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慧明 《前沿》2009,(4):33-36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各有局限性。只有消解“中心论”,走向海德格尔之思,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面临着共同的生态危机,人居环境建设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以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概念必须真正融入社会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进而策动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的发展策略,面对全球范围内绿色思潮的风起云涌,我国人居环境建设必须领悟“可持续发展”设计的新观念,去创造一种崭新的、健康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3.
黄湘燕 《湖湘论坛》2001,14(5):63-65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战略和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一全新理念,与传统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区别或不同,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目标或发展模式,表明人类对发展问题认识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是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更新。 一是人类自然观。传统的发展观认为人是自然界的“统治者”,凌驾于万物之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支配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对自然进行“改造”,实行“征服”。在这种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发展观指导下,以一种征服者的快意和掠夺者的态度对待自然,野蛮贪婪地开发自然,…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相应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改造和支配的欲望。这种欲望的过度膨胀导致20世纪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土地沙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森林锐减、某些物种灭绝等等,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应对全球的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取向,就是强调两者的平衡与和谐。其实,类似的观念在维吾尔族“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中早已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一种新的价值选择,需要人们更新传统的价值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改变“主客二分”的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改变“唯增长型”的功利主义经济观,构建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观;克服利己主义和不平等的价值追求,树立注重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的社会理念;抛弃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确立健康适度的生活观。  相似文献   

6.
一 中国共产党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发展 ?我们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简称为“党的可持续发展” ) 众所周知,“可持续发展”是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在 1987年主持的专题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来的。主要强调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即有效利用资源、保持环境、控制人口以求得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将这个“可持续发展”借用于一个政党的建设有没有可行性 (科学性 )?回答是肯定的。原因有三,其一,既然自然、经济和社会有持续发展的问题,作为人类社会突出代表的政党,特别是如中国共产党这样居于执政地位,领导着十…  相似文献   

7.
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俊华 《前沿》2008,(9):160-162
高校生态文化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在处理人、社会、自然关系时,就其应采取的态度、应遵选的原则、应负的责任及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进行的教育。自文艺复兴及之后的工业革命,“天人合一”的理念转化为“天人对立”,“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获得了发扬。受此观念的影响,高等教育成为受教育者接受、学习和培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能力的重要领地,功利性的教育及服从于国家经济发展目标使得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缺位。构建与可持续发展时代相适应的高校生态文化教育体系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人与自然关系的解决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与自然的关系贯穿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始终。从其解决方式来看可分为以对人的欲求的压抑为条件的自然主义解决方式 ;以人类欲求的膨胀和对自然的掠夺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解决方式 ;以企图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式。当今人类的生态危机已使人类别无选择 ,可持续发展解决方式尽管举步维艰 ,但它以其合理性成为当代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的唯一方式  相似文献   

9.
论自然权利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尊重和维护自然权利 ,是人类实现与自然的和解 ,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本文针对如何维护自然权利这一问题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是全人类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 ;二是人类必须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误区 ;三是通过立法保障的方式 ,使全人类明确自己维护自然权利的义务  相似文献   

10.
马恩始终将自然史和人类史进行结合研究。“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与“人类本身的和解”的“双和解”理念包含深刻的共同体哲学意蕴:就建立人同自然和解的生命共同体而言,人类应遵循规律,确立自然是人类无机身体的意识、人类需要的边界意识以及“生态理性”意识;就建立人与人和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言,人类需要充分理解群体存在与群体意识、个体存在与个体意识、类存在与共同体意识,在个体发展方面强化类意识,在类发展方面强化共同体意识;从“天人合一”到“生命共同体”和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彰显了和谐共生的中国智慧。而全球化时代,这一中国智慧可以为人类携手共建全球治理新秩序提供具有终极意义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变革带来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人类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自然资源的同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诸多问题。世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是随着人类的这种变革和进步而逐步认识、启迪、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历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敬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从工业化到信息化时代,无处不在探索发展的途径,科学进步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利益,推动发展,但是,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那就是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里约宣言》第一条原则就是“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健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没有健康就谈不上欢乐、幸福,一个国家没有高身体素质的国民就不会有生气、活力。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学、历史学和文化学家的研究表明 ,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文明发展史。从字面理解 ,文明就是指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 ,它相对于“原始”、“自然”和“野蛮”状态。文明也是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过程 ,指的是人类摆脱原始的、自然的、野蛮的状态 ,使社会生活从较低级水平或层面向高级水平和层面不断发展和演化的进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一方面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得到深化 ,对自然的控制能力得到强化 ;另一方面 ,人类自身交往行为得到“驯化”。(用马克斯·韦伯的话说就是“理性化”。 )文明被用来表明人类社会的开化程度和进步状态 ,被视…  相似文献   

14.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西部大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中 ,正确地处理和把握好建设与环境、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亦即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此 ,有必要运用人类生态学和自然资源生态学的原理、观点与方法 ,分析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的有关生态问题 ,重视和处理好人类生态与自然生态协调平衡 ,这对于云南省“自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略论绿色消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日益深刻。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的发展模式 ,从本质上说 ,它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是人类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乃至思维和处世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在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思想下 ,作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消费 ,则要提倡可持续的消费 ,绿色消费问题应提起充分注意。绿色消费理论是一种“人与自然消费观” ,既强调消费的决定作用 ,又强调消费及再生产其他环节与环境的动态平衡 ,有利于取得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认识绿色消费问题 ,对于发展消费经济 ,提高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6.
自然:人类的家园──上海市生物百项活动少儿画展●依达《绿化大都市》宋 (11岁)《复眼警察》皋翱画(6岁)几十年来,中国人一直有着“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的雄心,然而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自然”已不是人类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倡导对自然的感恩美德,不仅表现了人类对于自然控制与掠夺行为的反思与节制,而且表现了重新认识人类在自然中的位置、与自然协调、友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源于人类对地球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人类第一次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在1987年国际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到1992年6月,世界各国首脑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明确提出“人类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生活环境,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权利,并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得实现发展的权利”。从此,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承诺和一致接受的唯一正确的发展战略。城市是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组织大规模的社…  相似文献   

19.
当人类进入以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社会,整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文明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20世纪中叶,一些有识之士就开始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提出人和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产生了新的生态道德观,呼唤人类走向现代生态文明时代,为从根本上解决工业化进程对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欠债”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以来,人类活动对森林资源的过度扰动引发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生态意识形态是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扰动的控制手段,其功能主要表现为“生态认知”和“生态自觉”。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积极扰动”,需要转变已有的意识形态:哲学观上从“人类中心”向“和谐共生”的意识形态转向、社会价值观上从“技术理性”向“生态理性”的意识形态转向、经济产出观上从“经济功能”向“生态服务”的意识形态转向、文化观上从“掠夺自然”向“敬畏自然”的意识形态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