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木黄会师是长征中第一次会师,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首创意义,在学术上可以建构木黄会师学,以丰富长征史的研究。由于木黄会师表现出红军长征的决征、决胜、决断、决善的特点,提出木黄会师学,具有在军事战略智库、铸军强魂精神及政治、思想和组织伟力、共同体认同等方面研究的建构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放在哪里,是关系到长征成败和革命前途的重大问题。在长征途中,中共中央根据行军形势的变化,经过反复比较和选择,最终选定陕北为落脚点。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的洮州会议是完成这一战略的关键环节。洮州会议否决了张国焘西进的错误,继承了党中央与张国焘南下战略作斗争的光辉成果,维护了中央权威和党的团结,坚定执行了北上方针,促进了三大红军主力的胜利会师,从而使得落脚陕北战略得以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八十周年。回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思考。其中之一就是,朱毛两军为什么会在井冈山会师?笔者认为,这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中国革命敌强我弱的形势,是朱毛两军会师偏远农村的必然方向;朱德、毛泽东在创建人民军队上的一致性,成为他们会师井冈山的内在必然;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的失败,为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提供了历史契机。  相似文献   

4.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云贵地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在苏维埃革命亟需复兴之时,它发挥了"细而健"的战略贡献、"分到合"的建制创举、"舍与取"的行动支持等重要作用,历史地承接了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北上及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重大使命,并共同孕育了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5.
正10月10日,我参加了省委农工部组织的参观《红色礼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图片展》活动,图片、实物、书籍、动画片、3D虚拟展厅等多样的展览形式,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长征历程。80年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长征,实现了红军主力的大会师和北上抗日的总目标。湖北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人民军队的重要诞生地和发展壮大的摇篮,为长征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过程中"北上抗日"政策重心随中国革命的发展有所调整和变化。在红军长征之前,面临着国民党的残酷镇压和疯狂围剿,中共提出北上抗日的号召与"反蒋"联系在一起,抗日是为了民族解放,反蒋则是为了人民解放。红军在长征途中重申了北上抗日政策,基本延续了长征之前的政策部署,除了反蒋之外,重点还在于确定了北上的前进方向,以统一全党的思想。长征之末,日本侵华变本加厉,国际局势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共放弃了反蒋,提出逼蒋抗日的政策是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所作出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毛泽东正确路线与错误倾向的斗争中,王稼祥多次支持毛泽东正确路线:宁都会议上支持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反对解除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长征开始到遵义会议,反对"左"倾军事路线,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反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抗战初期反对王明右倾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  相似文献   

8.
谈张闻天在党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斗争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闻天在党同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斗争中有重要贡献。长征途中,张闻天写了《夺取松潘、赤化川陕甘》一文,是最早系统阐述中央的北上战略,批评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的人。在两河口会议和沙窝会议期间,张闻天既坚持原则,同张国焘分裂主义做了坚决斗争,又顾全大局,为维护党的统一贡献了力量。由于张国焘顽固坚持其错误方针,中央面临危险,张闻天和党中央断然决定北上,保证了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红安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70年前长征到达陕北的4支红军队伍,有两支来自红安:一支是1931年在七里坪成立的红网方面军,一支是1932年在檀树岗晕新组建的红25军。红安为长征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为延安增辉添彩的县。  相似文献   

10.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从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历时10个月,在豫陕甘宁四省转移,行程近万里,并率先到达陕北,成为主力红军北上的先导。经过长征,红二十五军保存了有生力量,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牵制了敌军兵力,配合了红军主力的北上行动与川陕、甘陕苏区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役中,彭德怀多次参加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重要会议,参与对红军行动方向的讨论和决策,既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确立"诱敌深入、运动歼敌"的正确决策,又在实践中以实际行动坚决执行总前委的战略方针,同主张"一、三军团分离"的错误倾向和分裂红军的阴谋活动进行坚决斗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为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来自红军主力长征以后留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继承了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和井冈山时期红四军的光荣传统,在三年游击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孕育和铸造了铁军精神,在华中地区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卓越功勋,成为"华中人民的长城"。  相似文献   

13.
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934年秋主力红军长征始至1937年10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有力地掩护和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行动,推动了中国革命战争由低潮进入高潮,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入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构建了中国革命的战略支点,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不久形成的,但这个策略的形成经过了一个较长的过程,从长征前至长征胜利结束,经历了主要是反蒋其次是抗日、抗日与反蒋并举、抗日为主反蒋为次到最终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在日本对中国的入侵过程中,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共产党的民族担当和战略眼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初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同共产国际的影响密切相关。共产国际和斯大林为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又严厉批评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错误。红一方面军则由开始对李立三的“左”倾冒险行动持怀疑态度,进而抵制和在实际中纠正。在红一方面军中纠正李立三“左”倾错误上,毛泽东和总前委召开的罗坊会议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央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在贵州先后召开了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鸡呜三省会议、苟坝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部署,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遵义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统治中国共产党长达4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破产和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在党内的确立,是红军长征转危为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决定性条件;四渡赤水,是毛泽东高度灵活的军事策略在革命实践中的杰作,这是红军长征由被动变主动,由消极向积极发展的重要前提;妥善处理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使红军避免了内部火并,这是毛泽东化险为夷,取得长征胜利的最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叶挺在南昌参与组织和领导了南昌起义,为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确保起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叶挺在南昌组建新四军军部、将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带上抗日最前线起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士兵委员会制度的建立,是毛泽东在三湾改编期间采取的重要变革措施。这一制度砸碎了旧式军队和以农民武装为主的军队管理基础,为加强朱毛红军的民主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后来,毛泽东等人又针对士兵会制度在红四军二十九团曾经引起的某些弊端,采取了防止极端民主化等一系列措施。此后,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党中央按照"国家"正规军的要求,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等三大基本条例,里面没有建立士兵会这一项,这些条例的颁布使得士兵委员会制度无形中被取消。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会师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桩重大事件,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红四军的发展以及中央苏区的开辟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朱德为会师的实现做出了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赣南三整"保存了南昌起义的火种,为实现井冈山会师创造了前提条件;二是成功发动了湘南暴动,壮大了革命队伍,为实现井冈山会师打下了现实基础;三是实现了由正规战向游击战的转变,为实现井冈山会师提供了战略战术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