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未经依法判决不得定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未经依法判决不得定罪原则周继祥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一次以基本原则的形式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的诉讼原则(简称法院判决定罪原则),从而在立法上明确排除了“有罪推定”论,统一了人民法院的定罪权。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2.
在没有条约和互惠关系的情况下,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执行了中国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起涉外民商事判决,是为美国法院执行中国判决第一案。在该案中,美国法院以不方便法院原则论证了中国法院管辖权的合理性,适用判决做出地国即中国的法律确认了判决的终局效力,并以开放的司法心态否定了互惠原则在执行外国判决中的前提地位。中国法院在面对外国民商事判决时也应秉持积极、灵活的态度,尽快填补外国判决在中国执行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目次一、导论二、经济全球化与外国判决承认和执行互惠原则之理论三、经济全球化与外国判决承认和执行互惠原则之制度四、尾论一、导论尽管学界对国际私法的范围仍然存在争议,但是较有共识的一点是,管辖权、法律选择和外国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制度构成国际私法的核心内容。其中,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是涉外民商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  相似文献   

4.
比例原则在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行政法中都已确立并得到不同程度的适用。但在我国大陆行政执法及行政诉讼实践中 ,比例原则却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对一具体案例判决理由的剖析 ,可知法院于个案判决中适用比例原则极有必要 ,并且法院在司法判决中对行政法原则的自觉运用 ,有助于推动行政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明了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和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立法精神,指出了确定罪名应当遵循的原则,分析了这两种犯罪的构成,并对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的罪过形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变更判决是适应司法实践发展和实质解决行政争议的产物。行政诉讼变更判决的适用范围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主要是针对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行为作出时间的变更。在区分"损益型款额"和"受益型款额"的基础上,"行政处罚"的款额和"其他行政行为"的款额确定应适用不同的审查和变更标准。"行政诉讼撤销判决"与"行政诉讼变更判决"存在竞合,法官在衡量诉讼效益、减少诉累、举证责任、行政便宜等价值和目的后选择是否适用变更判决。基于"原告型第三人"的考虑,行政诉讼变更判决规范对"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例外条件的规定是不够完善的,"禁止不利变更原则"的例外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孙飞 《法学研究》1986,(4):68-73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可合称判决审查阶段。在判决审查阶段,除了必须遵守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遵守一些特有的原则:如保障上诉权原则;全面审查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等。判决审查阶段的直接的、现实的目的,是发现并纠正原裁判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从而正确地认识案件的客观真实,正确地适用法律,正确地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8.
法律责任的归责要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分别是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相称原则、责任自负原则、因果关系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有机统一的。这些原则可以运用个人主义、交易成本、公共选择、外部性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通过这些理论工具的运用,本文认为,许霆案的司法判决违反这四个原则,因此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许霆案的判决是无效率的。  相似文献   

9.
论无罪推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无罪推定原则许康定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刑事被告人在未经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只应将被告视同无罪的一种原则。也就是说,在审判机关没有用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确定被告人为有罪之前,都应推定该被告人为无罪。无罪推定原则的核心,就是在判决没有确定之前,运用...  相似文献   

10.
互惠原则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国在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判决时,通常要求该外国与本国之间存在互惠关系。但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放弃互惠原则,或者对互惠原则进行软化处理。我国立法中仍然有必要继续保留互惠原则,但应当区别对待,对于外国法院有关身份关系的判决和非诉纠纷判决可以放弃互惠原则;在判断互惠关系的标准上采用法律上的互惠标准,实践中采用推定存在互惠的做法,以便于我国和外国之间的互利合作。  相似文献   

11.
履行判决变更判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诉讼判决类型中 ,较多涉及司法权与行政权二者关系的是履行判决和变更判决。将拒绝行为排除在履行判决之外存在弊端 ,应从实质意义上界定行政不作为 ;在履行判决中法院原则上应尽可能详细确定被告应履行义务的具体内容 ,这不违背权力分立原则。适用于裁量事项是我国变更判决与其他国家变更判决的主要区别 ,我国变更判决仍有扩展使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关于判决的方式问题,在第54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包括部分撤销和可以判决重新作出)、履责判决和变更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56、57、58、59、60条,在符合立法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审判实践确立了几种新的判决和处理方式。这几种判决方式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审判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以下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序言一事不再理原则作为诉讼程序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发轫于古罗马的诉权消耗制度,在民事诉讼的漫长发展历史中,一直作为基本价值观支撑着民事诉讼具体制度的发展。一事不再理原则直面的问题是对错误判决的态度。受制于人的认知局限性,诉讼中必然会存在错误判决。如何认识这些错误判决就成为诉讼  相似文献   

14.
人大质询法院必须遵循集体质询原则、当事人回避原则、事后质询原则、形式性原则和间接性原则。人大质询法院应以确有证据的违法违纪行为、明显的违反程序、失职渎职、判决不公行为等为主要内容,不能对法院正在审理的案件提出质询,不能就判决的实体内容的正确与否提出质询,不能就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案件提出质询;人大质询法院还必须从启动程序、答辩程序及结果程序等三个环节进行必要的程序规范。  相似文献   

15.
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行为并非一经实施即构成犯罪,而是必须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才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司法实务中,一般只要能证明被告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就认定其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导致该罪的犯罪圈被不当扩大,违背了刑罚谦抑原则。《刑法》第313条中"情节严重"是指"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而"无法执行"是指永久性执行障碍,包括部分无法执行。判断判决是否达到"无法执行"程度,应当坚持穷尽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关于判决的方式问题 ,在第 54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即维持判决、撤销判决 (包括部分撤销和可以判决重新作出 )、履责判决和变更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下简称《解释》)第 56、 57、 58、 59、 60条 ,在符合立法原则和精神的前提下 ,结合审判实践确立了几种新的判决和处理方式。这几种判决方式不仅在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审判实践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有关问题作以下简要说明。一、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解释》第 56条规定了适用驳回…  相似文献   

17.
行政变更判决可以有效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是诉讼经济原则的要求,司法变更权本质上就是一种司法权。美国、英国、德国、台湾地区、法国和荷兰的立法与实践为完善我国的变更判决提供了经验。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4条规定的变更判决具有适用范围特殊性、适用条件单一性、适用方式选择性的特点。法院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不应判决变更,而应撤销或确认违法。完善我国的变更判决应重新界定其适用范围,并充分发挥撤销重作判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旺  王露 《清华法学》2023,(2):191-208
各国关于判决效力的规则不甚相同。一国只要承认外国判决,就需要决定适用何国法律确定外国判决在本国的具体效力内容。英国主要适用判决承认国法即法院地法确定外国判决在英国的效力。这种“效力等同论”源自主权主义,依据程序问题适用法院地法原则,并不利于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遭遇障碍。适用判决作出国法的“效力延伸论”被广泛运用在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判决公约》草案、欧盟与美国的立法司法实践当中,以国际主义与礼让原则作为理论基础,能够较好维护当事人的合理期待,促进作出国与承认国之间的互利互信。我国采用外国判决的效力等同论,基于这种规则存在的弊端,未来宜在权衡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考虑适用判决作出国的法律确定外国判决在我国的效力。  相似文献   

19.
情况判决的理论与现实反思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况判决的必要性,即尊重既成事实和考量公共利益,尚存在有可检讨之处,而其违法追求公益的妥当性也备受质疑;实施中情况判决面临公共利益的界定不明确、违背禁止诉外裁判原则等诸多困境,这些都决定了该制度在判决制度中的边缘地位.因此,需完善和建立相关诉讼制度,抛弃起诉不停止执行制度,建立和解制度,来减少情况判决的适用;同时应完善情况判决制度本身,列举规定适用该判决的行政事件,明确"确认违法"在情况判决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对行政诉讼履行判决的完善,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在判决的具体内容方面,应采情况判决说;在适用条件方面,应科学界定行政不作为的范围;在履行期限方面,合理期限的指定应以必要、适度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