本实现,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起航。一代文人与一代政治家的梦想遥相呼应,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云激荡和兴衰荣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08,(1):19-20
作为传递灾害信息的有效平台,《中国减灾》杂志见证了2007年太多重要的时刻。新年来临,本刊对这一年来我国减灾救灾领域的会议、政策、法规等大事进行回眸……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以1950-2003这五十多年间抽取的405期《中国青年》杂志所登载的读者来信为样本,主要从青年对政治环境、个人发展、婚姻恋爱、健康以及人际处世这五个方面的关注进行了定量的描述和分析。文章从总体上揭示了五十多年来青年关注点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这种变化与中国社会变迁之间的某些联系。  相似文献   

6.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0,(12):24-26
台湾会馆自1890年前后始建,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历经百年沧桑的台湾会馆,不仅见证了《马关条约》签订后,台籍士子垂泪请命的"五人上书"事件;见证了台湾被日本割占后,一些不愿受殖民统治的台湾同胞举家内渡到大陆生活的史实;见证了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后,追求进步的台湾爱国知识分子来到北京寻求强国之道的一腔热血;见证了1949年后,在京台胞为国家建设所付出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年来,京台两地各项交流日益蓬勃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黄伟 《求索》2007,(12):194-196
本文从价值判断的角度认为《日瓦戈医生》(以下简称《日》)在中国五十年的接受和中国当代社会思想观念的演变密切相关。1958年以来,《日》在中国被认定为毒草与劣作。1985年以后,《日》的经典地位逐渐确立,但是,《日》之毒草论、劣作论仍然有个别持论者。《日》在中国从毒草、劣作到经典的历时演变折射了中国社会思想观念的演变。《日》在中国最终被推崇为经典除了其艺术因素之外,是其思想满足了中国读者的期待视野。1985年以后,《日》之毒草论、劣作论和经典论在中国的共时存在折射出中国社会多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这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日子,也是一个令人自豪、值得回味的时刻。 当新中国妇女运动朝阳初升时,《中国妇运》肩负历史重任扬帆起航,50年来追随时代,见证历史,辛勤耕耘,谋求发展,在新世纪曙光普照之时,又开始了下一个50年的征程。作为工作指导刊物,《中国妇运》可能没有哄动一时的辉煌,平凡中却有无数可圈可点的感人事迹;或许没有精美豪华的装饰,质朴中却透射出求真务实的力量。50年的创业历程,《中国妇运》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责任和期望,老一辈妇女工作者谆谆教诲、细心扶持,基层干部投入真爱、付出心血、贡献智慧。50年的创业和…  相似文献   

9.
我初识伊斯雷尔·爱泼斯坦(Israel Epstein)是在1953年调到《人民中国》 (People's China)工作之后。那时,他 主要的工作在《中国建设》(China Re- constructs)(现名《今日中国》,《人民 中国》请他兼任改稿专家。1963年我调 到《中国建设》,同爱老的接触多了起来。 80年代以后,我翻译他的《宋庆龄-- 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突破封锁访延 安》,《见证中国》和其他许多作品,又 得到他对我的研究工作的指导、鼓励和 支持,随着交往的日益频繁,加深了对 他的了解,敬爱之情也随之加深。 他平易近人,单位同事和热悉他 的人都亲切地称他"艾培"(Eppie或 Eppy,是英文Epstein的昵称),大概到 他八十岁以后,为了表示尊重才改称"爱  相似文献   

10.
时代与歌声     
舒展 《北京观察》2008,(3):60-61
一个时代总会产生代表那个时代氛围和主导思潮的歌声。三十年代的电影《风云儿女》中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是徐悲鸿建议,由第一届全国政协通过而成为《国歌》的。这首歌曾激起了全民同仇敌忾的抗日态势,中国人在21世纪照样敢于唱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自信自强的全民呐喊,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已  相似文献   

11.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08,(18):10-11
“法治”与“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最根本的两大诉求。三十年来,市场经济改革与市场法制建设携手并进、共趋成熟,构成了一道意味深远的立法景观。横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合同法》《公司法》和《反垄断法》,就见证了市场法则的精神成长史。  相似文献   

12.
刘能 《人民政坛》2008,(1):30-31
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国务院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以及《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和财政部《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以下都使用简称),等等。这些法律法规见证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就,也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王倩 《今日广西》2007,(5):60-62
奥斯卡的影响力似乎在下降,但这不影响在大洋此岸的我们对它的持续关注。首先,我们在2月26日这份获奖名单里发现了一个中国人的名字,那就是荣获最佳纪录短片奖的杨紫烨;其次,本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双料大奖的影片《无间道风云》也与香港影片《无间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王成 《小康》2005,(12):78-78
《中国海的怒潮》(1933年)导演:岳枫影响力: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较早反帝反封建主题的影片之一。影片中的渔民们为保卫中国领海,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壮烈牺牲,表现出深沉的爱国情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该片是1933年“左翼电影年”中优秀的作品之一,影片冲破重重封锁上映之后,在人民群众中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风云儿女》(1935年)导演:许幸之影响力:影片描述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青年的精神状况及社会意识,向全国人民传达了抗日救亡的号召。在当时国民党政府严厉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政治形势下,这种呼声尤其可贵。由聂…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经历着社会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其意义绝不亚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成就。2010年3月,《选举法》修正案高票获得通过,终结了持续五十余年的人民代表选举城乡同票不同权的历史,中国农民终于享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政治权利。11月中旬,成都出台了《全域成都统一城乡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与思考》2009,(19):2-2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说来也巧,孔子《论语》里这句表述一个人一生成长的话,用来总结共和国成立后的历程,居然也是那么的妥帖!这其中的巧合,让人感到了某种玄机,某种奥妙。  相似文献   

17.
常健 《人权》2012,(5):2-11
2001年12月,在《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发表10周年之际,当代中国大陆第一本《人权》杂志试刊,并于2002年2月正式创刊。10年来,《人权》杂志记录了中国人权事业一步步的发展,见证了人权理念价值地位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8.
转眼间,杂志已创刊10周年,而我精心收藏的《两岸关系》亦已整整120本了。10年来,我与《两岸关系》携手同行,见证了其茁壮成长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0,(8):82-82
也许没有哪座城市、也没有哪座建筑群能像南京“总统府”,如此见证了风云激荡的中国近现代史。“钟山风云”、“天朝风暴”、“辛亥风云”,这几个时代的历史,在这座中西台壁的大型建筑群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其他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一般认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与《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构成了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中最重要的奠基石。通过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三个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三国在中国取得了自由对外贸易的通商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