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需要爱心,教育要有爱心,但如何向学生施爱则是一门艺术。只有爱与教育艺术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周琼老师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探索。我们热切期盼教育园地上有更多类似周琼的园丁出现,以使“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更加光彩。  相似文献   

2.
王琦 《北京党史》2012,(5):42-43
正校外教育是指通过校外教育机构对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我国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和青少年。北京市的校外教育是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怀、领导下开展起来的,从上世纪5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校外教育体系。一、北京市校外教育机构的形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无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人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从方式上讲,包括有意识教育和无意识教育。二者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在思想教育中,有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教育内容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实施的一种影响其思想品质的活动。它主要是运用语言和文字进行说理灌输,它和理性心理活动密切联系,起教化作用。例如,学校  相似文献   

4.
张易 《世纪桥》2010,(7):97-97,99
大学教育的本质核心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我国大学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有理想有素养的青年,然而,从大学教育培育现状来看,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之根深蒂固,与教育的目的有部分脱节。虽然,我国大学教育一直致力于为达到教育真正目的的改革,但收效甚微。本文重点分析并讨论了如何在大学教育阶段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之成为个体化的教育体系,而不是千人化一的教育模式,以真正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从而促进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论理想信念教育的概念与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喜坤 《理论学刊》2006,4(12):80-82
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界定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概念的相关因素有:在语意表达上,理想信念教育比单纯的“理想教育”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可以说是更为全面的概念;在教育目的上,它回答了为什么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问题;在教育规划上,理想信念教育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教育思想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陈独秀教育思想主要有时代性、开创性、务实性、前瞻性四个特点。其现实启示主要有:高度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坚持与时俱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成为“四有”新人,对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党史工作者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客体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求实》2005,42(6):84-8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依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无疑首先且主要具有主体性,但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客体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有的受约性、对象性等特征而使其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相似文献   

9.
对一所学校来说,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是紧密配合、互为一体、不可分割的,在教育中有管理,在管理中有教育。要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除了要有明确指导思想外,还要在体制上改变教管分离的状况,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一体化的系列。  相似文献   

10.
“校外教育是校外教学机构在学校教育以外,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①它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的产物。随着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事关人民幸福、民族希望和国家发展。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关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问题上有很多见解,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以及物质基础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断,他的教育思想一直指导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进入新时代后,在巩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质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对农村教育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因此,我们一定要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此问题谈如下几点的认识。一、党的十五大对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有大量关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论述。其中,有4次提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有2次提到要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十五大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到要加强的就有7个方面的教育:1、邓小平理论教育;2、普法教育;3、社会主义道德教育;4、民主法制教育;5、纪律教育;6、国防教育;7、党性党风教育。除  相似文献   

14.
党校党性教育环境的生态建构,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干预和影响,努力协调与整合党校党性教育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和谐的党性教育生态环境。党校党性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党性教育整体环境的建构。党性教育环境的生态建构要抓住多元参与、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和注重实效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自从我国全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来,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制度,从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从教育过程到教育评价,无不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历程还很短,尚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有待我们去深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核。一、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性化人性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几乎每一种教育思想或理想中都隐含着人性的预设,从古至今有…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承载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不可或缺的介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变得更加复杂多样。高校只有坚持系统论的指导,积极探寻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融合必须遵循的原则,打造"五位一体"的"载体合力"平台,创新"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才能有效实现载体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为实现民族复兴培养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肖远平 《当代贵州》2022,(37):54-55
<正>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的历史站位、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进行部署,推动贵州教育不断朝着更为公平、更高质量、更有活力、更有特色的方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的首位,使人民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分、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属性,需要深化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关联性的基本属性,既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有社会要素,又表明思想政治教育源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可区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在不同层次有不同的表现。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是指社会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进一步揭示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起源和母体。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知识创造出发,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理念,全社会合力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这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习惯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视域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是否达到“应然”状态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有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难以达到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到“应然”的期望,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因此,走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足之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之效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理念的贯彻,在价值定位、目标制定、内容设计和方法实施上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0.
德育疏导、德育渗透、德育灌输,作为德育方法,已被广泛接受和运用。这里,我想就德育参照进行初步探讨,以此就教于教育界的同仁。德育参照是以模范行为作为标准的一种德育方法。这种方法既有认识的因素。也有情感行为的因素,其中对参照对象的认可是基础,与参照对象同化是终结,情感则贯穿在整个参照过程中。德育参照从表现范围分,有团体参照、个体参照。从内容分,有政治参照(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改革开放与中国国情教育等)、道德参照(集体主义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人生参照(理想与前途教育、命运与生死教育、义与利教育、荣与辱教育等)。从形式分,有正面参照、侧面参和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