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力路 《慈善》2020,(2):72-75
天士力集团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社会责任,积极支持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他们更是一马当先。2003年5月23日下午2点,3辆轿车、一辆吉普车、一辆旅行轿车由天士力集团所在地出发直抵北京集中收治SARS病人的小汤山医院。车里坐着神情泰然而又凝重的天士力集团总裁闫希军,天士力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我这个唯一的随行慈善记者。  相似文献   

2.
正回眸:它款款而来,承载盛京之韵一袭旗袍,繁花锦簇,时光勾勒了线条,历史积淀了风韵。一袍上身,百媚流转,它是中国的华服,却又不仅局限于此,它更是极具特色的文化符号,以最生动的形式,传承盛京三百余年的历史,以衣为媒,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璀璨魅力。初夏时节,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多家单位承办的"首届中国旗袍文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大一统思想,它自孔子首倡,经世代相承,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国家分裂的优良传统.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追求统一、维护统一的思想精华,而且超越了传统大一统思想一般靠武力实现统一的模式,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统一,超越了传统大一统思想一方吃掉另一方的思维模式,主张两种社会制度共生并存,超越了传统大一统思想追求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主张在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方面实行尊重现实的政策,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慈善》2020,(2):F0003-F0003
疫情爆发之初驰援湖北临近年关,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给新年蒙上了一层阴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危机时刻,作为覆盖中医药全产业链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的品牌企业,天士力集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公司全体动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积极参与由医药物资协会主办的《1+1同心行动》。天士力发挥在中医药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全国各单位落实各项措施,调集抗病毒防流感相关药品(柴胡滴丸200000盒、穿心莲内酯滴丸3000盒、痰咳净滴丸3000盒),共捐助药品金额约550万元,向湖北地区运送,为疫怙防控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支持做好抗击疫情的硬仗。  相似文献   

5.
《瞭望》2005,(Z1)
在喜庆的鞭炮声中,人们告别了农历甲申年(俗称"猴年"),迎来了农历乙酉年(俗称"鸡年")。春回大地,春满人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之际,人们沉浸于浓郁的传统文化之中,吃年夜饭、放鞭炮、贴春联、逛庙会、舞龙耍狮子、走亲访友,回归传统的气氛一年比一年更浓厚。不仅中国人过中国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出现欢度春节的热闹场景。中国传统、中国文化随着"中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2,(1):18-19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东方大国,文化源远流长,走向世界的脚步却刚刚开始:美国是一个历史仅二百三十几年的北美洲新兴大国,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却"席卷"了全世界,究其根源是多方面的,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要"走出去"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7.
赵浩义 《慈善》2021,(1):16-1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历经了复苏、发展、规范三个阶段。"扶贫济困、扶孤助老"的慈善宗旨为民生保障、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慈善组织已成为社会力量扶贫的一支劲旅,慈善事业在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4,(25)
中国当代特色慈善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精神力量,引导着社会成员的伦理思想和行为规范。弘扬慈善文化,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社会各阶层紧张关系,使社会呈现一种稳定和谐的状态。通过解读当代慈善文化的含义,剖析其政策理论支撑,对当代慈善文化特色所在进行了多维思考。  相似文献   

9.
李本公 《慈善》2017,(1):8-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是我们采编、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办好媒体、成为一名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更加深刻理解坚持正确政...  相似文献   

10.
<正>翰墨飘香二月二,龙吐天浆润新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二月二龙抬头"之际,沈阳天江老龙口酿造有限公司于2019年3月8日在"老龙口"旅游景区隆重举行了以"二月二,龙抬头。兴龙运,赏龙酒"为主题的"2019中国(沈阳)老龙口酒文化节",这次文化节以提高老龙口品牌在辽宁沈阳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推动古窖1662系列品牌形象为主,省内外两百余名经销商  相似文献   

11.
保护传统文化,不让维系民族感情的文化断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9月20日到10月10日,“2005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举行。继2004年的祭孔大典首次由民间主导转为官方主办之后,本届孔子文化节还将继续2004年的主办规模:9月26日晚将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和大型演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将宣读批准成立“国际孔子  相似文献   

12.
《民主》2021,(1)
正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高度重视对外传播工作。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我国对外传播工作有声有色,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国在许多国际场合提出中国的政策主张和重要倡议,彰显对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的支持,向世界有力传递中国声音。中国文化和中国设计更加积极主动走上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回应外界关切。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传播方式更加多样,不仅有面向全世界的传播,也有"一国一策"的精准传播,传播手段也从单一传统媒体转向多种媒体融合传播发展。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己任的"设计中国"系列项目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13.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4.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5.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6.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7.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8.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9.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20.
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金融业科学发展"为主题,7月7日在中央党校举行。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是在中央党校的支持下,由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和金融时报社共同发起并主办的。论坛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总结交流金融业党建工作经验,促进金融业科学发展。首届论坛由北京银行协办。以下是首届中国金融业党建论坛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